APP下载

化整为零,各个击破——高中议论文作文教学管见

2015-02-28凌小平

现代语文 2015年20期
关键词:例子议论文审题



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高中议论文作文教学管见

◎凌小平

王栋生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倡导写一句话评语。因为如果老师评语写得太多,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学生反而收获不大,只写一句话,抓住此次作文最突出的一个点,便于学生领悟吸收。议论文作文教学亦是如此。如果缺乏鲸鱼那庞大身体的底子,做不了“鲸吞”,那就学学蚕宝宝,一小口一小口地“蚕食”,也能吐丝结茧,完成最终的蜕变。将总目标切割成一系列小目标,一至两次作文训练实现一个目标,降低难度,增强针对性,可提高训练成效。比如分次重点关注审题立意,关注命题,关注对所提供材料的利用,关注材料的选择,关注材料的裁剪加工与分析论证,关注论证的思路与结构等。

一、审题决定成败

江苏语文高考从2013年起考察新材料作文,比以往的命题作文多了一层审读材料提炼立意的难关,一批学生出师未捷,倒在了这里。审题正确与否,是作文的第一步,亦是决定生死成败的一步。审题失误,再高的阅读积累,再出色的语言表达,再强的谋篇布局能力,都无用武之地,都改变不了作文最终不及格的命运。可以说,审题成,成功一大半;审题误,全盘皆已失。

新材料作文是介于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之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立意较为宽泛,而传统材料作文则要求从材料的核心主旨立意。新材料作文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立意,即从材料的中心角度和非中心角度立意都可以,但还是应该有最佳角度、一般角度和边缘角度区分的。

审读材料的具体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分析材料涉及的对象提炼观点,一个对象,往往可提炼一个观点。可以通过搜寻关键词句提炼观点。可以由材料中的结果逆向推导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一个原因,往往也可以提炼一个观点。也可以关注材料中流露的感情,一种感情,也往往可以提炼一个观点。

须注意的是,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做到“三性”。(一)整体性。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细节,断章取义易出现偏题走题现象。(二)多向性。作文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往往不止一个,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三)筛选性。材料中可获取多个观点,而观点又有优劣之别,故要对所提取的观点进行筛选,选出最有价值的观点。

二、命题点亮文章

要想写出精彩的题目,先要明确题目的作用。题目是文章之眼,能体现文章的核心。一个精彩的题目,往往能给阅卷老师以美好的第一印象。

一般说来,题目有三个层次。

(一)像题目。《成功路途,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自知者,功成名就;无知者,贻笑大方》《不要盲目模仿,要正确认识自己》,这些题目都太长而不像题目。而《没有完美的结果,也可以享受完美的过程》这个题目直接占了一行半,让批阅者以为是作文的第一段。

(二)合格的题目。何为合格的题目?就是题目中有明确的意思,并且确实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像《心的感受》《知己》就有欠缺,而《知己而后行》《自知方能达志》《拥抱自知》则能做到想表达的意思和实际表达的意思相吻合,可算合格的题目。

(三)出彩的题目。非指花瓶式的徒有其表,为了题目而题目,而是指令人眼前一亮,并且表里如一的,能与文章浑为一体的题目。如《敢于追求狂野的理想》《敢字为先,辉煌明天》《给自己一面镜子》《知己知人始知行》。

要写出精彩的题目,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对偶式《勇气向上,怯懦向下》,如对比式《渺小也可以伟大》,如拟人式《被绑架的微笑》《别让微笑退场》,如比喻式《毅力为羽,亦可飞翔》《给人生安个缓冲器》;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如《敢于向梦想吹冲锋号》《挑战,让生命不留遗憾》;可以故弄玄虚反常理,如《失败也很“可爱”》《成功的失败者》《金字塔其实不高》;可以让诗意流淌,令思想沉淀,如《守望者的天空》《有了翅膀才能飞翔》《生命中没有被注定》《行走于黑暗之中的光明》《荆棘中的百合花》《生命的意义在于奔跑》《盛开在灵魂上的微笑》。

三、巧用素材添魅力

材料作文的材料到底要不要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般说来,如果你提炼的观点一看便知是从材料中来的,用不用这个材料问题不大。怕就怕有些同学审题立意的能力有欠缺,自以为确立的观点是材料中来的,而实际材料中却无法提炼出这个观点,这时如果不引用材料导出观点的话,写出来的就是一篇离题作文。如果你老老实实引材料提观点至少可以多赚几分,因为这样一来你的作文就是“似是而非”,而不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也有可能在引材料提论点的时候猛然警醒自己观点的谬误而及时刹车,让这篇本已死定的作文逃出升天。有些写作功力较深而又喜欢深入思考的同学,有时提炼的观点是非常深刻的,或在深入的时候拐了个弯的,如果作文中不引材料说明自己观点由来,就有可能被误杀,毕竟阅卷老师不可能主动帮助每一篇不交代观点出处的作文考生往材料上引。

而实际上,除了上述优点,作文题提供的材料更可以成为作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运用得巧妙与否,效果相差悬殊。

如这道作文题: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金字塔也算世界奇迹之一,它是古埃及法老王的陵墓,可以说,那是一种圣洁的象征。但是又有哪种动物到过这个神圣地方的顶端呢?有人说,只有老鹰和蜗牛。前者靠的是它超群的实力,后者则依赖它持之以恒的努力。”这段文字大部分都是无用信息,都可以删去。

“老鹰翱翔天际,轻而易举到达金字塔顶,靠的是实力;蜗牛坚持不懈,最终站在塔顶,靠的是努力。人生中兼有两者,方可立于不败之地。”“老鹰展开宽大有力的翅膀,登上了金字塔顶,而蜗牛却凭着持之以恒的毅力也登上了塔顶。老鹰那超群的实力并不是人人都有的,但我们可以拥有的是蜗牛那份坚持。”这两例,都能利用材料,简明而清晰地导出自己的论点。

“人人心中都有梦想的高地,都在征梦旅途中,有人像雄鹰般凭借双翼搏击长空,向着梦想翱翔。先天优越的条件注定它在途中领先的地位。而绝大多数只是平凡人,像蜗牛般匍匐前进,即使每一步都充满心酸泪水,但最终都会在毅力的酝酿中,成就成功甘洌的美酿。”这段文字,不但引材料提观点,而且材料直接为我所用,化为论证的一部分。

可以将材料置于作文开头,置于文中,或置于文末。不拘一格,而别具一格。

四、灵活选材谋价值

材料的作用是证明论点。一般说来,材料也可分成三个层次。

(一)真实准确。“事实胜于雄辩”有一个前提,材料得是事实。有些同学在写作文时,会杜撰名言“××说……”。而有些同学平时积累材料时马虎大意,张冠李戴,或自由篡改,如赤壁之战时周瑜二十几岁;如牛顿说过“成功是依靠在看似累赘的东西上的”;如孔子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或者实际上是名言,但写来像杜撰,如“古人说……”“某知名人士说……”须牢记,材料要有说服力,首先它必须真实准确。

(二)合适。材料真实准确之后,还要看这则材料能不能证明这个观点,能不能达到论证目的。如曹操读了陈琳写的那篇檄文后痛风顿愈是因为曹操意识到了原谅的精髓;项羽乌江自刎是严于律己的表现;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后诸葛亮因胸襟宽广而没有杀关羽等等。材料属实而论述纯属胡言乱语。

(三)出彩。精彩的材料要努力做到三性:“典型性”“时代性”“新颖性”。

“典型性”是指切合论点要求,而又为大家所认同的材料。如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如自然界的客观现象等。像“我,我的家人、亲戚、朋友,我的同学”之类的例子属于个例,就缺乏典型性,不够说服力。曹参,李清照,林徽因,伽利略,孟德尔,尼采,袁隆平,钱伟长……这些人的例子可称典型。当然,龟兔赛跑,愚公移山之类例子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就把使用的机会还给小学生吧,高中生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时代性”则要求能紧扣时代特点,体现时代气息,而非陈芝麻烂谷子,朽腐不堪的材料。这同时也能体现出你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子,而是一个关心时事,关心社会的有志有为的年轻人。像爱迪生发明电灯,爱因斯坦的三个小板凳的例子已经写了几十年了,可以让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去休息了,至少得让他们的电灯和小板凳到博物馆去待着,不要动那老胳膊老腿了。而乔布斯,朴槿惠,莫言,李开复,王顺友,于大宝,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这些人的例子相对而言就比较接地气。

“新颖性”则是指让人看了有耳目一新之感。可以是新鲜的,旁人未有或少有提及的例子,也可以是一个比较熟悉材料的新角度、新提法。学生在搜索事例的时候,要想想这个例子其他同学知不知道,会不会写,老师知不知道,熟不熟悉。如此则能排除掉大部分不够理想的例子。像马达加斯加群岛的猴子,新西兰啄羊鹦鹉,冈索勒斯,奥兰治的威廉,“网络发明大王”恩格尔巴特,海伦·托马斯,巴斯德,乔治·塞拉伦,加雷斯·贝尔,杰夫·布里吉斯,巴巴多斯著名歌星蕾哈娜……能给人带来一股扑面而至的新鲜感。

材料讲究质,亦讲究量。只有一两个例子的作文要写满800字,势必用语啰嗦重复。而如果要在1000字左右写三五个例子,甚至更多,势必每个例子都要精打细算,论述用语自然就会趋向简洁有力。

同时要防止用记叙文写法写议论文的例子。试看一位同学的议论文中一个例子的开头:“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一个小偷正紧盯着附近一个地主家中的灯火……”这哪里是写议论文啊,这分明是一篇生动、细腻、精彩的记叙文的开头嘛!所以议论文绝对要杜绝大段大段描写、抒情、对话,杜绝这样一些带有鲜明的记叙文烙印的成分。

例证法能有效增强论点的说服力,而引证法则更能简洁地证明论点,亦更有文采。如苏轼:“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卡勒德·胡赛尼:“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不管那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去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五、裁剪分析现实力

作文提供的材料有“三性”(整体性、多向性、筛选性),它常常会有一个最核心的立意;而你选用的证明文章论点的材料其实也有“三性”,也有最核心的立意,两者匹配率越高,这个例子的价值就越高,作文成色就越足。有些同学举用的例子令人读着奇怪,可能就在于例子的核心观点与材料的核心立意不一致,加之有些同学论述分析时方向性不明或论述乏力(定向转述能力欠缺)。

例子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不用从头至尾、方方面面都叙述清楚。只需选取能证明这篇作文观点的部分即可,这样更有针对性也更简洁。如千古一帝刘邦的例子可以用来证明什么?草根的努力能够创造辉煌,虚怀若谷,能屈能伸,杀伐果断之类品质的可贵等等。在用刘邦来证明某个观点的时候,是否要把关于他的所有信息都概述一遍呢?当然不需要,只写能体现本文观点的那部分信息即可。这样既能体现针对性,又能节省文字,从而为其它事例节省书写的空间,使得作文内容更加充实。

用材分析要灵活。有些同学习惯一段材料叙述结束后再展开分析,显得极为呆板。高明的用法是引材料的同时就开始论述分析,这样做可以防止自己写作时一不留神开小差,写一些与观点无关的信息,或偏离要证明的观点。夹叙夹议,材料说完,分析也基本结束,然后再用一两句话作点睛之笔,就比较精彩完美了。

六、巧妙设计显匠心

砖头、钢筋、水泥等诸多材料摆在这儿,最后能造出什么样的房子,取决于对这些材料的合理“安排”,作文在有了立意、材料之后的构思设计同样决定了这篇作文最终呈现的面貌。

你的这篇议论文是能够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呢,还是只满足于简单“解读”材料,或一味“例证”,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证明某一“含义”?你的作文能不能注意到起承转合?有没有角度转移?有没有梯度的讲究?有没有议论的综合推进或者破立拓展?

议论文强调思想性,思想是灵魂,是核心。所以绝对不能满足于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证明同一个“含义”,不能只满足于一味“例证”,至少要有角度的转移,至少要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辩证性。当然,如果能够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与“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够使议论走向纵深,自然更为理想。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的文章不是刻意写出来的,而是自然流淌出来的,是激情喷发出来的。好的文章也没有唯一的衡量标准,它可以写来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亦可以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而作为学生作文,这“天成”“偶得”“流淌”“喷发”靠的就是学生平素阅读积累、思考练笔等所造就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作文的基座,它决定了作文能够达到的高度。脱离了语文素养这个基座,技巧之类的都成了浮云,无立足之地。

(凌小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语文组215200)

猜你喜欢

例子议论文审题
议论文阅读专练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三招”学会审题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