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澳洲多元移民文化教育谈地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均衡

2015-02-28陈云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成就澳洲

陈云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浙江宁波 315000)

观澳洲多元移民文化教育谈地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均衡

陈云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浙江宁波 315000)

澳洲多元移民文化教育在稳步推进。相比较而言,我们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日渐增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入学时,该如何帮助本区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现教育成就的均衡是我们在新环境下应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新问题。

澳洲多元移民文化教育 墨尔本宣言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均衡

此次赴澳学习之旅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澳大利亚教育中渗透着对多元移民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澳大利亚是个多元文化的集合体。随着移民人口的增加,澳大利亚学校教育的复杂度和困难度也在日渐增加。但从所观所见中不难发现,澳大利亚在短时间内对多元移民文化教育做出了重大突破。全国各地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外来人口子女的数量在各大中型城市急剧上升。在我所在的农村初中,外地生生源和本地生生源基本达到一比一的比例。澳洲教育在应对国际大迁徙时的应对措施该如何为我所借鉴?我个人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明确导向作用的教育法规

墨尔本宣言第8页中明确提出:全体澳洲青年要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自信且有创造力的个人,积极且知识全面的公民。

墨尔本宣言第15页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土著青少年及贫困家庭青少年的教育成就,尤其是来自低经济背景环境的青少年。文件中重点强调:来自低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尤其来自偏远区域的青少年,难民,无家可归的青少年及残疾青少年经常会体验到教育劣势。有目标的教育支持能够帮助到这些处于教育劣势中的孩子实现更好的教育成就。澳大利亚政府不仅要支持全体澳洲青少年实现接受教育机会的均衡,更要帮助全体澳洲青少年实现更平等的教育成就。

二、饱含人道主义色彩的学校教育

精彩的课堂教学形式:在CHESO,一堂以记叙文为课堂内容的英语课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仔细地回忆着前一天去Bondi Beach的场景。校方为了孩子们能够写出基于现实的文章,特意组织了整个IEC的学生去邦迪海滩春游。对于这些“初到者”来说,澳大利亚这个美丽的国家还是有些许陌生的。对于这些因不同原因来到新国度的青少年来说,这个美丽的国家就像一个全新的旅程。校方细心周全的安排不仅让孩子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让孩子们在第二天的写作课堂上放飞了思想。课堂上,五位同学在两名老师的带领下,开心地回忆并积极地思考和撰写。孩子们生涩而又单薄的英语词汇在师生交互中不断累积和深化。不拘泥于形式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孩子们有所思有所写。

给予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尚属难得,那么给够学生搭建平等的学习平台则显得极为宝贵。有了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才可以有公平及多样化的教育产出。这和墨尔本宣言中帮助澳洲青少年实现更均衡的教育成就的要求是极度吻合的。

深刻的移民文化渗透:在澳洲,课堂内容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渗透也是让人感觉非常暖心的。回顾观摩的ESL课堂,其中有一堂诗歌鉴赏课,诗歌名为“Poverty”。文章内容大概为爱尔兰移民暮年返乡时心中对家乡复杂的情感表述。那种久离家乡的陌生和那种萦绕心头的乡愁交织在一起的感觉让我这个离别家乡的人深有感触。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交融和尊重?有了文化的交融和尊重,在这篇新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在此基础之上的成长正是这个国家的新希望和新力量。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群体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们的文化?如何带领外地生和本地生进行真正的文化交融?我们可以更多地挖掘此类的“移民”文化学习材料来减少他们的“不安定”感并帮助树立他们的“存在感”吗?每个老师是否能具备“人才是国家的,是世界的,而不是区域的”这种基本的教育理念呢?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社会人价值观的树立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这个社会的凝聚力。尊重是一枚生命力极强的“种子”,如果能够将它深深埋在教育的土壤中,必然是能够开出“繁花”。

暖心的学校课余活动:在CHESO参与的INTER-IEC ORATORY SHOWCASE AND MULTICULTURAL FETE活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活动氛围三个环节:各校IEC学生代表演讲,自助餐和文艺表演。演讲比赛分别由来自于十三所学校的IEC学员参与完成,孩子们在自己的演讲中分别谈到了:New Life in Australia,LGBT(Lesbians,Gays,Bisexuals and Transgender)等极具国际视野的话题。孩子们并没有过多地因为国家的战争和长途的迁徙而完全沉浸在离乡的愁苦之中,而是紧跟时代步伐散发思想迷人的光芒。难道这不就是帮助曾处于劣势教育环境中的孩子实现均等的教育成就的最大体现吗?中午的师生自助餐由学生自带和校方准备相结合,有中国水饺,印度咖喱牛肉,泰国炖菜等等等等。来自不同学校的IEC师生及我们宁波来访老师边聊边吃,非常和谐和友爱。下午的表演在户外的遮阳棚下自然的开始,没有刻意的集中,教育和煽情。也没有反复训练下的整齐划一,只有一群孩子自由的发挥和展示。

这个活动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独立和个性展示。更难能可贵的是澳大利亚可能给予了孩子们这么多简单而又有爱、暖心的展示平台。如果给予孩子们均等的教育机会,孩子们必然会有繁花似锦的教育成就。教育需要的是执行力,需要的是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去创造机会,去搭建平台,去尊重,去帮助学生实现共荣的教育成就。

有效的校际课题研讨活动:在澳期间参加了两次大型的校际课题研讨活动,一次是CHESO IEC小范围组织的研讨,一次是悉尼大范围的课题研讨。中心话题都是基于学校IEC校本学情,针对面向非澳出生的孩子的教育教学展开的实际行动教学研究。展示过程中不难看出各校IEC教学研究行为的真实性,没有太多的“假大空”理论。其中一个学校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还印刷成册出版了40FACES,40 STORIES的图画故事书。这种结合教育理论开展的教学研究能够更好的促进非澳出生的学生的语言学习从而保证他们的学术成就。活动的效果非常明显的,老师们在结束前的自由讨论中参与积极。

多元文化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即是挑战又是促进。集百家之精华,集众家之力量。如何实现具有均衡教育成就的人才培养?如何确立具有全国视野甚至全球视野的人才培养培养目标?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这些国家成功的实践和研究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这种教育既拓宽了本名族的内涵,有扩展了本民族的外延。这种教育培养了新的一代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独立、自信的生活能力,也让新的一代超越了原来的名族框架让国家有了更加国际化的新视野和新未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新形势下的“特殊”群体,我们如何针对特殊群体开展并实现教育公平?如何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现均衡的教育成就?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起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澳大利亚学习,面对多元文化,尊重和包容是根本。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面对今后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时,我们政府携手全体教育工作者肯定能探索出更适合本地特色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具有地区性特色的和谐的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成就澳洲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了不起的成就
享誉海内外的澳洲奶酪
澳洲动物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失恋“成就”的CEO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像关心职工一样关爱务工人员子女
A Glance at Woolworths and Coles
Who discovered Australia?谁发现了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