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中职德育法制教育

2015-02-28邢维莹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德育

邢维莹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校 天津 300222)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中职德育法制教育

邢维莹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校 天津 300222)

现如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治国方针,在这个充满法治精神的氛围中,一贯被誉为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摇篮的中等职业院校,当面对近年来,校内恶性事件频发、学生素质普遍偏低等不良现象时,各中职院校不得不面对如何转变教育理念,使德育教育不流于形式,提升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等诸多问题,并肩负着树立学生守法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奋斗的重要使命。

中职院校 德育法制教 重要性 对策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针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逐步形成,这为依法治国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加之当今世界的竞争日趋激烈,迫使职业教育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就变得刻不容缓了,这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职业教育中较特殊的中职学生教育,面对校内恶性事件频发、学生素质普遍偏低等诸多不良现象,中职院校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深刻体会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未成年犯罪,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奋斗。

一、中职院校教育理念倾斜,“有才无德”现象频发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对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中职教育存在过多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对学生的德育法制教育重视程度欠缺的现象,致使出现了种种不良现象:

(一)中职学生的道德真空严重。

学生在课堂上出言顶撞、辱骂老师,部分学生拉帮结派,对其他同学恃强凌弱;用谎言欺骗家长和学校;肆意破坏公共财产。不夸张地说,有的中职生早已成为了社会公众心目中道德缺失的代名词。

(二)中职院校对德育法制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

尽管普法教育已广受关注,但一些中职院校并未把该项任务当作基础性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及目标,流于形式,未落到实处,使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上脱节,不能从思想上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三)中职院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恶性事件频发。

中职院校生源复杂使得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加大。随着入学门槛大大降低,学生文化基础和素质参差不齐,给校园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发育期,辨别是非、分清善恶的能力还普遍比较薄弱,这一时期非常容易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渗透、诱惑而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深刻体会德育法制教育重要性,提升重视程度

面对中职院校存在的不良现状,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因此,无论是中职院校还是学生,都应当正确认识德育教育,重视法制教育,深刻体会德育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着力体现教育成果的延续性。

第一,完善中职院校法制教育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更有利于中职院校的持续发展。国家大力扶持中职教育的同时,始终存在着生存与竞争的问题。因此,要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就必须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及能力上下功夫,加强法制教育,创造良好教育环境,乃是重中之重。

第二,中职院校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素养,这不仅仅着眼于学生个体,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

第三,中职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会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它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三、学校、家庭、社会共抓法制教育,共创

面对种种现状,如何更好的将必要的法律知识传授给中职学生,使之增强法律意识,对此中职院校肩负着社会的使命及家长们的重托,中职院校、学生家长及社会对中职学生德育法制教育达成合力势在必行。对此提出如下对策:

首先,中职院校应改变“重技能、轻德育”的观念,建立相应的法制教育制度和机构。

中职院校应将法制教育纳入中职教育,使法律知识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广大高校领导的重视,只有他们重视起来,中职学生法治教育这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才能得到积极稳妥的推进。

其次,中职院校应积极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法制课程建设。

中职院校应选用能突出时代性、实用性、通俗性和趣味性的教材,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法制教育学习和宣传。教材编写首先要以“够用、管用、实用”为原则,以案例教学为主,使学生想学、会学、好学。推荐学生收看《法眼大律师》、《法律讲堂》等法制节目,让学生愉快的学习法律知识,从而提升法制教育的效果,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再次,将社会、家长力量纳入学校法治教育体系内,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机制的完善。

教育的核心要素就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才促进教育在动态的平衡中发展。尽管学校教育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但教育光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职责的,需要家庭、社区等因素共同承担,协同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孩子心理健康水平高度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又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

在各类教育中,德育教育都是灵魂,它处于教育的核心位置,法治教育又成为德育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法制教育是促进我国建设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一步,是反映国家法制化、民主化程度高与否的关键部分。加强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做遵法守法的公民,还可以为法治社会的实现出一份力,也是利国利民的一项重要举措。

[1]廖燕娟:《浅析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2月。

[2]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建设论》,《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3]文辅相:《文化素质教育应确立全人教育理念》,《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4]郭秀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11月。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法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