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015-02-28何政良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品德思想品德中华民族

何政良

(武定县委党校 云南武定 651600)

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何政良

(武定县委党校 云南武定 651600)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主席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他饶有兴趣地翻看研究成果,并说要仔细看看《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这两本书。在与专家学者座谈时,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邓小平指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近几年许多国家都到中国来考察中国的教育,研究两千五百年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论,其精华即在如何教人做人。孔子教育思想旨在使人的人格完善、他提出“君子怀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为仁由已”等,均讲的是有教养的人,最高的道德修养生于自身,应重视自身的品德培养。

可是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果你问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重不重要?他们肯定不自觉的觉得跟孩子强调发展智力,抓好学习的重要相比,把品德教育放在次要位置。

现在人们随处可见:许多小学生缺乏爱心,动不动就出口成“脏”,在学校里喜欢打架,不尊重老师,作业经常不完成,上网玩游戏成瘾,没有好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交流语言,很多都是不礼貌的用语;对老师对同学不尊重,主要表现在上课自己不认真听课,还影响同桌或同学,甚至还故意去骚扰同学,最终演变成打架了;做错事了不敢承认错误,还一直洋洋得意,心里没有一点的认错思想;再者有些学生看到老师不主动问好。这些种种都极度表现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差,同时也能够映射出这个社会大多数学生都是如此。许许多多的不良习惯已经在不少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这些不良品质深感忧虑,很多小学老教师甚至认为现在的孩子一代不如一代了,让笔者深刻认识到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80后出生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男的是“小皇帝”,女的是“小公主”,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是从一落地就开始娇生惯养的“温室花朵”。正是由于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他们在成长中逐渐变得自我,在校园或课堂中缺少纪律概念,不尊重教师,笔者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增加思想品德课程,摆正孩子们思想认识,从而能够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孩子在学校的教育不仅重视智育,也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提升情商。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品德影响着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一个人将来发展如何,将取决于他做人的原则。因此,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掌握思想、道德规范,形成学生对事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的辨别和评价能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若能激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应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把学校作为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主课堂,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拥有良好的品德素养,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学校的课堂教育

一定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学校教育之,让《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论语》和唐诗宋词成为小学生耳熟能详的书籍。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于其他教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政治方向、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心理标准内化为小学生的需要、信念,外化为小学生的言论、行为的教育过程,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在小学教育阶段,老师就是孩子的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里,老师应该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治学,做好学生的榜样,当好学习的楷模。如:老师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把自己的烦恼传给学生,让学生无端地忍受巨大的痛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一碗水端平”,应该做到公正公平,不应该有偏心,一视同仁,不要区分优生差生,做到“有教无类”;相反,应该教育学生勤俭节约,摆正学习的地位,形成一股浓浓的学习风气。当然,教师本身就应该有“一桶水”,这样才能分“一瓢水”给学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小学生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

一定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作传家宝,把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当作家里的重要藏书。家庭教育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古人云:“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延而昌盛者”。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一些学生之所以有不良的行为、言行等坏毛病,就是因为受到家长的影响。主要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家长不注意生活用语,张口闭口骂人,使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恶劣的语言环境中,久而久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会形成一个错误的印象,潜意识就认为这些并不是什么缺点。

2.重智育轻德育。有些家长整天让孩子做作业、作课外练习、辅导资料,没有一点玩的空间,认为孩子考出好成绩就是一个乖孩子,使一些孩子成了“高分低能儿”,而往往有一些孩子娇惯成性,像小公主、小王子一样没有自主能力,没有主见,遇到一点小事就要问爸爸妈妈,成了班内高傲、但孤独的对象。

3.粗暴的打骂孩子。孩子不听话、考试没考好,就是一顿打,久而久之,小孩不是变得麻木不仁就是自暴自弃了。由此可见,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要以自身的优良品质去教育和熏陶孩子,给孩子创建一个优良的环境。

三、社会环境方面

一定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落实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给孩子带来间接地影响,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生活圈子渐渐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也广了,可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那么,社会就有这个责任来做一个良好的引导,不管是利用电视、网络、报纸、还是广播等媒体,都应该给学生良好的意识和引导。社会还得做好孩子家长的引导工作,可以说社会不仅仅影响家长,更加间接影响孩子。因此,社会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关注,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多一些帮助,多一些鼓励。

今天,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发展时期,可塑性很大,这决定了他们既易接受正确的引导,也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利用他们年龄特征中的积极因素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帮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必不可少的条件。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到北师大看望教师时说,笔者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究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总之,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基因应该永远传承。

猜你喜欢

品德思想品德中华民族
选择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