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业季?失业季?

2015-02-28卢鑫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毕业生单位人才

卢鑫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

毕业季?失业季?

卢鑫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据教育部最新消息,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相比2014年增加22万。这就意味着,2015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依旧严峻。大学生就业作为全社会就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并且采取了相关措施改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是,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是一个多方面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国家,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四方面共同努力。

一、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分析

(一)高等院校培养机制的影响

1.近年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数量增多,以及高校教育思想及观念等各个方面没有得到及时更新,致使当下高校培养机制下的学生的价值相对贬值。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未能与时俱进,并且由于教学实践条件的局限性而促使重视理论知识教育,轻视学生能力培养现象的产生。这与社会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需求相悖。

3.许多高校的考评体系陈旧。仅仅依靠期末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综合表现。这种情况致使部分学生期末考试前“突击”现象严重。学生并没有真正系统的理解知识并内化。

4.部分高等院校教师考评体系不完善。主要存在两种情况。第一,过度重视教师科研成果而忽视教学成果,致使部分教师将自己定位于科研精英上而不是教学名师。第二,未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考评及相关资格认证考试,延续“一证终身制”。

(二)用人单位招工难与毕业生就业难的冲突

1.部分单位在人才储备方面缺乏长远目光。在毕业生的引进及培养方面秉持着“最短时间培养,最快时间上岗,最大利益获得”的理念。单纯从自身利益考虑,更加倾向聘请具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而毕业生手中的学历或学位证书在转化为劳动成果前还只是一个符号。这与毕业生在择业时希望锻炼提升综合能力的意愿相矛盾。

2.用人单位与高校之间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对接平台。单位的需求与高校的培养脱轨。使得高校未能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所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造成人才“相对过剩”。

3.缺失有效而顺畅的信息发布制度。招工者和求职者都无法第一时间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社会上产生了部分岗位虚位以待和很多毕业生求职无门的现状。

4.部分单位在毕业生的选择方式上有失偏颇。一些单位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过分顾虑女大学生的婚姻因素,生理因素等,对女大学生的求职设置了障碍;还有一些单位在地域上对毕业生提出要求,过分考虑本单位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及自身业务情况等,拒绝外地求职毕业生,从而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就业准备不足,缺乏长远就业规划,学生通常只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和考试,而忽视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对社会市场变化的关心程度较低,没有职业目标的概念,没有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形势,对自己没有一个很好地定位,在临近毕业时表现出的不是满怀信心而是对于就业的茫然和恐慌。另外,部分毕业生缺乏职业素养,对单位忠诚度不够,缺乏对单位的奉献精神,个人诚信度较差等因素增加了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成本。

2.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陈旧,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现状不匹配。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市场需求相差较远,所掌握的知识过于陈旧,在毕业后还需要在工作单位继续学习以掌握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工作需求,为企业创造利益。

3.大学生就业理念不正确。部分学生为树立“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抱着一次性找到一个“铁饭碗”的心态择业,促使就业“扎堆”现象突出,如公务员考试中出现数千名求职者竞聘一个职位而在中西部欠发达的地区的岗位鲜有问津的巨大反差。这也造成行业以及区域结构性矛盾的进一步加深。

4.大学生期望值过高。对自身缺乏一个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评价,有一些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所就读的是名校,理应享受好的就职待遇,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求职过程中往往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长此以往,就错过了许多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成为了就业难的一员。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高校的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几页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作为高校辅导员,对毕业大学生就业、择业问题也十分关注。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突出,并且呈现上升发展的趋势。在这一人生的转折关头,学生的思想状态,专业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并且有很大可能会呈现出越来越难的趋势。

说起大学生就业难,很多人能张口滔滔不绝,一大堆就业难的故事扑面而来,可是大学生就业真的就那么难吗?在我看来毕业大学生面临的不是就业难,而是择业难。有很多大学生包括很多学生家长都不了解人才市场的运营情况,甚至都不知道有什么现在都有什么工作可以供我们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也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的地方去,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同时要求加大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其实就业面前人人平等。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企业是上帝是买家,学校是供方。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高校存在的问题。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关注的不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最终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首先,作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一个位置,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学生设计并开展一系列的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活动。如:邀请多个公司,企业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到高校进行模拟招聘。这不仅给各大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发现人才,利用人才的机会。更多的是给当代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正式、十分有意义的面试机会。面试中学生可以锻炼自身的英文发音,交际水平,专业素养,遇紧急事件的随机应变能力等。

目前高校的内部运营较为封闭。所以学校更应该与企业联合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定期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到校做讲座,讲述给学生具体的用人要求。学生也能了解到更多的该企业的需求,也就是现今社会的需求。也能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找到自己真正有兴趣的岗位,树立更好的择业观。

猜你喜欢

毕业生单位人才
人才云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填单位 要推敲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看错单位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