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喜宴》看中西方性爱观与婚姻观的差异

2015-02-28徐毓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婚姻观李安婚姻

徐毓

(沈阳医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从电影《喜宴》看中西方性爱观与婚姻观的差异

徐毓

(沈阳医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喜宴》是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电影讲述了在美国的同性恋儿子及其恋人,围绕结婚的问题,与其中国父母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电影中处处表现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碰撞和妥协。本文主要从性爱观和婚姻观入手,浅析电影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喜宴》 中西方文化 性爱观 婚姻观

《喜宴》是李安扬威国际影坛之作,曾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及金马奖最佳影片,也是其“父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在美国的台湾男子高伟同。他与他的恋人、一位叫Simon的美国男子,一起住在纽约。然而高伟同在台湾的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他们因为儿子的年龄而不断地催促其结婚,以承继高家的香火。于是Simon出了个主意:让伟同和恰好借住在他公寓里的一位来自大陆的非法女移民顾威威假结婚。然而这个看上去的万全之策却引来了更复杂的事端,伟同的父母闻知喜讯欣然来到了纽约,亲自为儿子操办喜事。于是各种各样的情感纠纷、人际冲突便在一个热闹忙乱的中国式喜宴背后展开了。本文就浅析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中西方性爱观与婚姻观的差异。

一、“能生能育”

在评价儿媳(威威)的时候,高父很直接的只说了一句话“能生能育”。这就是中国人对于性的基本态度:偏重性行为的结果一生育。对于中国人来说,婚姻的目标是幸福,但目的却是传宗接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人更加难以接受不能够传宗接代的同性恋。在故事的最后,高家父母能够同意伟同和赛门的爱情,也是因为有一段有了孩子的虚假婚姻存在。

在中国,由于婚姻的第一要务是生殖,是为家族传宗接代,这就与家族的利益发生了全面的关系,家族干预就有了内在的道义上的权力。所以一个男人,如伟同,身体健康,学业有成,长得又俊,这样的好条件要是适龄还不结婚,不是只有家人为你担心,连周围的人也要为你担心,因为这可是件很重大、重要的事情,人生就一次的大事。于是伟同的父母和所有的家长一样,不远万里来到了美国,要为他们儿子的终身大事“操心”了。为了应付伟同父母的这次行动,伟同决定和威威假结婚。故事发展到这里,文化的差异又开始了:在美国人的眼里,结婚是浪漫的事情,可是在中国人的眼里结婚是“面子”的事情。在中国领了结婚证还没有完全算是结婚,要摆了喜酒才是大功告成。这是中国人注重整体意志在婚姻中的体现。在中国,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榜样,主流思想宣扬的也是先国后家,先公后私的意识,违反者便会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中国,个体的性欢乐被种族延续的责任所淹没。作为独生子的伟同,肩负着“传宗接代”的重要使命,也就成为家族所倚重的对象。但是这些期待其实只能对伟同带来更沉重的负担,何况他是同性恋。是要选择生存的伦理还是选择属于自己的真挚爱情,这是贯穿这部电影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已然受着人类几千年文明和伦理的束缚,并且也是在一段时间内无法释放和解决的矛盾。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亲情(家族)的存在是无上的,你无法选择反抗或者抛弃。

而在对性的基本态度上,西方人强调性行为本身,强调性行为的运动过程,即获得性欢乐。因为西方文化重视个体价值的实现,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所以对于西方人来讲,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他有权作第二次选择。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在建立家庭之前后,都始终讲究一个“情”字,有“情”便合在一起,无“情”便分开。

二、“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

在婚礼上,“都是很柔顺、沉默和数学天才”的中国人却表现出了令老外们都措手不及的疯狂和热闹。李安解释说,这是“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

在性的表达方式上,西方崇尚直率、暴露,中国偏向含蓄、回避。正式因为西方性公理是将性本身看作目的,于是,对于性放纵和与此相应的性特征的充分展示便有了广泛的社会宽容。西方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展示性特征表现出持久的热情。而在中国,性活动本身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相冲突。它作为实际行为被视为肮脏的、丑恶的,低级的、难以启齿的,因而是避讳的。在传统文化中,对于性欲的压制是通过极其严格的礼法来压制人的欲望而实现的。而在一个男权社会中,礼法往往是针对妇女的,我们看到的是古时对妇女的浸猪笼的惩罚,看到的是表彰节烈的贞洁牌坊,还有对女性绝对摧残的三寸金莲。

五千年的性压抑,可能只有喜宴是最好的释放了。在中国,性作为繁衍种族的必要手段,是文化的一块基石,性的功能化导致对其的道德化定义成为一张虚伪的画皮。在婚宴这个特定的场所,一切宣泄都可以找到道德的支撑点,性的道德功能,性的本质功能得到了完美的官方式的承认,因而压抑的欲望就像高压水枪一样在这个场合通过各种形式涌现出来。喜宴场面的火爆让中国人尽兴,让外国人侧目。宾客们可以起哄、灌酒、尽平日所想而不能,新人则被要求表演意味丰富的小游戏。当大家把伟同和威威送入“洞房”后,朋友们便一定要玩些“过火”的游戏,在我们看来只要是结婚了,那方面的事情就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了,不但不神秘,还可以拿来开涮。大家一起把这对新人放到床上,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下盖着被子脱光所有的衣裤后才一欢而散,尽兴而归。在喜庆气氛的掩护下,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应当。性在这样的场合中,成为可以被谈论的东西,可以被娱乐的东西,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分享的东西。与其说这是一种集体性的娱乐,不如说这是集体性的意淫。西方以尊重个体为出发点,而东方却是以尊重整体牺牲个人为宗旨的。闹洞房就是牺牲了新郎新娘的个人意志而取悦于整体意志的集中表现。

导演李安用《喜宴》讲述了一个中国家庭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故事。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中西方在性和婚姻方面的差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Gao Peng,Xuezhong Zhang,&Meng Lin.Spoken English andCulture. Shanghai:Shanghai Xing Jie Press,2006.

[2]张从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3]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4]朱永涛.美国价值观:一个中国学者的探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婚姻观李安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青梅竹马
不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从电影《蓝色茉莉》和《赛末点》看两性的婚姻观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