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2015-02-27王荣新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3期
关键词:真实性电视新闻对象

张 鑫 王荣新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张 鑫王荣新

(作者单位:广南县广播电视台)

当下的电视新闻采访节目遍地开花。影响节目质量好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同期声就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正确运用同期声,不仅需要讲究技巧,还要经过大量实践获取经验。本文从实际运用、原则、准备工作和后期剪辑几个方面进行对同期声的运用进行分析。

同期声;新闻采访;真实性

电视新闻主要是靠声像技术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体形式,画面占的比重较大,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画面信息的传递大多是靠声音来完成,否则画面信息的传递收获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新闻必须满足真实、及时、准确等特点。同期声是新闻采访过程中现场的真实声音,如记者的解说、采访对象的声音、背景声音等,是新闻真实性的重要保障与体现。

1 合理运用同期声

画面是电视新闻的构成基础,声音是信息传递的关键,只有声像的完美结合才能保证电视新闻质量。同期声作为新闻中的一大亮点,只有要运用的恰到好处,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盲目使用,非但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画蛇添足。一般来说,动态性报道适合使用同期声。例如,在采访某工厂领导参观生产车间时,若是没有机器轰鸣声,采访的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在这样的新闻中,现场画面、字幕、记者解说、背景声,这些元素缺一不可。而在一些总结性的采访报道中,则不适宜使用同期声,只需记者解说就足够了,若再加入各种同期声,则显得牵强混乱,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例如,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曾报道过一期对某县法院的采访事件,院长作为司法机关的领导人,本应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为百姓服务,然而画面中的法院院长却显得十分猖獗,不但对记者有无礼行为,而且还大放厥词,声称自己“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对于此类监督采访,保留当事人现场说原话十分重要,具有实证作用。

2 自然原则

新闻需真实客观,尽可能还原采访现场,矫揉造作是电视新闻的一大禁忌。很多新闻记者为了省事,或受制于采访时间,或受限于采访对象,或其他原因,在现场“背课文”,甚至直接念材料,导致新闻内容实质性和真实性欠缺,且在逻辑关系和氛围调整上很不自然,极易给人一种虚假报道的感觉。所以,运用同期声时要须遵循自然原则,保证采访的真实性和流畅性。

记者是一个特殊职业,有其神圣的地方,但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深入基层生活,维护基层群众的权益,揭露社会黑暗。但目前,部分记者缺少职业操守,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在高端访问中采访的是各界精英人士,一旦去采访基层群众,则显得极不情愿。有些记者认为自己在学识、见闻上都很高,所以容易端架子,把采访对象当作教育对象,甚至对采访对象有歧视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多半是诚惶诚恐,不知所措,而声音多为后期配置,播放出来显得极不自然。因此,记者必须保证自身的报道客观性,与采访对象处于同等地位,通过友好沟通,拉近彼此距离。

3 提前设计

一次电视采访和一篇新闻报道,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传递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显突兀很关键,这就要求记者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为防止采访现场出现冷场等尴尬局面,记者需要提前认真研究采访资料,根据新闻重点内容、报道形式、对象身份等设计相应的问题。如果到现场盲目提问,很可能会错过重点内容,使报道华而不实,虽然浪费时间却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采访和提问需要技巧,如现场为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和动态性,记者尽量要和采访对象同时出现,调整好人物拍摄角度,使双方能够及时交流,否则只出现采访对象,容易给人一种弄虚作假的印象。使用同期声时,必须围绕主题展开,且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繁简有序,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增加采访的感染力,提高节目内涵。例如,采访英雄人物事迹,需要通过其亲朋好友、领导战士多个方面来表达,相信每个人都有很多话要说,但真正播出时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同期声要简明扼要,而且要表现出人物个性,重点表达其英雄事迹,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4 后期编辑

采到精彩的同期声,报道就已成功一半,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也不容易抓住新闻采访的重点。所以,为了获得精彩的同期声,记者必须进行大量的采访,在层层挑选之后,对同期声进行后期编辑。在同期声的后期编辑中,不但要注意技术上的问题,而且要注重艺术性与真实性的统一,使画面衔接良好,形成流畅和谐的效果。

5 结语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采访中能够使得现场更加真实,增强镜头画面的立体感和声音的节奏感,而且有利于展现人物特点。在曝光类、监督类节目中更能揭露主题,所以有着广泛应用。但广泛应用不等于乱用,盲目使用只会降低新闻效果,因此要注意同期声运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

[1]席丽丽.“同期声”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应用技巧研究[J].青年时代,2014,25(14):18.

[2]李研.刍议同期声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实践[J].新闻研究导刊,2015,20(14):341.

张鑫(1982-),男,云南广南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学;王荣新(1971-),男,壮族,云南广南人,专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真实性电视新闻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广告的真实性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电视新闻编排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