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处不在的声音:传统广播如何拥抱新媒体

2015-02-27向显焱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3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广播精准

向显焱

无处不在的声音:传统广播如何拥抱新媒体

向显焱

(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并非简单将内容复制上网,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财力,制作高水平的非线性音频节目;要建立起自己的云平台,进行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同时打造媒体品牌度,结合线下活动推广,探索更多盈利模式。

新媒体;传统广播;大数据;多盈利模式

新媒体时代到来,广播人有了困惑:已经开通了微博、微信、也开始运作APP,是不是就算是走上新媒体融合之路了?但数据清晰地告诉我们:节目的微信公众号,也许能达到很高的点击率和互动量,但体现在收听率上却令人尴尬。究其原因,是因为线上互动与节目播出依旧分离,要拥抱新媒体,如果只是简单把内容复制上网,其一,这并不是新媒体;其二,这对传统媒体的帮助也收效甚微。

看看当下的广播收听市场,就受众而言可分为三类:第一,是收听收音机的中老年人群,这部分人群数量在逐年呈下降趋势;第二部分是车载收听市场,随着购车人群增加而上升,体量很大,是支撑人群;第三部分乃是移动互联智能收听市场,未来也将是最大的蓝海。所以,抓住这三大受众群体,有针对性地制作节目,才是传统广播在新媒体时代的出路。

传统广播内容,是一个线性节目编排模式,大部分播出节目都是直播节目。直播节目能在速度上有优势,但在节目质量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以往,作为伴随性广播,这一点不妨碍收听,但如果把这样的节目放在移动智能终端,一旦节目“不好听”,用户就会立刻更换;同时,新媒体平台上的广播,需要的是对受众的更精准定位,这个意义上,“广播”要做到“窄播”。例如,一档亲子节目,就只针对孩子在0-7岁之间,年收入稳定的中产阶级父母,并且能够根据数据变化,及时调整节目内容,才能够保证收听率。总而言之,传统广播要做互联网内容,直接把直播节目搬上网是不可行的,因为用户需要的是制作精良精致的高水平节目。

再从广告收入角度来探讨一下,2015对于媒体行业是一个变局之年,很多支柱行业广播广告转移到了新媒体平台上,这是因为,如今的厂商更加注重精准营销,而新媒体有一个优势:它能够用大数据准确地告诉“金主”,我们这个平台的用户是哪些人,他们的性别年龄职业,运用这些用户资源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达到广告的精准投放,比起传统媒体广告云里雾里的“一锅端”,确实更值得投资。不过,虽然在精准营销领域有差距,但在品牌性宣传领域,传统媒体的呼声和覆盖率优势依旧存在,对于需要广告广投的厂商们,依旧会看重传统媒体的用户累积和权威效应。

因此,传统广播要如何拥抱新媒体,走出一条成功的融合之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广播和互联网的拥抱势在必行,但拥抱的形式并非简单的搭载某平台,传统广播要改变节目编排和制作思路。当下传统广播的节目制作形式,很多还是低成本的快速产出生产线模式,但我们发现,单纯的“短平快”低成本制作节目方式,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节目口水化严重,不好听,而受众口味却日渐提升,越来越刁钻,因此,一味追求性价比的制作模式已经行不通,广播行业的未来,非线性的节目周播以及录播将成为主要方式,只有高水平的节目质量,才能真正留住市场,因为,无论我们面对的广告市场是广告广投还是精准投放,核心竞争力还在于自身节目内容。

其次,当我们运用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手段时,不仅是多了一个传播渠道,更加需要关注的是这些平台带来的数据分布,利用互动手段,我们能够有效获得用户反馈,而这些反馈,应该及时体现到节目的调整,用粉丝的深度分析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广告服务,当然,有句话是“坐在别人的床沿上是无法拥有自己的未来”,借力其他平台来做数据分析毕竟受限,笔者认为,未来能够快速建立自身“云平台”的传统广播,才能真正把握大趋势,势必能走在新媒体融合之路的最前沿。事实上,如果能拥有自己的“云平台”,传统广播就将突破自己在“时间”上的局限,成为海量媒资库,相当于变身为一个“音频超市”,能够自主制作面向多平台、多媒体、多终端的产品形态,成为数字音频内容的提供商。

此外,和所有其他行业的厂商品牌一样,传统媒体依旧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利用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广泛开展线下活动,摸索多盈利模式;作为媒体,推广落地活动具有天然的宣传优势,传统广播应从自身特色出发,与车商、旅行社等行业展开深入合作,探索更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例如马来西亚的私营电台ASTRO,就格外重视和听众的互动以及衍生品的开发,它们拥有自己专属的外景队伍,名为“特工队”,这些“特工队”常常会在各大商场或者广场举办活动,吸引民众前来参与并推广自己的电台节目。

综上,新媒体本质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在这一形势下,尽早与新媒体融合,对于传统广播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是必然选择,而广播人最终创造的图景,将是“无处不在的声音”。

[1]潘力,王宏.新广播媒体经典案例剖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志达.新传播格局下广播的困境与出路[J].青年记者,2011(7).

[3]刘华栋.试探我国广播产业发展的新空间[J].中国广播 2010(5).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广播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精准扶贫二首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