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细节、创新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几点思考

2015-02-27黄晓耘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3期
关键词:新闻人物大伟电视新闻

黄晓耘

故事、细节、创新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几点思考

黄晓耘

(作者单位:无锡广电集团无锡电视台)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新闻事实的主要节目样态之一。这类节目以新闻事件为出发点,用镜头和画面聚焦新闻人物,通过访谈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来引导受众深度理解和把握新闻内涵,是新闻消息类报道的延伸和拓展。要做好这类节目,要在讲好故事、用好细节、创新手段上下功夫。

电视新闻访谈;故事;细节;创新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新闻事实的主要节目样态之一。这类节目以新闻事件为出发点,用镜头和画面聚焦新闻人物,通过访谈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引导受众深度理解和把握新闻内涵,是新闻消息类报道的延伸和拓展。要做好这类节目,要在“讲好”故事、用好细节、创新手段上下功夫。

1 “讲好”故事,做有温度的新闻

一是要选择好“嘉宾”。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正成为一种新的传播走向。要“讲好”故事首先要选好嘉宾,好嘉宾的标准一是有新闻价值,二是有故事。讲老百姓的温暖故事是无锡台《每周话题》坚持选择的方向,眼睛向下看,进基层进社区,贴近生活。节目的嘉宾中虽然有全国著名的新闻人物,但是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如社区禁毒社工,身残志坚的残疾姑娘,热心公益的农民等,这些普通人的凡人小事有时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某些特征。一次采访中,社区居民给节目推荐了一位嘉宾,虽然只是一位普通市民,但是他几十年悉心照顾养父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为此我们做了一期节目《最美无锡人系列---祝家父子》,旨在弘扬孝老爱亲美德,倡导和谐文明社会风尚。

二是要设置好“悬念”。“讲好”故事首先考虑受众心理,以受众为中心,寻找讲述角度和切入点。以“中国好人”苏大伟为例,节目紧紧抓住主要矛盾,设置“悬念”,铺展故事。苏大伟是无锡洛社镇一位普通桃农,除了种桃、种田,十几年一直坚持义务献血,献血总量达三万多毫升,这么多鲜血足以将他体内的血液更换两遍。

节目一开场就站在观众角度发问:“一个普通农民为什么一直坚持义务献血?献了这么多血对他身体有影响吗?他坚持义务献血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心,吸引受众进入故事。

“有一天,村上老老少少不少人都在往苏大伟家跑,苏大伟家是在办什么喜事吗?”通过主持人和苏大伟一问一答,“悬念”解开,原来苏大伟在家里自费办起了义务献血宣传展览。节目层层设问,步步递进,苏大伟淳朴、善良、热心公益的形象跃然荧屏。

三是要展示矛盾冲突。要使新闻故事好听好看,就要展示出人物在相对立的人或者事情面前,在看似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逆境面前是如何化解的。“形成--发展--矛盾冲突(高潮)--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情节,矛盾冲突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最吸引观众的部分。在《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里,故事紧紧围绕禁毒社工和她的帮教对象关于“吸与禁”的矛盾冲突展开,被“呛声”-被拒绝-剁手指-找工作-改变-戒毒,使故事一波三折,波澜起伏,情节在“颠簸”前进,使节目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2 用好细节,做有深度的新闻

电视新闻的细节是指新闻人物或新闻场景中最具个性的画面或同期声,能给观众长久地回味和深刻印象的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细节可以是一个特写、一句话或者是一个特殊意义的物件。电视新闻中的细节运用的好,就能“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使新闻人物更丰满、新闻事件更生动,使新闻报道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获得2014年江苏省政府新闻二等奖的《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以“老照片”特写镜头为开头,首先交代了这张珍贵照片的由来,然后镜头专项的是两位老友在照片前相隔40年的握手,问候、交谈,花白的头发,淡淡的泪光,威廉额头亮晶晶的汗珠,郑凤仙激动的表情的画面,感人的现场胜过一切言语,富有感染力的细节,一下子把人带入美好、温暖的回忆中去。

除了新闻人物、场景的特写镜头,还有那些能揭示新闻主题、看起来细小却耐人寻味的声画信息、小的或者不经意的表现,这些“细小的事件”往往能够以小见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电视新闻“彩虹奖”《难忘“援非抗疟”的那段日子》这一作品深入挖掘细节,讲述其它新闻媒体没有报道过的细节,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第一个细节是胡锦涛主席与高琪亲切握手的照片;第二个细节是高琪在实验室专注工作的场景;第三个细节是高琪讲述弱智儿子走失的细节。看起来是件小事,但让人印象特别深刻。当高琪说他见到走失四天的孩子又脏又饿,像个流浪儿一样的时候,甚至连“爸爸”都不会喊的时候,他的脸部表情是那么难过、自责,一忍再忍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父子情深,让人深深动容。

同样,在《访中国深潜第一人——叶聪》节目里,我们镜头捕捉到“蛟龙号”在神秘莫测的5000米海底所遭遇的种种惊险,以及叶聪给家人发邮件报平安这两个细节,让观众感受到叶聪胆大心细、刚柔相济的独特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3 创新手段,做有力度的新闻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手段越是独特、生动,其刺激力就越大,新闻的影响力就越大,传播效果就越好。

形式创新,改变以往“主持人+嘉宾”面对面访谈的单一节目形式,大胆尝试不同的访谈方式。例如《二泉月 无锡情》采访二胡演奏家闵慧芬时,我们把采访地点就设在二泉广场阿炳故居门口,在那里闵慧芬回忆了自己5岁时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的情形,说到动情处,闵慧芬老师头微微扬起,双眼眺望远方,仿佛熟悉的琴声就在耳畔响起,情真意切,情境交融,感人心魄。

采访创新,尝试各种不同的采访形式,比如体验式采访,让主持人参与新闻,体验生活,让新闻回归现场。《看大师做二胡》就采用这种创新形式,让主持人亲自动手,跟着大师学做二胡,整档节目生动、活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表达创新,在节目中加入高科技和一些创新新元素,如精彩的短片,3D、flash动画、二维动漫等,来升华主题,展示人物形象。例如《妙笔丹青故乡情》访谈嘉宾是美籍上海女画家颜正安,颜正安身上故事出彩点很多,节目抓住画家身上最醒目的“亮点”,展示了颜正安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生动的访谈加精彩的短片组成一档精彩纷呈的优秀访谈节目,获得了2010年电视新闻彩虹奖二等奖。

猜你喜欢

新闻人物大伟电视新闻
张大伟作品
Investigat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materials by analyzing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diamond anvils cell under high pressure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神奇的边界线:一不留神就出国
第三十一个蛋
电视新闻编排的艺术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本期新闻人物
本期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