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媒介伦理的角度研究真人秀同质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2015-02-27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3期
关键词:真人秀伦理媒介

邱 诺

从媒介伦理的角度研究真人秀同质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邱 诺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随着电视媒介的发展,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真人秀节目带来了我国电视节目创作理念的革新,真人秀节目中所蕴含的元素逐渐渗透到各类节目中。在中国的发展开始呈现出品牌化的趋势。虽然形势看似一片大好,但今天,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带动下,真人秀节目呈现出媚俗化和同质化的现状。在娱乐性被无限放大的今天,真人秀节目面临的伦理失范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不但引起观众的反感,还自身的形象受损。所以,制定出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真人秀节目意义重大。基于此,从媒介伦理的角度对真人秀同质化,泛娱乐化这一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媒介伦理;真人秀;同质化;价值取向

1 媒体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的研究和介绍

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总是相生相伴的。美国教科书《媒介伦理学》上说“伦理”是建立在某些得到普遍接受的准则的理性过程,而“道德”是宗教领域的用于,往往表现为各种戒律以及形成的体系。职业伦理道德主要包括工作观和专业规范两部分,成熟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通常以消极义务为主。一个社会职业要得到公众的认可和尊重,不但必须遵循一般的伦理原则,还要遵循这个职业特殊的伦理原则。在展江的《媒体道德与伦理》的这本书中说到,媒体职业道德是媒体从业者和媒体机构自身,遵循体现社会普遍性的社会公德和体现特殊性的专业标准,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而媒体职业伦理是媒体从业者和媒介机构在媒体职业道德体系中的诸各要素之间发生冲突时理性选择。

总体来说,伦理是一种在道德体系中的理性抉择原则。就像在真人秀娱乐节目当中,媒体为观众提供娱乐,传播文化是道德方面。而如何平衡这些职能,就是伦理方面的问题。新闻职业伦理是真人秀节目制作者收集素材,进行内容整合和发布的重要准则,如果不能很好地遵循准则,就会使传播失去价值取向,使节目出现无序状态及面临伦理失范等问题,甚至会冲击并且突破社会伦理和道德底线。

2 我国真人秀节目存在的伦理问题

当今的真人秀节目已经成为观众欲望诉求的对象,疯狂的复制与拼接,导致了同质化加剧,创新力缺乏。在对利益的追逐过程中,虽然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被呈现出来,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但节目也呈现出失范、失序的现象。对社会伦理底线的触碰,对价值取向的歪曲。真人秀节目具体存在哪些伦理问题呢?

2.1真人秀节目价值观的混乱,呈现出低俗化特征

有些节目过度追求收视率,唯收视率是瞻,忽略了道德底线,哗众现象大量出现,导致价值观的混乱。如马诺就因在《非诚勿扰》中说出:“宁愿坐在宝马里哭,而不是坐在自行车上笑”这句话,让观众熟知,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有人说她是“拜金女”,有人说她“直率和真实”,随后其他的拜金女、圣母等也轮番出场。这些靠言语出位的美女们,浓妆艳抹后在电视里开演一场真人秀,牢牢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节目中嘉宾的所有言行都被亿万观众丝毫不差地观察与捕捉,在利益的推动下,这些矛盾迅速得到关注和热议。各种超越伦理底线的言行被广泛传播。既有的伦理价值受到冲击,这种价值观的存在,盲目地传播了社会负能量,既触动观众的道德底线,也挑战观众的力量。对于嘉宾爆出的出位言论,电视台应当进行提醒和引导,并对其加以管制,不能任由这种价值观泛滥,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娱乐化。

2.2节目失真,过分炒作,放大不良现象和负面情绪

在一些真人秀中,为迎合受众心理、追求戏剧化效果,不少节目故意激化矛盾,突出和放大不良现象和负面情绪,人为地制造和展示人性丑恶的一面,既冲击了主流价值观,也触碰了社会底线。例如,一些情感类节目,故意编造不实的故事来骗取观众,观众可以经常看见当事人在主持人调解无果的情况下,在节目中激烈争吵、相互辱骂甚至动手,场面一片混乱。但这类栏目却利用这些冲突和矛盾作为,节目的一大“卖点”,吸引观众,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这种不把心思放在如何提升节目质量上,而是在场外挖空心思地制造新闻,认为只要闹出动静,哪怕是骂战也能带来高收视。2010年,江苏卫视《人间》做了一期《我要嫁白马王子》的节目,“最牛征婚女”罗玉凤为了上江苏卫视,又变出了一个前男友,现任男友的出现,更让整个炒作事件达到了高潮。后来她在一次访谈中默认在这个节目中扮演的事实,包括前任现任男友都是假的。这一期节目在当时得到了良好的收视率,但却是节目组“精心策划”出来的,因此真实性受到观众的质疑,而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很容易使媒体公信力下降。

2.3追求眼球效应,消费大众,暴露隐私

很多电视真人秀无视伦理规范,用低俗的形式和内容去刺激受众,有很大的炒作嫌疑。例如,广东频道之前推出的女性整容真人秀节目,节目定位于寻找对自己外表不满意但由于外型原因心理存在障碍的女性,为这些女性进行科学的整容手术和心理康复治疗,使她们重拾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而其中手术的过程还有选手的心理落差都通过镜头一览无余展现给观众,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虽然个别女性通过节目达到了“改变”的目的,但她们的隐私在公众面前却暴露无遗,她们的“蜕变”过程带着血腥味,带有身体和心灵上的痛苦。节目策划没有考虑到社会公众是如何看的。更有些节目为了收视率,对使人感到残虐性或引发肉体或者精神痛苦的镜头进行夸张的处理,不能让观众享受到美的愉悦。这种消费大众,贬低人性尊严的行为不利于形成健康的舆论环境和伦理规范,不易于引导社会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媒体的发展也是有害的。一个媒体,假如自己节目的价值导向都存在问题的话,那么这样的节目还是不办为好。

2.4追求“审丑”的效果

有些节目脱离现实、脱离群众,不断制造空洞浅薄的话题,用哗众取宠这种庸俗的审丑思维。从明星到丑星,从审美到审丑。2015年初,一档自制辩论脱口秀节目走红网络,综艺秀场上的“奇葩们”不拘一格搏出位,为求关注无所不用其极。营销团队不断包装,消费人们的注意力,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要有人围观,节目组就达到了目的,这变相加剧了节目的“浮夸”氛围。无论是言语出位,还是行为过激,在奇葩丛生的乱想中背后都有着一定的条件。节目成为了背离传统,围观审丑背后的一大推手。

3 真人秀节目媒介伦理缺失原因

3.1忽视伦理道德,注重经济利益

电视台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以“高收视率”为准则。以“受众喜欢看什么我们就传播什么”为准则。在当今各大卫视,各大电视台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获得市场,稳定地位,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获得最佳的宣传效果。电视媒体将眼光投入到带有猎奇和窥测色彩故事。关注市场效益要多于伦理道德。为获得高收视率和高额广告费,价值观迷失,职业操守沦丧,挑战道德底线,没有做好把关人这一职责,为低俗恶俗之风推波助澜。

3.2媒体为迎合观众的窥视心理

媒体迎合观众窥视心理,过度曝光当事人的隐私,不顾及当事人的感受,只让观众看到娱乐的现场,炒作的噱头,故意制造矛盾和冲突,虽然得到了提高收视率的目的,但却丧失了把关人的职责。

3.3媒介管理制度的缺陷

惩戒监督制度不健全是真人秀节目伦理缺失的一大原因。个别地方行政部分监管不力,缺少对节目严格审查,处罚力度也很轻,助长了个别电视台侥幸心理。

3.4媒体人自身缺乏伦理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

2007年,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说:“媒体在这个社会是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开放了,这是大好之事,但是媒体也应该有理念,价值观和信仰。如果通过有意误导,恶意攻击,博取廉价的喝彩,我不知道媒体人的信念在哪里。”现在媒体人伦理缺失的现象很严重,他们无视新闻伦理道德规范,没有承担起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文化主旋律的责任,丧失职业操守。

4 为规避伦理缺失的现象应采取的措施

4.1从国家的角度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执行广播电视节目监管细则,果断对这种低俗之风说不,防止负面影响的扩散,建立娱乐节目内容新标准,把社会责任,个人责任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对节目进行严格审查,加大惩戒力度。在节目版权的问题上,国家要明确规定,使电视节目有法可依。避免因彼此相互“借鉴”“模仿“学习”等而出现大量的同质化。道德和伦理的标准设定在可达到范围内,有明确的秩序和程序。

4.2从媒体工作者、电视节目制作人的角度

媒体工作者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每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人要意识到做一个负责的人,增强媒介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开阔的眼光去进行价值判断。要谋求社会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加强行业自律,不能为迎合观众的趣味而丧志底限。

4.3从节目自身的角度

节目是电视媒体的根本,而创新又是电视节目的根本。真人秀节目要从自身出发,提高质量,进行创新探索。创新是真人秀节目改变低俗化的动力。在节目创新中增加本土化和民族元素,体现真善美。利用好资源,确定节目定位,在整体上进行品牌传播,提高版权意识,进行“差异化”传播。在内容和形式体现主流价值观,推出原创性,高质量,有内涵的节目,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5 总结

真人秀节目竞争愈演愈烈导致节目出现类型化,同质化、伦理失范的现象。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肩负着向受众提供正确舆论导向的重任,它的内容形式和价值取向都会对受众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真人秀节目应当注重正确的价值导向,在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在“娱乐至死”的今天,应时刻警惕真人秀节目泛娱乐化的危害,构建电视媒体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意识,抵制媚俗的文化侵蚀,让电视媒体成为真正的“公共力量”。

[1]陈力丹.传媒社会职责、职业意识与经济利益的博弈[J].传媒观察,2004(8).

[2]许莹.“真人秀”节目“伦理”与“效益”的辩证思考[J].东南传播,2011(11).

[3]真人秀电视节目伦理道德问题透视[N].中华新闻报,2008-05-14.

[4]刘尧.娱乐节目的伦理失范和职业伦理建设[J].传媒观察,2015(3).

[5][美]菲利普·帕特森.媒介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展江.媒体道德与伦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真人秀伦理媒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