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者之美,视听之悦
——浅谈电视舞蹈的“前世今生”

2015-02-27秦秀宇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3期
关键词:前世今生舞蹈艺术

秦秀宇

舞者之美,视听之悦
——浅谈电视舞蹈的“前世今生”

秦秀宇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电视舞蹈不是对电视的迁就,而是舞蹈艺术与电视艺术的融合。虽然电视以自身的语言系统改变了舞蹈的呈现方式,但并非所有的舞蹈都适合通过电视传播。当前,电视舞蹈方兴未艾,前景辉煌。本文就电视舞蹈的“前世今生”作简要分析,以呈现其发展现状,供读者认识和了解。

电视舞蹈;独立门类;电视介入

1 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舞蹈:何以成为独立艺术门类

蓝凡的《电视艺术通论》认为,判断一个同样以电视为载体的节目究竟是不是电视艺术,“最重要、最关键的标准是:通过与电视艺术及电视其自身的艺术元素(声音和画面)的结合后,参与结合的艺术品种(样式)在形态上是否发生了改变,并且这种改变是否足以支撑起一个独立艺术品种(样式)所应具备的全部艺术特征。”那么,依照蓝凡的理论,当舞蹈遇到电视,它有没有遭遇尴尬?它是否成为了一种与MV、电视文学等艺术形式并驾齐驱的独立的艺术种类?

以电视散文为代表的电视文学发展,一直不温不火。戏曲电视剧,也似乎只局限在CCTV戏曲频道。只有MV,因为与流行文化合拍,再加上歌手本身的耀眼星光,得以随着各种音乐节目兴盛。电视舞蹈呢?如果不是各种电视舞蹈大赛和每年春晚的保留舞蹈,电视舞蹈这一形式恐怕不会走进人们视野。然而,毋庸置疑,围绕着电视舞蹈的种种争论仍旧大量存在。这其中,自然包括了最基本的概念问题,即真正的电视舞蹈是什么。

如同我们以前探讨过的网络与电影的关系一样,舞蹈与电视的结合,同样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形态。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到的电视舞蹈,是舞蹈艺术的电视屏幕表现,一个完整的舞蹈节目,被电视加以重新诠释,用电视手段加以分割、安排,突出造型、强调意蕴、强化细节,电视手段的介入使它明显区别于剧场舞蹈。

那么纯粹、完整意义上的电视舞蹈是什么呢?就像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电影是专为网络而制作一样,完整意义上的电视舞蹈,是专为电视表现的舞蹈,而不是像某些理论所讲的,电视舞蹈是舞蹈对电视的迁就,它不需要迁就,它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种类。

何以支撑这一论点?请看下面这个定义:“电视舞蹈是一种借电视语言用人体的动作、节奏和表情反映生活的大众传播艺术。……电视舞蹈表现的却是舞蹈与电视艺术融合的特征——为适应电视艺术法则的时空处理能力和特性。”

这种纯粹意义上的电视舞蹈,国外已经有很多成功作品,近年来在国内这类作品也渐露头角,如《硬币在转》这部作品,是完全为了摄影机而作,包括舞蹈的设计,剧情结构,甚至有详细的分镜头剧本,强化了摄影机下舞蹈的某些特质。

2 电视的介入,改变了什么

电视究竟是什么?杨新磊在《对高鑫电视艺术美学的思裁与思绎》一文中,是这样归纳的:“其一,一种思维。电视是一种思维方法,具有一套语言。以电视的方式认知世界,可行,且很有意义。其二,一种传播手段。传播手段很多,电视算一个,而且是信息社会功效十分强大的一种途径。手段者,载体也,因而具有工具性。其三,一种商品。电视有使用价值,制造这种使用价值需要工业和产业。因此,电视有经济性。其四,一种意识形态。电视商品的价值就是蕴涵其中的意识形态,尤以政治话语为最。其五,一种艺术。电视有审美内涵,可娱人、育人、树人。以上,是电视本体的五个基本属性。”

按照业界的这种共识,电视舞蹈从这五个层面上都对本原的舞蹈艺术有所影响。从思维上来讲,电视以自身的一套语言系统改变了舞蹈的呈现方式。从传播手段上讲,电视使舞蹈的传播范围大大扩展,不再局限在专业圈这一较小范围内。从商品性质上讲,电视舞蹈不仅具有社会效益,还具有经济效益(各种电视舞蹈大赛的举行当为明证)。从意识形态上和艺术上讲,电视舞蹈承担着寓教于乐的功能。

其中,第一点的改变是较为明显的,即剧场舞蹈是依靠人的肉眼观看的,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要观看的角度与动作,这一点是舞台剧等剧场艺术的共同特点。而摄影机的介入,无形中就将编导的选择强加给了观众,各种远景、特写镜头在强化细节、突出造型的同时,也剥夺了观众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说是有利有弊。这就引发了下面的论点,即所有的舞蹈都适合通过电视传播吗?

3 并不是所有舞蹈都适合成为电视舞蹈

所有的舞蹈都适合通过电视传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舞蹈和电视各有其节奏,显然只有二者节奏合拍时才能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与人眼相比,摄影机对运动的感知和反应是较为缓慢的,这就决定了适合通过电视手段传播的舞蹈类型是节奏较为舒缓、动作幅度不大、可以控制在镜头范围内的舞蹈,如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脍炙人口的作品《雀之灵》,因为主要是手臂和手指的灵活翻转带来的视觉美感,活动幅度并不大,就适合通过电视为观众呈现特写镜头效果,各种蒙太奇镜头交替使用,创造了全新的效果。而在观看剧场舞蹈时,现场观众显然不能欣赏得如此细致入微。

但是,在呈现一些大场面、动作激烈的舞蹈时,电视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动作的幅度超出了镜头可以及时捕捉的范围,只能使用远景、全景镜头频繁切换,无法兼顾整体与细节,完整性的缺失使它带给观众的审美感受远远不及剧场舞蹈的现场观看效果。

4 电视舞蹈的前景展望

春晚向来是电视舞蹈优秀作品的前沿阵地,从新世纪初历年以来的《小城雨巷》《山乡春来早》《蝶恋花》《飞天》《城市变奏曲》《大河之舞》,到2010年的《荷塘莲语》,2012年的《雀之恋》《龙凤呈祥》,2013年的土耳其风情《火舞》,再到2014年的《百花争妍》,2015年的《丝路霓裳》,几乎每一年都给人惊喜。它们是舞蹈作品由阳春白雪走向下里巴人的重要途径,更是电视舞蹈的成功范例,因为它们更充分发挥了电视这一媒介的本体作用:发展飞速的LED大屏幕使电视舞蹈的视觉盛宴效果突飞猛进,利用特技做背景,产生舞蹈表演的虚拟时空,从而使舞者与逼真的环境融为一体,此情此景,美不胜收。这是电视与舞蹈结合的硕果。

与现场性很强的剧场舞蹈相比,电视舞蹈虽然有互动性弱的缺点,有不能完美呈现所有类型舞蹈的缺憾,但电视在大众传媒中的“霸主”地位决定了电视舞蹈作为一种已然成型的独立艺术门类,必然会有卓越前景。至少在优秀舞蹈的发扬光大上、在舞蹈艺术的传播效果上,电视舞蹈的作用不可或缺,并将日益彰显。

[1]蓝凡.电视艺术通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2]蓝凡.电视舞蹈刍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3).

[3]杨新磊.对高鑫电视艺术美学的思裁与思绎[A]//理论之“在”与影像研究[M].西安:陕西出版集团,2011.

[4]肖溪格.当舞蹈遇见电视——浅议中国电视舞蹈的发展[J].当代电视,2015(9).

[5]段妃.舞台舞蹈与电视舞蹈的比较研究[J].艺术研究,2015(3).

[6]韩丽,刘震宇.试论大众传播时代的电视舞蹈艺术[J].中国电视,2015(8).

[7]姚一峰.电视舞蹈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4).

[8]史建兴.浅论电视舞蹈的意境之美[J].音乐大观,2014(11).

猜你喜欢

前世今生舞蹈艺术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纸的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精油的“前世今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