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电视剧《芈月传》中的人物形象与人物矛盾

2015-02-27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3期
关键词:秦王秦国楚国

李 超

探析电视剧《芈月传》中的人物形象与人物矛盾

李 超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继《琅琊榜》之后,由孙俪、刘涛、方中信等主演的《芈月传》随之登上银屏,再次在观众中间掀起一阵“历史热”。其实,早在两年以前“芈月”已借由富大龙、李立群等主演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进入大众的视野,当时芈月一角由宁静饰演,在该片中称之为“芈八子”。

无论是《琅琊榜》,还是孙俪先后出演的《甄嬛传》和《芈月传》,历史题材电视作品,故事主题总离不开“后宫”与“夺嫡”。这些构成剧情矛盾的主线,而关于矛盾的发展,实与故事中所塑造的历史人物相关,鲜活的人物塑造更利于传达电视剧的主题。由于电视剧历史大背景的不同,在《芈月传》中的人物形象也呈现出与前两者不同的特点。《甄嬛传》取材于清朝雍正年间,整个场面仅限于宫廷,侧重“宫斗”,人物形象多描写深宫妇人的温婉妒恨。《琅琊榜》属于架空历史题材,但场面可确定设于乱世,侧重权谋,人物形象多描写众人的惺惺相惜与英姿飒爽。与之不同《芈月传》虽也是女性为主角,但在战国时代,谋略、战争、国交相互交织,后宫之争也不可避免地与此“大争之世”联系在一起,《芈月传》中的人物形象实际上融合了前两者的特点。

但与《甄嬛传》相比,在主角的塑造上《芈月传》并未能明显超越前者,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1 “芈月们”的时代

观剧者或知此时为战国之世,七雄并立。但如此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片中人物的行动与选择。观众想象中之战国并不一定与“芈月时”的战国相符。

当时,中原齐魏争霸(著名人物孙膑、庞涓与“围魏救赵”即在此时),齐国战胜魏国成为中原第一强国。魏国虽然战败,但实力尚在,且与秦国相邻,是当时秦国的主要敌国。南方楚国时为第一大国,楚威王(即芈月生父)灭越后,楚国强盛,中原即形成新的齐楚争霸的局面。魏国被齐国击败后与齐国和解,作为齐国的盟国共同抗楚。威王伐越与齐魏“彭城相王”等历史事件在《芈月传》前三集即有明确交代。秦国虽经过商鞅变法,日渐强大,但还远远不是第一强国,实际上作为中间势力,为两大集团争相拉拢。这就可以解释,《芈月传》最初的后宫矛盾,实际上来自楚与齐魏之争和秦国内部“亲楚”与“亲齐魏”的政见之争,理解这些后就能理解张仪和公孙衍之争并非仅仅出于个人好恶,理解《芈月传》的女性角色多数是政治联姻的牺牲品。片中秦国王后芈姝为楚王嫡女(历史上,惠文王王后魏纾实为魏国人,这里仅借片中设定),隐指秦国当时的“亲楚”倾向(秦楚两国世代联姻,楚昭王时楚都曾被孙武与伍子胥率领的吴军攻破,后借秦兵复国),暗合公孙衍的离秦和张仪的上位。秦楚在东南亦有接壤,随着秦国强大,秦楚之间又因商於之地(即今天陕西汉中),反目成仇,齐楚两大国结盟,秦国陷入危局。后张仪出使楚国,以商於之地为诱饵,使楚怀王(威王后继位)绝齐,尔后反悔,激楚攻秦,楚国大败后一蹶不振,东方各国联合对秦的尝试屡次失败,秦国取得的优势,为成就“芈月”后来的霸者形象,奠定基础。

2 “芈月们”的爱情

《芈月传》中的感情戏和一般情感戏一样,可谓断指柔肠,令人唏嘘,情感的崎岖也使剧中人物得到磨练和成长。不提那些“蓝颜知己”们,青梅竹马、文武双全的黄歇公子,霸道的正牌相公秦王嬴稷,意外结缘的威猛男人义渠王。芈月的男人们都是一时之选,非富即贵,令人羡慕。不幸的是,芈月对黄歇的少女之爱,单纯热烈,因为命运捉弄,有缘无分。对秦王的依赖之爱,小心翼翼,但秦王毕竟是秦王而不只是芈月的丈夫,为了安排后事,不得已将芈月母子送往遥远的燕国做人质,遗憾而终。义渠王对芈月可形容为相爱相杀,轰轰烈烈下草草收场,芈月对他应是雪中送炭的感激多于爱恋。关于爱情,芈月的爱情是不圆满的,这使芈月在后来发生转变。但是,当芈月的爱情与乱世相遇,她的男人们不约而同地都成为她的贵人,成就她的“霸星”之名。第一,黄歇不是一般公子,他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被后世誉为“战国四公子”。且与其他三位不同,他在后期执掌楚国权柄。秦武王死后(嬴稷的嫡子,芈姝所出)芈月携子回秦国争位,得到秦国邻国中实力最强的楚国的声援,她的优势当不是同样来自楚国的嫡公主芈姝可以比拟的。第二,芈月作为芈姝的陪嫁来到秦国,身份下仅为媵侍,但得到秦王宠爱,受封“八子”,更是成功诞下麟儿。在寄人篱下的秦宫,一位爱慕自己的秦王,一位聪慧的王子(后来的秦昭襄王),是芈月在秦宫得以生存的一切,当秦王决定割舍她,儿子即成为她所有的希望。第三,与义渠王的结缘可以说是芈月凭借个人魅力,俘获人心。在燕国为质,国内争端已起,如不是此时由贵人护送回国,可能已尘埃落定。芈月的爱情不圆满,但“芈太后”的爱情却是成功的。

3 “芈月们”的争斗

虽然侧重于描写女性人物,但《芈月传》从始至终的冲突或者说芈月的苦难都是由男人们引起。威王是慈父,但同时是国君,芈月为“父宠”交恶威后,黄歇是恋人,但同时是楚国贵族,芈月为恋人交恶芈茵,秦王是丈夫,但同时是霸者,芈月为丈夫交恶芈姝。这种人物关系之间的错中复杂,暗合中国古代女子的地位: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穷尽一生也必须活着男人的庇护之下,即使芈月到最终地位崇高,也只是“借子上位”仍没有跳出这一桎梏。从某种程度上《芈月传》反应了那个时代女人人物的悲剧,贵为公主也是如此。但《芈月传》还是传达了宝贵的叛逆精神,与当今的人文精神相合,一系列争斗中,“叛逆无礼”的芈月胜出,芈月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何尝不是编剧和作者想要向观众表达的。

剧中最明显的人物性格对比即是芈月与芈姝的迥异,这一点从幼年时就有着重描写,把剧情引向高潮的,也是芈月与芈姝之间的决裂。刚入秦宫时的相濡以沫,最终由于性格和地位的高低而分道扬镳。芈姝贵为楚王嫡公主,处事温婉沉稳,处处小心,贵为王后,用心相夫教子,是比较完美的大妇形象。虽对芈月得宠心生不满,但她对妹妹芈月可以关心宽容,为丈夫可以克制忍让。在芈月也诞下王子之时,她们之间的结局却已经注定,因为如芈姝般温软之人也有她必须守护的东西---她的孩子。为了公子荡的太子位,即使芈月先未有相争之意,也果断的抛弃了姐妹与患难之情,为防止芈月复仇,扶持公子壮,欲制芈月于死地。芈姝这一剧中关键人物性格的转变,令人唏嘘。“芈姝们”的悲剧其实是对女人依附地位的强烈控诉,也应了那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与芈姝不同,芈月只是庶出,从小受尽磨难,也是因为她善良,天真烂漫,骨子里与众人格格不入的平等观念。在她眼里楚王首先是父亲,芈姝首先是姐妹,主仆观念淡泊。“芈月”身上所具有的当代品格是她很自然的赢的观众喜爱,而不仅仅因为她的主角身份。同时这些品质也使她最终受益,成为与“芈姝们”对抗的利器:救张仪是善良,此时不知张仪日后为秦相,不顾危险私会黄歇是真爱,此时不知子歇日后掌政权。

从旧的观点来看,在礼制之下芈姝对芈月可谓占尽优势。与楚怀王一母同胞,贵为王后,生下嫡子立为太子,最后也得到丈夫的支持,放逐芈月母子。但她的这些优势却一点一点丧失,丈夫离世,亲子在位仅三年后离世,虽有太后身份,但已经是孤家寡人,落败身死。而芈月由于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即使仅为嫔妾,所生孩儿仅是少子,但也冲突法礼的束缚,绝地反击。这里两个人物形象的差异与结局,说明“人性”最终是战胜了法礼。

4 “芈月们”的遗憾

由于《甄嬛传》与《芈月传》都由郑晓龙导演执导,主角都由孙俪出演,笔者经过对芈月和甄嬛两个角色相互比较,产生一种错觉:这似乎讲的是同一个人:入宫——贵人相助——姐妹反目——被迫反击——获胜。前述,由于时代设定的不同,给《芈月传》这部电视剧和剧中的人物形象注入了很多新的特点,国别,时势等使矛盾更加深化。但关于主角的塑造和《甄嬛传》相似:一个好人,至少是一个善良单纯的人,在为了生存而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自身也被不断被现实所同化的过程。父爱,母爱,恋情,丈夫,姐妹之情先后破灭以后,冰冷的权势成为芈月的追求,以自己作为筹码欺骗义渠王,欺骗了爱情,引诱楚怀王入秦,出卖了亲情。整个故事中最宝贵的“人性之美”最终由于残酷的现实归于幻灭,芈月的胜利最后只是“以恶制恶”,剧中开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实际上已经死亡,在笔者看来《芈月传》通过芈月这一人物形象来演绎悲剧:把最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芈月这一角色的塑造似乎并未能在人性上超越甄嬛,而是重复了这一过程,不得不说是“芈月们”的一大遗憾。

本项目系宁波大学科研创新基金SRIP项目“架空历史剧中的历史元素研究”的成果。

猜你喜欢

秦王秦国楚国
五张羊皮
《自相矛盾》扩写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秦国的“拐点”
秦国的东进与东出
小燕子
瞒天过海
蔺相如说话前后矛盾吗?
再議新疆吐魯番出土“秦王鏡”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