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特写中的现场感研究

2015-02-27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3期
关键词:现场感特写细节

杨 洁

新闻特写中的现场感研究

杨 洁

(作者单位:广南县广播电视台)

从现场感在新闻特写中重要性和把握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分析现场感对于读者和新闻事件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于分析应该怎样把握新闻特写中的现场感,这对于如今的传媒从业者来说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闻特写;现场感;重要性

新闻特写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极富现场感的特点,它能够对新闻事件的现场情况进行迅速、及时地报道,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往往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反映出社会意义。因而,新闻特写中现场感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现场感在新闻特写中的重要性

告知信息是新闻的基本功能,它能够帮助人们减少对外部世界认知的不确定性。新闻特写中的现场感需要将读者带进现场,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与情绪体验。所以,新闻特写中的现场感可以加强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对读者产生很强的影响力。一般而言,现场感需要典型的细节对新闻事件进行展现。对于现场感来说,细节刻画人物性格是一种突出和强化的手段。这样读者通过记者的“局部放大”或是“拉紧拉近”获得“以小见大”的视觉与心理感受。另外,新闻特写中的现场感能够突出重大新闻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过了新闻事件的本身。近年来,在中国新闻奖获奖的通讯作品中,记者常以见证者的身份将新闻事实展现给读者,也就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即便在全文中找不到任何的“我”字眼,但是属于隐藏在文本之后,是十分典型的第一人称叙述。如“22点25分,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先头部队车队准时抵达添马舰军营。一下车,先头部队官兵和早先进驻的先遣部队官兵互相敬礼、握手。稍后立即整装列队,来到主楼北侧,共同迎接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这一段文字是对交接仪式的现场描述,记着对交接的全过程娓娓道来,所有文字的主语以记者代替,将自己完全的潜藏起来,将那个特殊时刻记者所感知的所有现场细节进行了记录,新闻所蕴含的意义远远超越了“五要素”的本身。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篇新闻特写即使放在今天我们依旧可以从字里行间感觉到那种神圣和庄严。因而,记者在现场的细致观察和敏锐思考可以将读者吸引到新闻事件的氛围中来。

现场感是新闻特写成功的灵魂。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报纸上看到某某事件的新闻大特写,但仔细看来却会发现这些新闻特写似乎被中国新闻环境中“利用材料写稿”的习惯所熏染,他们在描写细节时,只是利用固定的材料,并不亲自到现场去。这种“文山会海”的文风没有任何的视觉感,读者从中找不到任何阅读的兴趣,这样一些重大的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就被潜意识埋葬了。

2 新闻特写中现场感把握

新闻特写要捕捉事件流淌中的某个情节或某个片段,以短小精炼的方式将事实再现于新闻媒介上。所以新闻特写的主要表现手段为现场描写,它需要对某个新闻事实中具有鲜明特点的细节进行剖析,通过这样常用的表达手段让读者感受其中的情绪渲染。要想做到短小精悍,就必须对新闻的主题进行提炼。新闻特写的篇幅不长,一般都在三五百字,最长的有千字左右,如果篇幅过长,新闻特写便失去了意义,但是为了简短而脱离事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不是真正的新闻特写。近年来,我国很多报纸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辟了新闻特写的专栏。以《重庆日报》为例,“三峡移民”专栏之所以受到人民的喜爱是因为任何题材的短新闻都对角度地选择都十分讲究。重庆市遭遇严重灾害的时候,“为保他人地里苗,抽去自家鱼塘水”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写的对象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主动拿出抽水设备抽取自己家鱼塘的水,帮助广大村民抗旱。这种以小见大的方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

怎样才能把握好新闻特写中的现场感呢?概括起来就是要在新闻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事件的再现,也就是说它不是静态的再现,而是动态的再现。只有将单独的、静止的镜头要变成连续性的多镜头,才能将实际生活真切地反映出来,不仅具有直观性还具有真实性。

新闻特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闻特写要突出新闻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漫无边际地进行全景式报道,要将之前那种“文非三段不成体”的观念彻底摒除。第二,新闻特写的现场情景要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紧紧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同步采访、同步写作。如果时效性太差就会致使新闻成为明日黄花;同时,对于现场的发生和发展要有预见性,勇敢地主动出击。第三,高度概括和细节渲染是相互结合的,要做到有细有粗。新闻特写的短小,应该是从内容到形式的一种锤炼,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篇幅扩大或缩小。

3 结语

随着新闻媒介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希望能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获取更为生动、活泼的信息,这样新闻特写便可成为提高报纸可读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今,新闻特写现场感特性需要被重新强调,这对于当代传媒从业人员和教育人员来说是极为必要的。

[1]赵杰.浅论细节在电视新闻传播的新特征[J].当代传播,2003(5).

[2]张复华.小荷才露尖尖角——浅析电视新闻的特写[J].电视研究,1997(12).

[3]郭芙萱,刘世珍.电视新闻特写的兴起原因[J].大庆社会科学,2000(1).

猜你喜欢

现场感特写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从特写到长镜
电视新闻特写的采访与写作研究
强化新闻记者的现场感 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特写
细节取胜
电视新闻现场感初探
印度军人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