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发展探析

2015-02-27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3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电视新闻媒介

刘 垠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发展探析

刘 垠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既遭到来自新媒体的各种冲击,而且也在不断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本文将主要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发生的变化,在受众方面,传播方式以及对新闻的采集,且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视新闻应该如何调整,做好自身发展,给出一些建议。

电视新闻;新媒体环境;变化发展

在新媒体浪潮的席卷下,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媒介生态环境出现巨大的变化,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受众要求掌握更大的话语空间。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为了更稳地立足于激烈的传媒竞争中,作为电视媒体王牌的电视新闻节目开始做出相应的变革以应对日益复杂、激烈的竞争。

1 电视新闻的新变化

1.1首先,诸多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年龄层上,电视的受众目前更集中在中老年群体,而缺乏青少年群体。电视的不可移动性以及节目播出时间的固定性也与这一年龄层的受众特点相符合。其次,电视受众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无论是对电视新闻的议程设置还是对电视新闻的解读上,受众都有着更多的参与性。这也与新媒体密切相关。以往电视新闻的受众只能通过电话、来信以及少数的现场接受采访在电视新闻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新媒体的诞生给了电视新闻受众更多的渠道和表达空间。如微博、微信平台。几乎每一个电视新闻媒体都有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如央视新闻微博和微信平台更是非常重要的新闻传播渠道。目前,央视新闻的微博就有接近4000万的粉丝,其影响力也可见一斑,而电视新闻的受众也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与电视新闻做更多的交流与沟通。最后,电视新闻的受众对新闻的解读也呈现个性化的特点。我国的电视新闻承担着舆论引导的重要角色,但是随着网络文化、亚文化的兴起以及上述提及的受众接受信息渠道的多样化,电视新闻的受众对其内容的解读也不再完全按照传者设定的方式。斯图亚特霍尔在谈及符号解读方式时提出了三种,完全符合传者的解读,部分符合的解读以及反抗式的解读,而目前,对于电视新闻的解读也流行着许多反抗式的解读,这也给电视新闻的舆论引导增加了难度。

1.2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呈现多样性。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内容的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大数据、图表信息在电视新闻中的传播十分典型。如最典型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联播》以及《新闻24小时》等在解读新闻、播报相关内容时运用了大量大数据以及图表信息,如对春运情况的解读,《新闻联播》结合了百度大数据给出了春运迁徙图,让受众能够一目了然地看见每天的春运基本情况。在其他的新闻节目中,尤其是解读相关政策或者是反映国家经济情况的时候,大量用到图表信息,这都是新媒体给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带来的变化。在近一年的一些传播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数据、图表等对新闻传播的推动作用。

1.3电视新闻对新闻的采集、判断多元化,也更加依赖网络媒体和广大受众。由于网络的快速、便捷,往往许多新闻事件是在网络上先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后在电视媒体、纸媒上才有了广泛的讨论。网络对电视新闻在新闻判断、新闻采集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它使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有了更多的信息源。我们在许多电视新闻节目中可以看到电视新闻的消息源来自网络,报道的是网络上最先引起人们关注的热门事件,在对新闻解读的时候,电视新闻也会引用网友的评论、观点,这也使电视新闻与广大受众有着更多的亲近性和自己人效应。而在以往,电视新闻对于新闻的判断、选择往往是根据其采编团队对于新闻价值的判断,而后进行采访、编辑最终呈现给电视观众,而如今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仅给电视新闻对新闻信息的采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整个电视新闻的制作流程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突发事件时央视新闻规定其新媒体平台微博、微信客户端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先给出简短的口播稿,之后再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进行更加详细的解读。与新媒体的合理结合,形成多为效应则是保持受众关注的很好手段。

2 电视新闻的发展对策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无疑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网络媒体、移动媒体都会跟传统的电视新闻争抢受众、争抢注意力、争抢内容,电视不具备移动性、便捷性,在如此的环境下,电视新闻要在竞争中寻找出路,则需要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同时,扬长避短,合理地运用新媒体为自身服务。

2.1电视新闻应该更加重视深度报道,在内容上占据优势地位。电视新闻具有长期积累的公信力优点,深度报道更是电视新闻的巨大长处,专业的采编队伍,专业的主持人团队都让电视新闻在做深度报道上领先于网络媒体。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更需要有价值的信息,更需要合格的把关人。如对一些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的报道,受众更愿意相信的仍然是传统媒体,报纸、电视等,新媒体往往给出的是表面信息,不能满足受众的求知欲望。电视新闻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做好深度报道,更加重视对新闻的解读,这样才能在引导受众、引导舆论上占据优势。同时,做好深度报道则能更好地留住受众,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站住脚跟。

2.2把握媒介融合,做好资讯整合工作。最早提出“媒介融合”概念的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的,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目前来说,媒介融合的趋势逐渐扩大,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无法单打独斗来形成引导效应,从最早的网台互动、网报互动到现在的各大电视媒体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等,媒介融合的趋势都没有停下脚步。在如此的环境下,电视新闻应该顺势而行,与新媒体做好更多的融合,例如,央视新闻的微博、微信客户端都是很好的例子,在新闻信息上他们与电视新闻相通,同时网络新媒体在抢占第一报道权上为电视新闻开路,之后由电视新闻对相关信息给予更加深刻、专业的解读,使受众在一条线上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在央视新闻这一平台上,有着很不错的立体效应。另外,在做好媒介融合的同时,电视新闻应该做好整理者的工作。例如,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人员指出“《经济学人》上的信息没有什么特别,你可以花费20个小时在谷歌上找到它们”,显然,它们就是为受众整理有价值的资讯。电视新闻也应该做好整理资讯的工作,为受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2.3电视新闻应当更具竞争意识,改善经营、管理方式。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电视新闻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纸媒的困境就在眼前,而国外电视媒体有诸多的转让、合并情况,我国电视新闻媒体为国有化,有着特殊的宣传地位。这一特殊地位也许也会滋生电视新闻从业者的温床效应,电视新闻工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下更需要随时提醒自己要有竞争、危机意识。同时,国有化的电视媒体要有更自由、多元的体制、管理手段,在保证没有播报事故的同时提高电视新闻的影响力,抓住更多受众。

[1]谢鹤轩.新媒体语境下受众对视觉符号的解读与重构[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3).

[2]倪朦.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策略的变化[D].合肥:安徽大学,2013(8).

[3]王昱.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6).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电视新闻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书,最优雅的媒介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
电视新闻编排的艺术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现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