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晚的现状与走向思考

2015-02-27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3期
关键词:文化

方 俊

春晚的现状与走向思考

方 俊

(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春晚代表了中国电视文艺的最高水平,对它的文化解读具有多重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电视观众审评标准的变化,春晚虽然仍是年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到的争议越来越多。分析春晚的现状,找到春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电视文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视文艺;春晚现状;文化解读;未来走向

春节 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日,而春晚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第一大盛会。春晚既包括了音乐、舞蹈、文学、戏曲和曲艺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也能够体现一年内最具话题性的新闻事件、焦点人物。但由于央视春晚的影响力最大、收视率最高、受众面最广,因此,人们提起春晚时,一般是指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这也就是狭义上的春晚。

1 春晚的文化解读

每年春晚都要体现一年中国家和社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因此,春晚要以电视观众能够理解的艺术方式来诉说“国家话语”,例如,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因此,在2014年的春晚上,刘欢与苏菲玛索合唱一曲《玫瑰人生》,共庆中法情谊。国事天下事的艺术化表达,体现了出春晚的国家特征。

春晚是一个大舞台,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又是传统文化丰富再造、展现魅力的平台;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在情感表达上,春晚传承时代的主旋律,适应各个阶层、各种文化的需要,推崇正能量,歌颂祖国,歌颂民主富强、社会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春晚通过电视媒介和新兴媒介的力量,将它所蕴含的文化理念传递给大众,实现精神文化对民众生活的引领。因此,将除夕夜看央视春晚比作文化新民俗并不为过。

2 春晚的困境

20世纪80年代,春晚就像是荒原上的绿洲,缓解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为人民带来一场视听盛宴。然而,在30余年的变迁中,春晚已经成为中国年俗中的一部分,是大年三十晚上民众餐桌上的一道文化大餐,但电视观众对春晚的态度已不再是顶礼膜拜,因此,春晚收视跌宕起伏,点赞与吐槽齐飞,支持与反对并存。

首先,南北方差异过大是制作春晚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春晚是一台全国性的电视晚会,涵盖内容必须覆盖全国,但由于中国疆土广阔,民族众多,容易出现很难兼顾南北差异的情况。事实上,春晚中大多数的相声、小品等,多以北方北方文化基础为主,赵本山、冯巩、郭达、宋丹丹、黄宏和潘长江等人,都是“产自”北方的笑星,而他们所表演的作品也多是以北方语言和文化为主。如何在春晚中实现南北平衡,涵盖祖国各地,满足全国观众的需求,一直是春晚导演在思考的问题。

其次,如何兼顾所有受众是制作春晚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很多老一辈人与春晚一同成长,是春晚的忠实粉丝,但春晚对于年轻观众的吸附力明显不足。很例如,多“老面孔”在春晚上年年登台,表演套路、形式一成不变,已经很难吸引到年轻人。

春晚的受众粘附度到底如何,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邀请100位电视观众做了调查问卷。调查显示:65%的观众收看过10届以上春晚,仅有2%的观众收看过不到2届春晚;35%的观众会完整收到春晚,75%的观众只关注感兴趣的节目;24%的观众表示每年会期待春晚,48%的观众表示有无春晚影响不大。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春晚具备一定的观众粘附度,但不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有观众表示可以取消春晚,采用其他庆祝方式,由此可见春晚的前景令人担忧。

3 春晚的走向思考

创新是春晚确保生命力的必然选择。首先,可以在春晚节目的选拔方式上进行创新。早期春晚节目的都以当红明星为主,近几年,春晚节目的选拔逐渐开始平民化,央视也提出了打开大门办春晚。春晚节目的挑选标准逐渐变成以观众的关注与喜爱为主,同时,给草根明星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机会。其次,节目形式的创新让春晚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宋祖英和周杰伦的“英伦组合”,跨越曲风、唱法,共同演绎演唱《辣妹子》和《本草纲目》也广受好评。这都是春晚节目的创新给人们带来的惊喜。创新是生命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让春晚生生不息。

其次,“接地气”是春晚要坚持的走向。春晚是人民群众的春晚,体现的不仅是华中民族的气魄,更是老百姓的心声,因此,春晚要回归到人民群众中,春晚中的节目要取材自百姓生活与认知,从社会热点中寻找素材,感受社会发展的波动,贴近群众的生活,延续民族文化的精华,与电视观众心灵相通。同时,春晚上应多扶持从群众中走出来的草根明星,如旭日阳刚、“大衣哥”朱之文等,实现春晚从“大雅之堂”到“雅俗共赏”的转变。

作为中国电视文艺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春晚是这个时代的印记,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魅力、价值取向及精神隐喻,映射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社会潮流和民众期望,成为一定时期电视文艺创作的风向标。由于种种原因,春晚确实有它自身的局限和束缚,但不论是褒是贬,每年的春晚依然是春节期间人们热议的话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春晚不仅是电视文艺节目,还起到了帮助观众宣泄情绪、情感共鸣的作用。我们总结过往,也期待着春晚在未来给电视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方俊(1988-),男,湖北大冶市大冶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