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出版格局下的对策分析

2015-02-27魏小薇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媒介图书融合

魏小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 100029)

融合出版格局下的对策分析

魏小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 100029)

图书出版机构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不断创新的环境下,不断向着融合出版的方向发展。随着传统图书出版市场的萎缩,图书的融合出版给消费者不断带来了时尚满足感和便捷体验,图书消费文化偏好的转变需要图书编辑在新格局下及时调整对策。

图书边际;融合出版;媒介融合

一、学术图书出版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并没有因为最早发明的造纸和印刷术而快速发展,由于传统封建体制的影响,我国科学技术在出版业上发展缓慢,而西方通过学习我国的印刷术在工业革命时代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现代图书出版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发展迅速,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图书出版截止到2013年底,总印刷数量超过200亿册,总图书种类也超过200万种,这也从人民精神消费的层面反应了文化需求的快速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图书出版面临着新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挑战。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的网络用户统计数据,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的网络用户和手机移动网络用户已经超过6亿,互联网普及已经基本覆盖整个国家,并且手机移动网络用户的数量还在不断增长,电子图书在手机和移动电脑终端用户的数量也日益增加,传统图书的出版格局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

图书出版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发展下不断向着融合出版的方向发展,图书出版与新媒体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新媒体与图书出版融合发展的方式不断升级变化,电子图书、电子报纸、微信、微博、数字网络电视等新媒体技术为图书出版的媒介融合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图书融合出版的主旨

首先,图书融合出版可以在新媒体和网络信息传播快捷性和便利性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融合媒介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在融合出版中的优势。

其次,对于图书信息消费者来说,融合出版格局下的获取信息成本大大降低。通过移动终端的途径获取图书信息不仅提升了便捷性,更能在信息共享上发挥最大化功效,通过多对多的信息网络传播,使得每一个参与到信息传播活动中的人在跨时空中都成为信息传播中的主动传播者,无论是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者还是接受者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从而能够进一步激励受众的主动性。

最后,在融合出版格局下,图书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充分对作品进行反馈,在发表评价的同时自身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论点,为学术的繁荣增加色彩。这种融合下的信息技术与作品形式为融合出版开辟了新的平台。

三、学术图书出版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挑战。图书编辑和出版本质是一定期限内的图书内容资源使用,因此图书真正的资源掌握在作者手中。出版社的图书资源零散,再加上对电子版权的忽视,导致了不少出版社在重签作者网络信息传播权时阻力重重,加之续签需要高昂的成本。在融合出版格局中的技术提供商,如谷歌、百度等都不断向着内容和版权提供商转型,摒弃了技术提供商的头衔。同时,网络、手机等媒体的替代性冲击,也在分流来自作者内容资源。现在有许多的学术网站,写手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通过点击率来赢得稿酬,发表作品的门槛更低,也更加简单易行。这种发展态势有可能会导致出版社被逐渐架空或边缘化。

(2)机遇。图书融合出版可以在新媒体和网络信息传播快捷性和便利性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融合媒介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在融合出版中的优势。对于图书信息消费者来说,融合出版格局下的获取信息成本大大降低,通过移动终端的途径获取图书信息不仅提升了便捷性,更能在信息共享上发挥最大化功效,从而能够进一步激励受众的主动性。在融合出版格局下,图书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充分对作品进行反馈,在发表评价的同时也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完成学术研究的再创作。

四、学术图书编辑在融合出版的大趋势中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1)把握内容优势。传统学术图书编辑在融合出版格局中必须充分把握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尽管数字化时代的媒介传播更高效,但是在图书编辑核心竞争力基础的转型设计足可以让图书消费者找到理由进行消费。从目前图书出版消费市场看,真正好的图书作品是不会被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所湮没的,相反更受到消费者的尊重和购买,因为当代的图书读者更有主见更知道如何去粗取精。因此,传统的图书出版编辑必须充分挖掘优秀的图书资源和实体书资源,在保护好版权的基础上围绕优秀、新鲜的图书内容进行融合出版,发挥内容优势作用。

(2)传统出版和电子出版的融合。传统纸质图书的出版和电子书产业的合作势在必行。首先,网络作家数量的提升将带动作品数量乃至质量的提升,这些网络作者也是纸质图书出版的重要资源。其次,随着版权意识的提高,作者、出版社、网络传播者将越来越重视图书的电子版权,同一个内容一般会同时出卖纸质版权和电子版权。再次,一些电子书的技术商也开始涉及内容上,他们在提供阅读设备的同时往往也会同时提供许多内容来加强自己的竞争力,导致了出版社和电子书技术商的矛盾。这就要求纸质图书出版业和电子图书产业紧密合作,构筑新的产业运作模式,并积极开拓与作者的新的合作模式。

(3)数字化的未来。在数字出版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出版的纸介质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极大地延展了出版物的产品线,实现了内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数字出版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以电子数据为形式的多媒体出版,二是以计算机网络传输为载体的网络出版,三是以电子方式直接向读者销售图书为基本形式的内容提供商,四是以手机终端为形式的手机出版。

五、结语

在媒介融合和消费文化的语境下,传统图书出版不再是出版社之间的竞争,新媒介的出现消解了媒介的边界,传统图书出版必须应对网络媒体盛行和新媒体兴起的境遇下影视媒体、网络出版等带来的冲击,利用这些媒体元素来促进自身的变革和发展。

[1] 于先友.现代出版产业发展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78.

[2] 徐丽芳.数字出版概念与形态[J].出版发行研究,2015:5-12.

[3] 张立.数字出版的若干问题讨论[J].出版发行研究,2015:13-18.

[4] 刘茂林.跨媒体出版概念、流程、特征[J].出版发行研究,2015:61-64.

G230

A

1674-8883(2015)21-0123-01

猜你喜欢

媒介图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图书推荐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书,最优雅的媒介
班里有个图书角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