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的试验研究

2015-02-27朱作鹏李乾明

中国林副特产 2015年3期
关键词:修枝幼林间伐

朱作鹏,李乾明

(1.陕西商南县三角池林场,陕西商南726300;2.陕西省商南县双山林场,陕西商南726300)

油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的试验研究

朱作鹏1,李乾明2

(1.陕西商南县三角池林场,陕西商南726300;2.陕西省商南县双山林场,陕西商南726300)

为使油松容器苗速生、丰产,通过容器苗不同苗龄、造林前不同整地方式、松土除草、定株间伐、修枝等技术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年生容器苗造林效果好,造林前整地以及造林后松土除草、定株间伐、修枝等抚育技术,可以促进油松树高和地径的生长,效果明显。

油松;容器苗;造林技术

油松是荒山造林的主要用材树种,又是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是建筑、枕木和家具制作的重要用材,还可采割松脂,提炼松香、松节油。林业生产中已广泛应用容器苗造林,但对油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资料甚少,为探索油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笔者近几年对此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实践,现总结如下。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陕西省商南县三角池林场,地处秦岭东段南麓,为秦岭土石山区。海拔490~750m,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年降雨量785~832mm,年平均气温12.5℃左右,年平均日照2000h左右,总辐射量为120.5kJ/cm2,≥10℃积温为4058.4℃左右,无霜期203d左右。土壤以黄棕壤、棕壤为主,土质以沙壤土居多,为微酸至中性,pH值6.4~7.0,土层厚30cm左右,坡度17°~23°,林下植物有野棉花、锈线菊、黄栌、马桑等,植物覆盖度35%~55%,稀密不均。气候和土壤适于油松生长。

2 材料

试验林为1999~2000年春,采用2年生油松容器苗造林,造林密度为667袋/667m2,栽后的油松林未发生病虫害。

3 试验方法与结果

3.1 苗龄对造林效果的影响

2000年春采用油松容器苗造林,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同为壮苗,按不同苗龄,设置1年生、2年生、3年生3个处理组,以单袋为小区,重复10次,随机排列。分别统计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树高年生长量。

表1 不同苗龄油松容器苗造林效果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苗龄对油松造林成活率差别不明显,且1、2、3年生苗造林成活率都在90%以上。但对造林保存率及幼林当年新梢差异显著。油松1年生容器苗虽能成活,但由于苗体过小,营养面积过少,适应能力差,故保存率低,幼林生长慢。3年生以上大龄容器苗,培育周期长,成本高,而且起苗时根系损伤较多,根冠比例不协调,也影响到造林保存率与生长量;而2年生容器苗,苗龄大小适中,营养面积适宜,适应能力较强,起苗伤根少,根冠比较协调,因此油松荒山造林以2年生容器苗造林效果最佳。

3.2 不同整地方式对造林效果的影响

于造林前一年秋季,采用相同苗龄(即2年生容器苗)、相同造林方法,按坡度大小设置水平阶、鱼鳞坑与不整地为对照3个处理组。整地规格:水平阶沿等高线每隔3m挖宽0.6~1.0m,带深1m的坑,坑长2~3m、深0.4~0.6m,坑与坑为品字形排列;鱼鳞坑挖长0.6 m,宽0.5 m,深0.4 m的坑,对照为不整地、不挖穴,栽时挖小穴。试验以单袋为小区,重复10次,随机排列。栽后当年统计造林成活率与幼林生长情况,栽后第2年观测其保存率。

表2 不同整地方式对油松容器苗造林效果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整地方式对油松成活率、保存率以及幼林生长量影响很大。栽后当年秋季观测,水平阶、鱼鳞坑、对照不整地的造林成活率分别为96.4%、90.7%、76.5%,树高生长量分别为0.34m、0.28m、0.22m,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86cm、1.75cm、1.67cm,栽后第2年的保存率分别为93.6%、87.8%、72.2%。栽后当年其成活率和幼林的树高和地径生长情况以及栽后第二年的保存率,均以水平阶整地造林效果最好,其次是鱼鳞坑,对照不整地最差。因为水平阶这种整地方式起到了蓄水、保土、保肥的作用。油松幼林能及时从土壤中吸收生长发育中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供给幼林生长的缘故。鱼鳞坑整地由于地形限制,是坡度较陡的适宜整地方式,也取得了较好的造林效果。

3.3 造林后抚育管理对造林生长的影响

3.3.1 松土除草对油松幼林的影响。2000年春栽后第3年开始连续3年进行松土除草(包括砍伐灌木),与未松土除草对比试验,在林龄不同,同立地条件下,设置松土除草与未松土除草2个处理组,以单袋为小区,重复10次,随机排列。松土除草要求第1~2年,每年3次,第3年2次。

表3 油松幼林松土除草与未松土除草生长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松土除草(包括砍伐灌木)对油松幼林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都有显著效果,对树高和地径的生长促进很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松土除草的作用更加显著。经过松土除草的油松幼林,栽后第3、4、5年的树高较未松土除草的分别提高37%、41%、59%,地径分别提高18%、37%、46%。可见,在油松幼林郁闭前进行松土除草抚育可促进油松生长成材。这是因为油松是喜光树种,在幼苗期能耐一定庇荫,但3~4年后就开始要求充足的光照。加强造林后油松幼林郁闭前的松土保墒,及时消灭杂草,能够改善土壤吸水性和通气性,促进油松生长、成林、成材。

3.3.2 间伐定株对油松幼林生长的影响。油松容器苗(丛生株为3~7株)定植后于1999年栽植的2年生油松容器苗幼林中,在苗龄不同立地条件、造林方法相同情况下,设置从第4、5、6、7年生与其对照,共4个处理组。以单袋为小区,重复10次,随机排列。定株时要求每穴选留壮苗1株,其余的间伐。

表4 间伐定株与未定株对油松幼林生长的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间伐定株对油松幼林有很大的促进作用。4年生的油松幼林经过间伐定株的树高和地径比未间伐定株的分别有所减少,5年生的虽有增加,但不明显,从6年生以后经过间伐定株的树高和地径明显高出未间伐定株的,这是因为油松容器苗为丛植,初期对生长有利,后期丛生对生长不利,因此,应对油松幼林生长不利时间伐定株,丛生株多的(5株以上),在6年生时开始分2次间伐定株,丛生株少的(2~4株),在进入郁闭时1次间伐定株较为合适。

3.3.3 修枝对油松幼林生长的影响。我场油松2年生油松容器苗已栽植25年,我们在立地条件相同,按修枝树高不同,设置树高2~3.9m、4~7.9m、8m以上修枝与未修枝3个处理组,以单株为小区,重复10次,随机排列。修枝在冬季进行,要求树高2~3.9m,树冠保持树高2/3;4~7.9m的保持1/2;8m以上的保持1/3以上。剪口宜修平,切勿伤皮。修枝后第2年冬季分别进行观测统计。

表5 修枝与未修枝对油松高生长的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修枝与未修枝对油松林树高生长差异显著,修枝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过修枝的油松林树高年生长量,树高2~3.9m 的、4~7.9m的、8m以上的分别比未修枝提高57%、51%、50%。因为经过修枝除去衰弱或多余的枝条,使养分和水分集中供应主干生长,避免多余侧枝的消耗。同时,修枝后改善了油松林生态环境,增加了通气透光的效果,有利于主干生长,提高干材质量。

4 小结

4.1 油松容器苗造林,以2年生容器苗为最佳,其苗体大小适中,营养面积适宜,适应能力较强,起苗伤根少,根冠比较协调。因此,荒山造林应采用2年生容器苗。

4.2 造林前整地是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措施,坡度较缓的山地宜采用水平阶整地造林效果最好,坡度较陡的多采用鱼鳞坑整地也能取得较好的造林效果,造林不整地,效果最差。

4.3 松土除草是促进油松幼林生长的重要抚育措施。在幼林郁闭前采用松土除草的目的,在于松土保墒,消灭杂草,解决幼树与杂草争水、争肥、争光的矛盾。

4.4 由于油松容器苗为丛生苗,初期对生长有利,后期丛生对生长不利。丛生株少的,在进入郁闭时1次间伐定株,丛生株多的(5株以上),在6年生时开始分2次间伐定株。

4.5 修枝是调整林木内部营养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及时适当的修枝,可以促进树高生长,提高干材质量。油松修枝宜在冬季休眠期进行,修枝强度树高2~3.9m,树冠保持树高2/3;4~7.9m的保持1/2;8m以上保持1/3以上。

[1]黄枢,沈国舫.中国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彭鸿.渭北刺槐和油松人工林分质量初步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1(3):1-7.

[3]张建存.洛南县营造油松速生丰产林的可行性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1985(4):22-24.

2015-01-03

朱作鹏(196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E-mail: 1397874974@qq.com。

S791.254.05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3.020

猜你喜欢

修枝幼林间伐
速生桉树幼林抚育及施肥管理
不同强度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修枝抹芽对红椿幼林生长及干形的影响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快乐佳县人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盆景树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