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影响因子分析

2015-02-27俞飞飞周军永陆丽娟孙其宝

中国林副特产 2015年3期
关键词:芽接山核桃嫁接苗

俞飞飞,周军永,陆丽娟,孙其宝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合肥230031)

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影响因子分析

俞飞飞,周军永,陆丽娟,孙其宝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合肥230031)

为了提高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和苗木质量,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砧木、嫁接时间、嫁接方法等因子对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美国薄壳山核桃为砧木进行切接,嫁接成活率最高,苗木生长势强,嫁接口愈合良好。以4月4日嫁接的成活率最高,但3月22日嫁接的苗木生长最好,建议嫁接时间选择在春分和清明之间进行,嫁接后采用大拱棚保温保湿。

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因子

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Sarg.)属胡桃科山核桃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坚果和木本油料树种,主要分布在浙江省的临安市和安徽省的宁国市、绩溪县等地。据2011年调查统计,安徽省山核桃面积接近4万hm2,山核桃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1]。山核桃由于单宁含量高、髓心大、形成层薄,嫁接成活率偏低,目前我省发展山核桃主要采用实生苗建园,一般要10年左右才能结果,15~20年才能进入盛产期,致使山核桃产量短期内无法取得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实生山核桃树个体间丰产性和核仁经济性状的差异很大,品质和丰产性能不一致,山核桃原有优良种性退化现象较为突出[1],采用实生苗建园,无法形成优质丰产园。

栽培嫁接苗是实现山核桃良种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山核桃嫁接不亲和机理未明确,嫁接成活率偏低一直困扰着山核桃产业。前人曾以化香为砧木采用不同方法嫁接山核桃[2],嫁接苗生长3年后由于砧穗亲和性差,嫁接苗死亡率高[3-4];而本砧嫁接,一般成活率在20%左右[2];以上方法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价值不高。因此,笔者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山核桃嫁接技术研究,旨在为实现山核桃良种繁育提高技术支持。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果园和宁国市万家乡万家村。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试验果园位于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江淮丘陵地区,为南北气候过渡带,冬季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雨雪偏少,1月份平均气温为2.4℃,夏季盛行偏南风,天气炎热多雨,极端最高气温为41.0℃,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为960mm,试验园土壤为黄粘土,灌溉条件一般。宁国市万家乡万家村属于北亚热带季风亚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尚足、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不稳定,春末夏初降水集中有洪涝,夏季有伏旱,秋季降温快,常有连阴雨;年平均气温为15.4℃,年平均降水量为1426.9mm,全年无霜期226d;试验园土壤为麻砂土,灌溉条件一般。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处理

砧木为2年生营养钵移栽苗。枝接接穗于2月末,选择晴天采集成年山核桃结果树外围、无病虫害的一年生健壮枝条,接穗采集后用塑料薄膜包裹,放入1~5℃冷藏库中贮藏待用;芽接枝条随采随接。枝接时,砧木在离地10cm处剪断进行切接,嫁接口及接穗上端用塑料皮包严,防止失水;芽接时,在砧木离地10~20cm光滑处,进行丁字形芽接,芽接后折断接口上部砧木新梢,并搭遮阳棚遮阳。苗木管理按常规方法,及时除草、浇水、除萌,5~7月每20天左右喷施一次复合肥。

2.2 试验方法

2.2.1 不同砧木筛选。2013年4月6日,选择3种砧木,分别为:美国薄壳山核桃、美国黑核桃和宁国山核桃,进行硬枝切接后小拱棚保温保湿。嫁接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统计嫁接成活株数,计算嫁接3个月后嫁接成活率。11月份嫁接苗停止生长后,测定苗高、粗度、节间长度等生长势指标。

2.2.2 不同嫁接时间选择。2014年选择3个不同嫁接时间,3月22日、4月4日和4月15日,硬枝切接后采用小拱棚保温保湿。砧木为美国薄壳山核桃,嫁接后3个月统计嫁接成活率,11月份嫁接苗停止生长后,测定苗高、粗度、节间长度等生长势指标。

2.2.3 不同嫁接方法筛选。2014年采用2种嫁接方法,硬枝切接和芽接,砧木为美国薄壳山核桃。硬枝切接于3月22日进行,选择晴天。芽接于7月份山核桃新梢半木质化时进行。接后3个月统计嫁接成活率。

2.2.4 不同保温保湿方法筛选。2014年3月22日,硬枝切接后采用3种保温保湿措施,分别为:小拱棚、大拱棚、无色透明塑料袋。砧木为美国薄壳山核桃,嫁接后3个月统计嫁接成活率。

拱棚保温保湿时,棚内温度超过30℃放风降温,棚外气温稳定在25℃时撤掉棚膜。塑料袋保温保湿时,接穗叶片开始展开时,及时除掉塑料袋。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嫁接成活率:统计不同处理的山核桃嫁接成活株数占嫁接总株数的比例。

苗高:苗木停长后,用直尺测定嫁接口以上高度,测量50株,取平均值。

基部粗度:用游标卡尺对嫁接口上方1cm处进行测量,测量50株,取平均值。

节间长度:用直尺测定苗木3~7节长度,计算节间长度,测量50株,取平均值。

试验数据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砧木对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和生长势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砧木对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和生长势有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美国薄壳山核桃作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68.5%,同时苗高达到102.5cm,基部粗度为9.37mm,节间长度为6.87cm,苗木生长势强,嫁接口愈合良好。美国黑核桃为砧木的成活率和生长势次之,宁国山核桃为山核桃本砧,嫁接后成活率为50.2%,生长势较弱,嫁接口愈合较差。

表1 不同砧木对嫁接成活率和生长势的影响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下同)。

3.2 不同嫁接时间对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及生长势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嫁接时间对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和后期生长有显著影响。2014年3月22日嫁接后第2天,温度突然上升,棚内温度达到30 °C以上,未及时放风,部分苗子失水死亡,成活率只有64.0%,比4月4日嫁接的成活率(70.0%)低,但苗木高度、粗度和节间长度均为最大,生长势强。4月15日嫁接的山核桃成活率只有60.0%,为最低,且生长势较弱。由于气温对愈伤组织发育有显著影响,4月中旬以后棚内温度偏高对成活率和愈伤组织形成不利,且生长时间短,因此成活率低、苗木生长势弱。

表2 不同嫁接时间对嫁接成活率及生长势的影响

3.3 不同嫁接方法对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不同嫁接方法对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影响较大(见表3),采用硬枝切接的成活率达64.0%,切接时砧穗间形成层接触面大,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同时采用拱棚保温保湿能满足愈伤组织形成的温度和湿度要求,成活率较高。夏季芽接时温度高,芽口失水较重,造成芽片嫁接后干枯严重,试验中成活率为0,试验未有突破。

表3 不同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4 不同保温保湿方法对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山核桃嫁接后保温保湿至关重要,嫁接后温度稳定在20℃左右,有利于接后愈伤组织形成,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愈伤组织形成。试验中3种保温保湿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影响显著。嫁接后采用大拱棚保护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为70.5%,小拱棚保护的为64.0%,最低的为透明塑料袋保护的,为62.5%。大拱棚操作方便,降温容易,可以避免中午温度过高造成的苗木死亡。小拱棚内温度上升快,放风速度较慢,会造成部分苗子失水死亡。嫁接后白天气温较高,塑料袋里温度过高,但夜间或阴雨天以及倒春寒出现时,气温较低,塑料袋的保温能力较弱,影响嫁接苗成活率。

表4 不同保温保湿方法对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4 讨论与小结

砧木种类对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有显著影响。美国黑核桃砧木粗,生长势旺,嫁接后会出现假活现象,但由于髓心较大,愈合慢、水分流失快,后期苗木死亡较多。而采用宁国山核桃为砧木进行嫁接,一般成活率在20%左右[2],本试验中嫁接成活率为50.2%,但嫁接口愈合较差,生长势较弱;山核桃本砧嫁接成活率偏低是否由于嫁接不亲和或嫁接时形成层未对准造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美国薄壳山核桃为砧木,嫁接成活率较高,嫁接口愈合良好,嫁接苗生长势好,可能与美国薄壳山核桃生长势旺,形成层相对较厚,砧穗形成层容易对准,且髓心比美国黑核桃小有关。

气温对愈伤组织发育有显著影响,嫁接后温度稳定在20℃左右,有利于接后愈伤组织形成,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愈伤组织形成[6-7]。嫁接时间的选择和保温保湿措施直接影响嫁接苗所处的温度,成为影响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和后期生长的重要因素。本试验中,2014年4月4日嫁接的成活率最高,达到70.0%;而3月22日嫁接的成活率略低,是因为嫁接后棚内温度骤升至30 ℃以上,放风不及时,造成部分接穗失水死亡。3月22日嫁接的苗木生长势比4月4日嫁接的强,苗木的高度、粗度和节间长度均大些。4月中旬嫁接,棚内温度偏高对成活率和愈伤组织形成不利,造成成活率偏低。建议生产上嫁接时间选择在春分和清明之间。

大拱棚操作方便,降温容易,可以防止温度过高造成的苗木死亡,所以试验中大拱棚保护的成活率最高。小拱棚内温度上升快,放风速度较慢,失水速度快,造成前期接穗和嫁接苗死亡,所以嫁接后成活率偏低。试验中透明塑料袋的保温能力较弱,成活率最低;遇夜间或阴雨天以及倒春寒出现时,气温较低,会延长愈伤组织形成时间[7],影响嫁接成活率。

不同嫁接方法对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影响较大,采用硬枝切接的成活率达64.0%,切接时砧穗间形成层接触面大,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成活率较高。本试验中夏季芽接成活率为0,可能与夏季高温,芽口失水快有关。有研究者采用春季芽接,试验成活率也仅10%,且长势较差[8]。山核桃是否适合芽接及芽接的适宜时间,还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影响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因子有砧木、时间、温度和湿度、嫁接方法等,建议选用美国薄壳山核桃为砧木进行切接,嫁接时间在春分和清明之间进行,嫁接后采用大拱棚保温保湿。

[1]俞飞飞,戴超,吴志辉,等.安徽省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11(2):71-73.

[2]钱尧林,程益鹏,程渭水.山核桃嫁接新技术[J].浙江林业,1995(2):17.

[3]汪祥顺,蔡传山,徐德传.等.山核桃嫁接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7(11):30-32.

[4]章小明,汪祥顺,黄个武.等.山核桃嫁接技术的可行性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1999(5):45-47.

[5]黄坚钦,章滨森,陆建伟,等.山核桃嫁接愈合过程的解剖学观察[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18(2):111-114.

[6]黄坚钦,方伟,丁雨龙,何福基.影响山核桃嫁接成活的因子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9(3):227-230.

[7]王白坡,程晓建,喻卫武.山核桃嫁接育苗成活率探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9(3):231-234.

[8]姚维娜,汪祥顺,汪孝成,等.山核桃嫁接技术[J].经济林研究,2010,28(1):56-60.

CaryacathayensisGrafting Survival Rate Factors Analysis

Yu Feifei,Zhou Junyong,Lu Lijuan,Sun Qibao

(Hort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 Hefei, Anhui 230031)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rafting survival rate and the quality of seedlings, these experimental studies focus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ootstocks, grafting time, grafting methods and other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grafting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of the graftedCaryacathayen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selectingCaryaillinoensisas the rootstock has the highest survival rate,stronger growth potential of seedings and better healing on grafted interface.The grafting survival rate is highest on April 4th,but the seedlings grafted on March 22nd grow best.Recommended grafting time to choose between the equinox and the Qingming conducted with hard sticks cut grsfting, after grafting with large shed insulation moisture.

Caryacathayensis;Grafting;Survival rate;Factor

2014-12-30

安徽省农科院学科建设与宏观农业研究项目(13A0310);安徽省农科院创新团队项目(14C0302)

俞飞飞(1965-),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果树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E-mail:anhuiyufeifei@163.com。

S662.1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3.003

猜你喜欢

芽接山核桃嫁接苗
巴迪可降解膜和芽接质量对橡胶树嫁接苗成活率及苗木生长的影响
南瓜砧木嫁接对黄瓜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橡胶树小苗芽接不同叶蓬的芽片质量和芽接效果比较分析
嫁接苗回栽装置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山核桃
贵州桑树冬季芽接技术
不同类型接穗银杏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松鼠的山核桃
桃树春季芽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多效唑提高西瓜砧木和嫁接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