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①——地球模型

2015-02-26程元正肖文升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黑龙江牡丹江57000温州大学体育学院浙江温州35035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竞技要素运动员

程元正 肖文升(.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57000;.温州大学体育学院 浙江温州 35035)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①——地球模型

程元正1肖文升2
(1.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2.温州大学体育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 要: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是运动训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竞技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构建相应的结构模型,但不完善。笔者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出发,并结合系统理论,构建地球理论模型。该模型具有运动心理学、整体性、直观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并能充分说明竞技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理念。

关键词: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运动心理学地球理论模型

肖文升(1992-),男,河南人,温州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管理学。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1]。运动员参加竞赛取得的运动成绩反应出运动员相应的竞技能力水平。竞技能力水平是由竞技能力各要素构成的,因此,构建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是很有必要的。目前许多国内外运动训练学学者提出的结构模型,如“木桶理论模型”“积木理论模型”“双子理论模型”“皮球理论模型”等等,这些理论模型揭示了竞技能力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整体的变化趋势,丰富了运动训练理论,同时,指导运动训练实践。但上述理论模型也存在不足和缺点。笔者通过借鉴上述理论模型的一些有益的见解,提出“地球理论模型”。该模型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出发,并结合系统理论,以人的运动心理为突破口,对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进行阐述。

1 竞技能力理论模型的梳理

目前许多国内外运动训练学学者提出的结构模型,如“木桶理论模型”“积木理论模型”“双子理论模型”“皮球理论模型”等等,其中“木桶理论模型”明晰了竞技能力的各要素,突出短板对系统的影响,忽视了“长板”的积极作用。“积木理论模型”提出了“长板”对“短板”的补偿作用,说明了竞技能力非均衡结构的补偿效应,但没有从本质上解释竞技能力发展变化趋势。“双子理论模型”[2]是田麦久博士融合了“木桶理论模型”和“积木理论模型”提出来的新理论模型,体现出了竞技能力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非均衡结构的补偿效应,但该模型是封闭的,因此在训练实践中不易操作。“皮球理论理论”[3]不仅清晰地勾勒了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体现了竞技能力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但没有明晰心理在竞技能力各要素中的作用。总之,现有的理论模型把竞技能力看成是“物体”,没有从模型中说明竞技能力的作用主体“人”的作用即心理的作用,只是在理论的阐述的过程中说明心理的重要性。

图1 地球模型

2 地球模型理论提出与建立

2.1地球模型理论建立的理论依据

2.1.1系统理论

系统是具有相互作用关系的要素的复合体。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系统是一个整体;其次,系统的各要素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缺一不可;最后,系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并与外界环境共存。从现实来看,任何系统都必须具备这三点,缺一不可,否则,系统不具有稳定性,遭到破坏就不能构成系统。同样竞技能力作为一个系统也必须满足这三点。首先,构成竞技能力各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各要素共同构成竞技能力即各要素与竞技能力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关系;最后,竞技能力系统与外界系统通过信息的传递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建立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系统性特征。

2.1.2运动心理学

在运动训练中由于运动训练内容的重复性、训练过程的程序性、训练环境的封闭性容易造成运动员精神疲劳促使运动员消极训练,因此需要加强运动员意志品质等心理方面的训练。例如,运动员的“高原现象”,尤其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的运动动机、社会认知的归因、唤醒、焦虑以及运动中认知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构建竞技能力模型应充分体现这一点。

图2 地球模型形变

2.2地球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地球理论模型”结合人体运动心理学特点,以竞技能力的组成部分为构造,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出发,并结合系统理论,具有运动心理学、整体性、直观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并遵循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客观规律。地球模型,球体是具有一定形变并且由竞技能力各要素形成经纬线交织形成的,地球纬线是由竞技能力的四个要素组成,分别代表: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和运动智能,地球经线主要是由心理组成,并通过地球的南、北极点与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流。同时球体以南北两极为定点通过外界环境与自身调节双重作用形成的压力差推动球体旋转,规定地球自转逆时针方向为正(见图1)。

地球模型的特点是球体的形变可以表示竞技能力各要素的变化,运动员整体的竞技能力是通过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双重影响形成的。并且在球体表面直观形象地表现出心理训练贯穿于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战术训练和运动智能的运用之中。该模型是开放的,地球通过两个南北极点与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流,因此,该模型具备了系统的基本特征。地球模型的构建,首先全面表述了竞技能力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趋势,有利于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竞技能力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趋势。其次,地球模型的构造,直观形象地展示了竞技能力结构,更有利于在运动训练过程指导运动训练实践,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内外因素,并解决问题,通过合理的预判可以减少阻力,能更好地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最后,该模型最鲜明的特点是突出强调心理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进而从另一方面说明竞技能力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简单的“物”。

2.3地球模型的特征

新构建的地球模型,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出发,并结合系统理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运动心理学特征

运动员心理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竞技能力可分为两部分,稳定的和不稳定的。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体、技、战和智;不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心理。例如,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战术训练中的观察力以及记忆力的培养,在运动智能中技术和战术的选择时机及把握,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心理训练一直伴随着体、技、战、智的训练。运动员整体的竞技能力不断发生变化,通过与教练员以及外界训练环境的信息交流,在人的大脑进行信息的处理并通过运动员的自我调节来实现信息反馈,表现在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等方面。

2.3.2整体性

地球理论模型的球体是由竞技能力各要素构成的并且具有一定形变,通过南北极点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信息的交换。竞技能力各要素共同组成竞技能力,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通过运动训练,使竞技能力不断发生变化,竞技能力的发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地球理论模型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出发,并结合系统理论,着重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部分的之间、整体的自我内部调整以及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中研究竞技能力,从而可以充分发掘运动员潜能,保持最佳的竞技能力状态。

2.3.3直观性特征

地球理论模型能够清晰反映出影响竞技能力的内外因素。地球模型通过具有空间立体形态的球体来表述竞技能力;心理训练贯穿运动训练的整个过程,同时心理也是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地球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地球的经线和纬线精确的定位竞技能力,找出影响竞技能力的内外因素,并解决问题。在运动训练中通过这种定位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运动员训练状态以及原因,通过科学的推理,找出问题的原因,对下一步的运动训练方案和计划作出调整,使运动员尽快地调整过来,并积极投入到运动训练中,提高整体的竞技能力。

2.3.4动态性特征

地球理论模型的动态性主要通过地球的旋转和内外压力所引起地球模型的形变来表现出来。用地球的旋转变化来动态地表现和判断运动员在训练或者比赛中总的竞技能力以及所达到的竞技水平。如果某一阶段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提高,则地球模型逆时针方向旋转,反之,地球模型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这种动态性还表现在竞技能力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上。所谓的外界环境(包括竞技环境、教练指导等因素)和自身调节的双重作用来影响竞技能力水平发挥,在一定范围内即自身承受范围,外界压力越大,竞技能力的地球模型形变量越大,即竞赛时可能出现最佳竞技状态超水平发挥。但外界压力超出自身所承受的范围即超过模型的形变极限则模型遭到不可逆的损坏,具体表现是运动员竞赛时的发挥失常(见图2)。

3 结语

在竞技能力理论研究中,模型的意义应当引起重视。我们应结合运动训练从不同角度给予竞技能力模型诠释,使模型不断完善,并使新的模型接受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实践,推动我们对竞技能力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以往的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竞技能力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系统的变化,但是无法体现出竞技能力主体人的主体性及自我调节作用,地球理论模型把这些问题融合在一起,弥补了以往理论不能全面概括的缺点。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8.

[2]田麦久.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145-148.

[3]李岩,董云振,李柯.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分析与新议—皮球理论模型的建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2(3):116-118.

用。

作者简介:程元正(1989-),男,河南人,牡丹江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管理学。

基金项目:①2014年温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温州市公私联合培养青少年网球人才模式研究》(项目编号:3162014013)。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5(a)-0002-02

猜你喜欢

竞技要素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也谈做人的要素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运动员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