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好物理 其实简单

2015-02-25朱建武

物理之友 2015年2期

朱建武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江苏 如东 226401)

学好物理其实简单

朱建武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江苏如东226401)

名师简介:朱建武,江苏省高中物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高中物理学科带头人、南通市“226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曾赴九个省份作报告和讲座,在全国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

摘要:本文从培养良好思维习惯、掌握思维方法、彰显思维威力等三方面,阐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既能够“文理相通”、又能够“图式并用”,迅速提升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进而真正感受到“学好物理,其实简单”.

关键词:学好物理;文理相通;图式并用

不少学生反映物理难学,物理难学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不会学,学不得法”,而成功的学法就是八个字:文理相通,图式并用.

文,指物理问题中的“文字表述”,它包含了重要的物理信息及条件.理,指物理问题中蕴含的“物理之理”,即物理实质、规律及结论.文理相通,指既能由文到理,透过问题中的“文字表述”,发现、确认其中遵循的“物理之理”;又能由理到文,将“物理之理”进行科学的思辨和“文字表述”.文理相通了,就能见文思理、文之有理、理之成文.文理相通了,审题时不再走马观花,而能明察秋毫,隐含条件等文中之理一目了然;解答时也不再雾里看花,而能泾渭分明,规律联系等方法技巧运用自如.

图,包括物理情景示意图、受力分析图、矢量关系图以及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像.式,包括物理量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物理规律的表达式和推论式.图式并用,指既能读图、识图、作图、用图,又能列式、变式、推导式、讨论式,综合运用图和式,由图到式、由式到图,解析物理问题时不再无从下手,而能气定神闲,只要图式并用,就能得心应手.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既能够“文理相通”,又能够“图式并用”,使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迅速提升,真正感受到“学好物理,其实简单”,笔者以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引导示范,培养“文理相通、图式并用”的思维习惯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示范,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凡要分析解决任何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弄清楚“文字表述”说明了什么“物理之理”?二是该画出什么图、列出哪些公式,才能求解未知量?

例1(2014江苏高考题)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10倍,地球的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2倍,则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约为().

A. 3.5km/sB. 5.0km/s

C. 17.7km/sD. 35.5km/s

感悟:通过一句“文”、一个“理”、二个“图”、三个“式”,有根有据、明明白白解决了问题.

图1

例2(2014江苏高考题)如图1所示,一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x轴垂直于环面且过圆心O,下列关于x轴上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低

B.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高

C.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减小,电势升高

D.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增大,电势降低

感悟:显然,由“文”到“理”、画“图”列“式”,正是分析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关键.

2对比归纳,掌握“文理相通、图式并用”的思维方法

对于大多数物理问题,都要运用“文理相通、图式并用”的思维方法来分析解决,但是具体的思维过程各有特点,经过对比归纳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例3(2014江苏高考题)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感悟:既要能由“文”见“理”,也要能由“图”见“理”,有时甚至要“图”“文”结合才能揭示其“理”;由现有的“图”,“图”“式”并用也许能直接解决问题,但通过“变图”或者“补图”或者重新“作图”,新“图”新“式”巧妙结合,分析、推证往往更有说服力.

图3

A.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感悟:“文理相通”是基础,“图式并用”有侧重.“并用”不是“并重”.刚才的解析中,大量“讨论式”成为破解问题的“主力军”.

3攻坚克难,彰显“文理相通、图式并用”的思维威力

烈火见真金,真正好的思维方法,不仅要形成习惯、掌握要领,更要反复磨练、达到炉火纯青.

例5(2014江苏高考题)如图4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倾斜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距为L,长为3d,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在导轨的中部刷有一段长为d的薄绝缘涂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为m的导体棒从导轨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在滑上涂层之前已经做匀速运动,并一直匀速滑到导轨底端.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仅与涂层间有摩擦,接在两导轨间的电阻为R,其他部分的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导体棒与涂层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导体棒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

(3)整个运动过程中,电阻产生的焦耳热Q.

图4

感悟:“文”、“理”、“图”、“式”密切相关,“四箭”齐发、水到渠成.

例6(2014江苏高考题)某装置用磁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装置的长为L,上下两个相同的矩形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与纸面垂直且相反,两磁场的间距为d.装置右端有一收集板,M、N、P为板上的三点,M位于轴线OO′上,N、P分别位于下方磁场的上、下边界上.在纸面内,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装置左端的中点射入,方向与轴线成30°角,经过上方的磁场区域一次,恰好到达P点.改变粒子入射速度的大小,可以控制粒子到达收集板上的位置.不计粒子的重力.

图5

(1)求磁场区域的宽度;

(2)欲使粒子到达收集板的位置从P点移到N点,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最小变化量;

(3)欲使粒子到达M点,求粒子入射速度大小的可能值.

感悟:紧紧抓住几个问题之间的变化和联系,通过由“文”到“理”、由“理”到“图”、由“图”到“式”这一套“组合拳”,使较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文理相通,图式并用.”物理教学中真正领会了这八个字的内涵实质,教学双方都能自觉运用这八个字去指导教和学,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就不再困难重重,并且一定会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发觉:学好物理,其实简单!

《物理之友》主要栏目简介

1.名师论坛:名师视点成长之路

2.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案例研究学案设计

3.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实验创新

4.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DIS物理实验

5.试题研究:解题指导中考、高考、奥赛、自主招生命题研究

6.STS研究:物理学史物理·生活·社会

7.学生园地:学生创新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