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突破历史课堂教学难点的“四步教学法”实践与反思——以人民版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为例

2015-02-24黄爱群

新课程(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分封制学案新课改

黄爱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五通中学)

转眼间,广西的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四个年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用“四步教学法”来应对新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发现其在优化教学环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学相长方面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现以人民版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为例,陈述如下,请各位同仁指教。

一、“四步教学法”的实践

第一步:导学案导学

依据:新课改实施后,要求高,课时少。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仅通过课堂上的40 多分钟来达到课标要求,有些不可能。如果课前,先用导学案导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帮助教师了解学情,使教学有针对性,做到精讲,提高上课的效率。

实施: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在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前提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情设计编写导学案。学案的内容和呈现形式根据教学所需自行选择调整。应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案编好后,一般提前1~2 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在读书过程中找出较为准确的知识点和问题的答案,在书本上勾画出来,并在学案上填好。对有疑问的地方作好记录。然后,教师对学案和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抽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并据此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

【案例1】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清单:

一、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国家的出现:时间____;地点____;原因_____;标志:_________。

2.夏的概况及政治特色

(1)概况:公元前____年禹建立夏朝,存在了400 多年。

(2)政治制度:确立了“家天下”的____,宗族关系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3.商的概况及政治特色

(1)概况:公元前______年,商灭夏,_____建立商朝,后来存在了600 多年,丰富的 反映了商朝的历史。

(2)政治特点:商代贵族以 为纽带,实行_____;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分封制

1.分封的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分封制的实行

(3)诸侯的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_____,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分封制的影响

(1)积极:扩大了_____的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2)消极: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

【设计说明】这是高一新生做的第一个导学案,学生都来自农村初中,历史知识极为薄弱,用学生的话说“以前上课基本不听,一些历史知识来自于电视剧和网络小说,课本的字认识,但内容不懂。”因此这个导学案的设计只设置了两项内容,其中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呈现,难度偏易,目的在于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步:构建时空坐标和专题概览

依据:新课改后教材编排模式的变化。本轮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教材的变化,采用了专题体系和模块式编排。

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对整个专题或历史事件构建时空坐标,使学生从纵向上把握这一历史事件的脉络。然后再作一个专题概览,使学生从横向上理清历史事件的逻辑顺序,形成对历史事件整体性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清楚本节课所学的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脉络中所处的时序和地位。

第三步:解谜点,师生共探究

依据:新课标中强调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第一、二步的学习,学生已对历史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自学过程中产生了疑问,这时,从心理上讲学生应是迫切想解开疑问的时候,因此,教师可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解谜点,探究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本环节,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解疑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另一方面,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要选择一些问题(问题的数量和难度应视学情而定)采用史料方式呈现设问,引导学生探究,深入分析历史事件。

【案例2】

探究一:分封制的特点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

材料二:西周分封形势图: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

探究二:宗法制的特点

材料一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1.根据图片,分析宗法制的特点。

2.联系身边的所见所闻谈谈宗法制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观念中的体现。

【设计说明】根据第一步反映出来的情况,上课时我设置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所呈现的材料和设置的问题相对简单,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保持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第四步:图示法构建知识网络

依据:农村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归纳、记忆能力欠缺。

实施:图示法构建知识网络。每节课上完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图示法对本课知识建构一个知识网络,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索,整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次形成对历史事件纵横上的整体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对“四步教学法”实践的反思

在“四步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历史新课改在农村高中,遇到的学生基础薄弱、教材变化、课时少、要求高等一系列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农村学生走向历史学习,使他们由“学会”到“会学”逐步掌握一套学习历史的方法。因为农村学生视眼狭窄,不懂得学习方法,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而“四步教学法”的目的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高一新生按照“自主学习奠基、生疑—宏观把握历史事件脉络—释疑、探疑”的思路来学习历史,掌握学习方法,然后,迈腿自己去学。正如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农村中学历史新课改课堂教学难点及改进策略研究——以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为例》,课题立项编号2013C333。

猜你喜欢

分封制学案新课改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乡愁导学案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比例尺(一)”导学案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分封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