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改善皮肤水分之机理

2015-02-23刘子君邓燕周振婷冷婧

新中医 2015年6期
关键词:化生缺水津液

刘子君,邓燕,周振婷,冷婧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中药治疗改善皮肤水分之机理

刘子君,邓燕,周振婷,冷婧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中医美容;皮肤水分;机理;中药

中药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可以从整体上对人体进行调理,标本兼治。中药补水可以改善人体的缺水状态,从而缓解皮肤干燥、瘙痒、衰老等因缺水造成的症状。如《日华子本草》中载:“天冬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经临床应用证明,天冬有润泽皮肤,和颜悦色之功效[1]。蒋平等[2]研究表明,中药复方杭白菊、珍珠粉、当归等能改善D-半乳糖衰老模型造成的皮肤水分减少,增加皮肤超氧化歧化酶(SOD)、Ⅰ型胶原蛋白、羟脯氨酸;减少皮肤中丙二醛(MDA)的生成,具有一定的促进皮肤抗氧化保护作用。

1 皮肤水分的中医认知

1.1 属津液的范畴 皮肤中的水分属中医学理论津液的范畴。津液由津和液组成,来源于食物,由脾胃化生。准确来说,皮肤的水分属于“津”——清而稀者为津,散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对人体发挥滋养作用。《灵枢·五窿津液别》中有:“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着,为液。”津液虽有别,但在人体代谢的过程中,二者可互相转化,互相补充。津液以水为主体,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滋润濡养机体、化生血液、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等作用;散布于体表、孔窍之津,使肌肤丰润,濡养皮肤,保证其水分的充足。

1.2 与气、血相关 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都离不开气的推动、固摄与气化的作用。气能生津,津液的生成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气能行津,气机的正常运动有助于津液的输布从而有效保持皮肤水分;气能摄津,气能固摄津液,防止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对于气虚而致腠理不密、汗液流失过多之症,可用益气固表之法留住津液,保持体内水分充足。血与津液一样有着濡养、滋润的功能,二者可互相补充、互相转化。津血同源,血和津液的化生都来自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源于脾胃的化生;津血互生,津液可渗入脉中,化为血液,脉内血液也可转化为脉外之津液。血虚日久会导致津液的不足,故补血也是补充津液、利于保持皮肤水分的良法。气血条达则肌肉滑利有弹性,皮肤滋润,反之气血失调,则皮肤干燥不润泽[3]。

1.3 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津液来源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皮肤的濡养,不仅需要胃的受纳腐熟,还需要脾的运化、升清、散精和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津液的充分生成必须以充足的食物摄入和脾、胃、小肠功能的正常为前提。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肺、脾、肾三脏的功能,且与肝、三焦的功能密切相关。《素问·经别要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津液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输布全身,并下达于肾。肾脏主水,肾阳有蒸腾气化的作用,对津液代谢的过程起着主宰与调节作用,并将津液中清者归复脾肺,重新输布。此外,津液的输布有赖于气的正常运行,肝主疏泄,肝脏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有利于津液输布环流。《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为津液的正常输布提供了保障。津液的正常输布保证了皮肤充足的水分。津液的排泄主要依赖肺、大肠、肾和膀胱的功能,通过汗、尿、呼气和粪便排出体外。津液排泄过多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而造成皮肤缺水。由此可见,津液的代谢过程有多个脏腑共同协调完成,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功能最为重要。

2 皮肤缺水的中医机理

皮肤缺水属于中医学伤津范畴。在津液的代谢过程中,其生成、输布、排泄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津液代谢过程,导致津液代谢的失常。引起伤津的原因,一是津液的生成不足。津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小肠分清泌浊。若饮食失调,食少饮乏,则生津乏源;或劳倦内伤,脾胃虚弱,阳气不振,寒自内生,以致脾失健运,胃纳不化,健运生成不足;又可因情志因素,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则耗伤阴血,乙癸同源则因肝血耗伤导致肾精亏虚。二是津液的消耗过多。若体内有热,如外感燥、热之邪及熬夜、嗜食辛辣炙煿厚味等灼伤津液,或卫外不固、汗液过多,或因外感阳光毒热邪等等,津液的亏损则影响其濡养皮肤的功能,导致皮肤水分的不足。

3 皮肤补水的中药应用

津液的亏虚,与脾、胃、肺、肾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基于病因的不同,通过对皮肤缺水的人群症状表现的不同进行辨证,分为:气血不足、肺肾阴虚、胃阴不足、肺气不固等证型,再根据证型的不同来选择补气、补血、运脾、滋阴类的中药。

3.1 补气类 通过补充脏腑之气来增强对津液的推动、固摄和气化作用,使水分顺利外达皮肤以改善皮肤水分。尤适用于肺、脾、肾气虚者。代表药:党参、黄芪。党参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本草正义》言其“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为药性平和之良药。黄芪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等功效。补脾肺之气不仅可运化输布津液,又因气血分属阴阳互根互用,故有生津养血,即补充津液来源之功效,对改善皮肤水分有一定作用。

3.2 补血类 中医学有“津血同源”之说,故补血即补津液,通过增加津液来源以保证皮肤水分之充足。适用于血虚证患者。代表药:当归、何首乌。当归属心、肝、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的作用。何首乌归肝、肾经,为补益精血,固肾乌须之滋补良药。两药改善皮肤水分的同时亦能延缓衰老,保持皮肤水润光滑。

3.3 运脾类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气机之枢纽,通过健运脾胃可增强其生理功能,从而保证津液的来源充足和输布通畅。适用于脾虚不运者。代表药:白术、山药。白术归脾、胃经,可健脾利湿。山药归脾、肺、肾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其性甘平,为平补气阴之良药,作用于多个脏腑,且为药食同源之品,适合长期服用,综合调理。

3.4 滋养肺肾类 津液属阴,滋养肺肾之阴可补充体内之阴精以充津液,具有增液润燥之功,对于由于缺水引起的皮肤干燥有对症之疗效,适用于肺胃阴虚、肾阴不足者。代表药:天冬、枸杞。天冬入肺、肾二经,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枸杞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明目的功效。精血同源,滋补肝肾则血充而肌肤得以濡养润泽。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角质层中的自然保湿因子(NMF)减少以及皮肤水合能力的下降,使皮肤细胞的水分减少,导致细胞皱缩、老化,出现小细纹[4]。故通过补充皮肤水分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皮肤的衰老。中药通过益气养血、健运脾胃、滋养肺肾等途径补充了水分的来源、促进了水运的调畅、保证了水分在体表的持久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中药种类繁多,以上列举的代表药不过九牛一毛,更有药食同源之佳品,为皮肤补水开拓了新的渠道,值得深入研究。

[1]杨柳,邓燕,赖梅生,等.中医皮肤美容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99.

[2]蒋平,肖百全,雷夏凌,等.中草药复方的抗氧化与改善皮肤水分的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71-1773.

[3]唐志铭.皮肤皱纹的中西医研究概况[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704-1706.

[4]Hatam ochi A.Analysis of collagen gene expression by cultured fibroblasts in morphoea[J].Br J Dem atol,2004,126:216-221.

(责任编辑:骆欢欢)

R277

B

0256-7415(2015)06-0328-02

10.13457/j.cnki.jncm.2015.06.149

2014-12-23

南方医科大学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201312121039)

刘子君(199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

邓燕,E-mail:362186548@qq.com。

猜你喜欢

化生缺水津液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缺水山区推广旱地栽种杂交水稻喜获丰收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幽门螺杆菌对肠化生胃黏膜Cd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影响
告别干燥缺水“面子问题”
胃黏膜“肠化生”就意味着胃癌?NO!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