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原发性低颅压头痛30例疗效观察

2015-02-23杨柳

新中医 2015年6期
关键词:颅压清阳汤加减

杨柳

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3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原发性低颅压头痛30例疗效观察

杨柳

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3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原发性低颅压头痛临床疗效。方法: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方用:生黄芪、陈皮、升麻、柴胡、太子参、生白术、当归、炙甘草。每天1剂,早晚温服,治疗14天。结果:治愈16例(53.3%),好转12例(40.0%),无效2例(6.7%),总有效率为93.3%。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原发性低颅压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原发性低颅压;补中益气汤;头痛

原发性低颅压头痛是一种病因不明,以体位性头痛和腰穿脑脊液压力<60mm H2O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少见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提高及影像技术的发展,其诊断率逐步提高。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在静卧休养的基础上给予静脉输注大量生理盐水、糖皮质激素或者给予硬膜外血贴疗法,但是上述治疗方法不可避免会带来增加液体负荷、引起根性神经痛等不良反应。笔者自2008年以来在临床中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原发性低颅压头痛患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共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15~60岁,平均35.6岁。参照国际头痛协会关于原发性低颅压头痛的诊断标准(2004年):①弥漫性头痛和(或)钝痛,于坐位或站立位后15m in内头痛加重,符合以下至少一项:颈项强直、耳鸣、听力减退、畏光、恶心。②以下至少一项:MRI上脑脊液压力降低征象(如硬脑膜强化);常规脊髓造影、CT造影或脑池造影有脑脊液漏征象;坐位脑脊液测压<60mm H2O。③无硬脑膜穿刺或其他脑脊液漏病史。④硬脑膜外血贴治疗后72 h以内头痛缓解。所有病例均符合原发性低颅压头痛的临床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均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处方:生黄芪60 g,陈皮15 g,升麻、柴胡各10 g,太子参、生白术、当归、炙甘草各30 g。随症加减:头重如裹者,加半夏、石菖蒲以燥湿化痰;腰膝酸软,耳鸣,健忘加山药、枸杞子以滋阴补肾;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者加熟地黄、阿胶以补益气血。每天1剂,水煎500m L,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14天为1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标准。治愈:头痛症状完全消失,随访3月无复发。好转:头痛症状明显减轻(程度减轻,时间缩短)。无效:头痛症状无明显减轻。

3.2 治疗结果 30例患者经1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其中治愈16例(53.3%),好转12例(40.0%),无效2例(6.7%),总有效率为93.3%。

4 病案举例

薛某,女,25岁,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钝痛,头痛与体位关系密切,于坐位或者站立位后5m in左右明显加重,伴有恶心,耳鸣,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遂至当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腰穿脑脊液压力52 mm H2O,考虑为低颅压性头痛,给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3000 m L加地塞米松10m g,每天1次,共住院10天,期间给予鞘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治疗1次,效果不理想,患者病情时轻时重,当地医院建议其转诊至上级医院行硬膜外血贴治疗,患者因心理恐惧拒绝配合,遂至本院以求中西医结合治疗,入院后经头颅及脊髓MRI检查提示患者存在明显硬脑膜强化征象,同时排除颅内及脊髓占位性病变,故而诊断原发性低颅压头痛。诊见: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据舌脉辨证为气血亏虚证,遂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药:生黄芪60 g,陈皮15 g,升麻、柴胡各10 g,太子参、当归、炙甘草、生白术、阿胶(烊化)各30 g,熟地黄20 g。每天1剂,水煎500m L,分2份早晚温服,服药7剂后患者头痛症状明显好转,已能保持坐位30m in左右,继服7剂后,患者头痛消失,能进行正常工作,再次行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为126mm H2O,随访3月未见复发。

5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低颅压头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颅内压降低减弱了脑脊液正常的“液垫”作用,脑组织下沉,牵拉或者压迫颅底硬脑膜、血管神经等疼痛敏感组织而引起[2]。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头痛、头风范畴[3],笔者在临床上发现该病多见于女性,尤其是体质虚弱,形体消瘦的年轻女性,此类患者往往伴有头晕,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等气血亏虚证候,气虚则清阳不升,不能上达于脑,故见头痛,动则耗气,故头痛动则尤甚,故而临证治疗上以补中益气,升举清阳为基本原则,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进行辨证论治。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举清阳;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使其上达于脑;太子参、白术、甘草补益脾胃以助后天气血生化之源;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方中重用炙甘草取其补脾益气之功,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证实甘草具有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同时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升举清阳之功效,随证加减配伍,每获良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沈沸,李焰生.原发性低颅压头痛15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1,19(1):42-45.

[3]李国庆.23例原发性低颅压头痛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7):468-469.

(责任编辑:马力)

R741

A

0256-7415(2015)06-0013-02

10.13457/j.cnki.jncm.2015.06.006

2014-10-25

杨柳(1982-),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临床。

猜你喜欢

颅压清阳汤加减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记性越来越差就是老年痴呆吗
脑积水这种失智可治疗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原发性低颅压头痛24例临床探讨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