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的“回答”

2015-02-23李佳蔚

老年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安徽省委徽州黄山

李佳蔚

黄山的“回答”

李佳蔚

古往今来,黄山收获了太多的赞誉和名号,“四绝”“天下第一奇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双重遗产及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最高荣誉的旅游胜地”……无论以中国古代文人的挑剔眼光,还是从西方现代主义的审美角度看,黄山都承载了世界级的美学韵味。

可是,黄山似乎少了点什么。毕竟,在中国人独特的意识中,一座山的分量,并不仅仅局限于风景,同样关乎政治和人。其实,黄山的历史中并不缺少政治。黄山“初涉政治”与山名有关。黄山原名“黟山”,因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而又因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宝六年(747年)改名为“黄山”,这大概是黄山受到政治人物影响的最早记录。宗教成为黄山与政治之间的桥梁。宋代《黄山图经》则详细记载了佛教传入黄山的历史。

近现代,黄山的历史中也并不缺少政治。

1939年春天,周恩来亲往黄山附近的歙县岩寺——原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促进全民抗战工作。在新四军军长叶挺陪同下,来到黄山,下榻居士林。

叶挺为周恩来在横跨汤泉溪的小补桥上,拍下了一张流传至今的照片:周恩来倚栏而立,一身戎装的他身姿挺立,目光如炬,这为黄山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当然,单凭这一个故事说明黄山与近现代政治家的关联还显单薄。更不为众人熟知的是,在黄山,诞生了堪称中国旅游业的“南方讲话”。

1978年3月5日,中央下发文件,要增加对外开放城市,成立旅游机构,发展旅游业。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政策,它更意味着对外开放,意味着中国封闭多年的国门要向外打开。

可“开放”并不是推开门一个动作那么简单,在推开门之前,门里的声音并非那么统一:“是不是开放得太早了?”“国外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会不会腐蚀我们的干部?”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会见美国泛美航空董事长西威尔。会见时,邓小平对陪同的国家旅游局和民航总局的负责人说:“民航、旅游这两个行业很值得搞。”

邓小平还以战略家的眼光和政治家的胆

识,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思路:“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黄山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伟人将黄山再次推到历史大舞台的聚光灯下。

1979年7月11日上午8时许,一列火车缓缓驶入皖南山区的繁昌车站。车上走下来一位精神抖擞的老人。在后来的5天里,他徒步游遍黄山的绿水青山,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

历史证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5天就是中国旅游业的“南方讲话”。

7月15日下午3时,邓小平在观瀑楼会客厅召开座谈会,听取当地主要负责人的汇报。时任徽州地委书记的魏心一向邓小平介绍了徽州的物产情况,邓小平甚是喜悦,说:“黄山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对黄山要好好整治。主要是服务质量。这里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省里要有个规划。”

他坚定地对在场的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的负责人说:“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介绍说:“道路现在太窄,我们要很好地整修。皖赣铁路已在修建,屯溪机场要进行扩建。”

“芜湖铁路通到哪里?”邓小平问。

万里回答:“通到景德镇,有了这条铁路就好了。”

邓小平强调:“服务态度、清洁卫生很重要。温泉洗澡,钱可以适当收得多些,你们搞旅游的人,还要有点外语知识。”

座谈会上,邓小平还就发展徽州山区经济问题做出了指示:“你们这里,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广开门路,增加收入。”

在两个小时的座谈会上,邓小平既有对于“温泉洗澡”这类小问题的建议,更有对“解放思想”这种大方向的指示,深深地震动着在场人的心。

邓小平1979年的黄山之行,显然对是否要“对外开放”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而黄山在邓小平这次游览后,也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准备好迎接来自全世界的目光。

猜你喜欢

安徽省委徽州黄山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黄山日落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宁赴淮委调研淮河防汛工作
徽州绿荫
黄山冬之恋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