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锋教育初探

2015-02-21

关键词:榜样教育先锋思想政治教育

葛 楠

(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116600)

先锋教育初探

葛楠

(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116600)

摘要:随着国际化、信息化的深入,榜样教育出现现实困境,呈现弱化趋势。先锋教育脱胎于思想政治教育榜样教育法,是榜样教育的发展与深化。从总结榜样教育的现实困境和先锋工程教育实践出发,提出先锋教育的概念;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同辈群体理论和观察学习理论是其理论依据;进一步分析先锋与榜样、先锋教育与榜样教育的关系;阐释先锋教育的重要价值;提出先锋教育实施的基本思路与框架,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先锋;先锋教育;榜样教育;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

榜样教育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无论是在历史还是今天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榜样教育效果不断弱化,有其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足,也有其自身理论发展的问题。对于榜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国内外专家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数都是从宏观角度出发,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的却很少。先锋教育脱胎于思想政治教育榜样教育法,是榜样教育的发展与深入,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对榜样教育出路的新的实践探索。

一、先锋教育的提出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面对的信息在广度和深度上较以前发生了深刻变化,典型示范教育法效果在迅速减弱,典型教育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基本思想和理论亟需时代性和现实性的探索与更新,先锋教育应运而生。

(一)基于榜样教育的现实困境

榜样教育也称为示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运用的基本方法。榜样教育从古至今,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个性化,榜样教育效果出现了现实的困境。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榜样教育效果弱化已经成为学界共识。陈万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主要表现为:对榜样认知不足,认同度下降,学习榜样呈现功利化倾向,出现情感偏差;对榜样“感动不行动”,其主要原因是榜样形象的概括出现了理想化、完美化,脱离实际的现象;榜样事迹的宣传产生片面化、简单化,产生忽略时代背景和精神凝练的现象;榜样教育方法单一枯燥,封闭式灌输,缺少时代性;榜样的常规性教育单薄,缺少系统性和总体部署等问题[1]。榜样教育面临着现实困境,亟待进行时代化深入性的微观研究,实现从高大全的精英化向生活化的转变。

(二)基于大学生先锋工程教育实践探索

先锋教育是基于八年大学生先锋工程教育实践探索,在总结高校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榜样教育法的情况下,受清华大学袁驷的“赶羊与牵羊理论”和中国梦的启发而来。袁驷先生的赶羊与牵羊理论说意指在前面牵头羊,让头羊带动羊群前行,发挥头羊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让优秀学生作领跑者,启发我们对榜样的选择要注意与受教育主体的契合性。中国梦是家梦、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家国天下情怀,是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中国梦的实现不能仅靠少数精英,需要凝聚中国力量,需要各级各类团体共同为之奋斗,需要全国人民的觉醒,需要领跑者;大学生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重要力量之一,高校应充分发挥教育力量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亟待提高,需要大量拔尖创新人才来领跑,来鼓舞大学生觉醒与奋斗。先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教育法的创新研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实践与探索,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先锋教育的内涵

先锋教育脱胎于思想政治教育榜样教育法。要阐释先锋教育的内涵,首先需要明晰先锋与榜样、先锋教育与榜样教育的关系。

(一)先锋与榜样的关系

先锋包含于榜样,是榜样中具有时代性与团队性的部分。基于受教育主体是否身处系统之中,我们将榜样教育法中的榜样分为系统内榜样和系统外榜样。比如:我们把一个专业作为系统,那么上下届学生就处于同一个系统中,具有引领作用的优秀学生就属于系统内榜样。当代大学生和感动中国人物大学生党员徐本禹就可以从系统内榜样现象的角度进行分析,展开教育活动;当代大学生和现代解放军战士雷锋同志就属于系统外榜样现象。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如果选取系统外榜样,应侧重于对榜样的精神品质的学习。如果教育者选取系统内榜样进行教育活动,那么可以从精神品质方面出发,从行为和思想等角度出发,因为这种教育活动是基于共同的时代背景和相似的文化环境为基础的。系统内榜样可以由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情感与个性,用自己的价值观点去观察、评价和选取。先锋教育中的先锋属于系统内榜样。此外,先锋因为处于一个系统或团队中,在一定意义上担负起引领与发展的责任,而榜样未必要承担教育客体能否得以发展的责任。

(二)先锋教育与榜样教育的关系

先锋教育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教育法,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不同于精英教育;先锋教育本身具有浓厚的团队色彩,先锋是团队中的先锋,是领跑者,指引着方向;先锋教育一是把学生先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培树先锋,培养优秀学生的先锋意识和能力,培养其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二是把学生先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把其他同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施行榜样教育,以先锋榜样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和教育学生;先锋教育不是僵化的教育模式,而是动态的教育方法,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学科等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运用,从知识、行为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把握。因此,先锋教育是教育主体把团队中优秀分子选定为先锋,对其进行培育,使之能够引领团队全体成员在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方面得以提升,同时将先锋作为教育介体,通过先锋时代性的模范思想与行为对客体进行教育的实践活动和方法。

对于榜样教育,“我们提到某个时期,总会联想到这个时期的一个个榜样人物,而提到这些榜样人物,又总会联想到某个特定的时期,榜样凝聚和引领了各个时期的主流价值与精神”[2]。先锋是系统内榜样,先锋教育要从时代特点出发,培树和选择易于受教育者广泛认同与接受的符合时代特点的生活化的先锋,以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社会本位的合理性与人正当需要的合理性并不冲突,只是角度不同而已。榜样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本位的合理性,先锋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正当需要的合理性。从教育思维逻辑的线性分析来看,榜样教育是从宏观角度自上而下,先锋教育是从微观角度自下而上。

先锋教育具有榜样教育的作用与特点,也有其自身的特征。先锋教育是反复研究系统内榜样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先锋教育脱胎于思想政治教育榜样教育法,不仅具有榜样教育法的激励和示范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引领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团队性。先锋是团队中的领跑者,具有引领作用,先锋教育着眼于引领能力的培养、引领意识的提升和培养,使先锋成为思想的先锋、行为的先导、学业的榜样、品德的模范,因此引领性是先锋教育的重要特征;先锋教育的教育活动以实践为主,包括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以创新实践平台为依托,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乐于实践,积极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深化理论,在实践中增长阅历,加深感受,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因此实践性是先锋教育的又一特征;先锋教育中先锋的思想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映,价值观念遵循新的社会形态下的核心价值观,思想行为均是与时俱进的。先锋教育以兴趣、特长等特点,自由组合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团队,以团队为基本教育单元,开展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团队性。

三、先锋教育的理论依据

先锋教育是教育实践活动,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中均能找到相关理论作为依据。多学科的思想与理论基础,增强了实施先锋教育的可行性。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论

在实践中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重要方面,主张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和方法要重视受教育者在生活实践中准确掌握和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实践性是先锋教育的重要特征,先锋教育的各个阶段层次均以实践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深化理论,激发受教育者的理论认同与情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的实践原则要求教育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社会实际出发,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先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时代性和生活性为出发点,社会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深刻的,要提高教育效果,其内容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大学生的时代生活特点相符合。指导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目标旨归。先锋教育无论是培树先锋还是最终使先锋发挥引领作用,其目标都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3]思想必须“彻底击中”大众,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能否抓住人本身。先锋教育经过八年实践探索,不断调整完善,以最大程度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基本上做到了抓住根本,抓住人本身,能够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响应。因此,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强调的在实践中深化理论,抓住大众心理需求,教育内容要随时代发展变化而更新,成为了先锋教育的重要理论支撑。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方面。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体现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先锋教育在内容设计和目标设定中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学生专业学习、日常生活、社会交往、身心健康等结合起来,比如对学生的晨练教育、劳作教育、专业道德教育等等。考虑受教育者个体差异性和个体的不同需求,力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情感、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等是人个性的主要体现,反映出每个人的特殊性与差异性。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先锋教育以内容的广博性和丰富性满足学生的个性选择需求,以目标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心理倾向等自由选择发展方向,参加不同教育团队组织的学习活动。对学生个性特点和需求的关注与满足可以激发和增进情感,激活教育的主体间性能动作用,实现认知与行为的积极转变[4]。先锋教育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先锋思想和精神的强化上,放在其科学对待兴趣和特长,理清不同事物、不同方向之间的联系的引导上,实现教育客体的主体化,从而锻炼并提高其思维能力与水平,实现对现实的超越。

(三)同辈群体理论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提出,在孩子的成长中,同伴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同伴行为的影响胜过对孩子的一切教育和训练,洛克将此观点提升到真理的高度[5]。同辈群体在个人成长中发挥着不可轻视的重要作用。先锋教育中的榜样就是团队中的先锋,是建立在共同的群体基础上的,无论是先锋教育中榜样的培养还是榜样作用的发挥,都是在团体中实现的。先锋教育从头到尾都处于同辈群体理论中。

(四)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虽然是学习主体在自身生活环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思考和学习的,但并不是单纯的机械模仿行为,而是一种个人的认知调节过程。很多关于榜样教育的研究都以观察学习为理论基础和依据,实际上在现实的榜样教育中,观察学习并不一定适合教育者所选择的榜样教育,主要问题是榜样的选择问题。比如大学生对方永刚同志的学习,由于方永刚同志和大学生属于系统外榜样关系,就不能以观察学习为理论依据。榜样不一定都可以观察到,观察学习理论与其说是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不如说是先锋教育的理论基础更科学。“学习并不仅仅发生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中,我们也能通过看、读或听说别人怎样行为来学习。许多行为很复杂,所以不能通过强化或惩罚这样缓慢的进程来学习。”[6]真实性、生活性是榜样教育价值的生命,先锋是日常化、生活化的,只有让学习者感受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和条件进行学习,对先锋能够“看、读或听说”,才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

四、先锋教育的价值

关于先锋教育的价值,目前学界和教育界虽没有过多的研究成果,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的讲话和思想中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先锋及先锋教育的价值。先锋教育的价值是把先锋教育的意义、功能作为研究对象,是先锋教育得以实践的根本问题,目的是阐释先锋教育存在的“合目的性”。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先锋教育价值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虽没有专门论述关于“先锋教育”的篇章,但在其讲话内容中均可反映出先锋教育的思想,形成了关于先锋教育价值的论断。毛泽东在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讲到:“当这伟大的民族自卫战争迅速地向前发展的时候,我们需要大批的积极分子来领导,需要大批的精练的先锋队来开辟道路。……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起着向导的作用。”[7]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江泽民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讲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先锋”[8]。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无疑是劳动人民这个大系统中的先锋,他们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不仅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而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9]。习近平同志所说的“贤人”既是指团队中的领导者,也是团队中的先锋,充分反映了先锋和先锋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二)先锋教育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会思潮和观念大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剧烈碰撞,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传统的榜样教育自身的困境又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先锋教育可以克服榜样教育的困境,以较强的引导性和团队性克服大数据带来的弊端,承担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积蓄力量。因此,开展先锋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有效克服大数据带来的弊端

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碎片化、冗杂化,以及当下对大数据处理能力的稚嫩化,容易使大学生混淆榜样、偶像与先锋,甚至受历史虚无主义和个人崇拜观念的影响。先锋教育从组织行为学、团体动力学角度出发,在团队生活中展开具有较强引导性的实践教育活动,恰恰克服了大数据给团队发展带来的弊端。

2.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

先锋教育同榜样教育一样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相伴而生的实践活动,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先锋因其独特的引领性,在教育实践中能够承担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与义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3.发展和深化榜样教育理论

榜样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困境,榜样教育理论在指导榜样教育活动中越发显得无力。先锋教育从理论层面而言,可以发展和深化榜样教育理论,促进榜样教育实践的科学化、时代化,为进一步探究榜样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经验提供借鉴。

(三)先锋教育的功能

大数据时代,世界各种文化思想、社会思潮蜂拥而至,人们对庞杂冗繁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却不能短时间提高,致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剧烈冲击与碰撞,产生社会生活选择的困惑与理想信念的动摇与迷茫。先锋教育以其较强的引领性和团队性,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在先锋的引领下,人们可以循着先锋的足迹调适自身困惑与冲突,对生活做出选择与判断,并在先锋的不断鼓励与引导下,逐步坚定信心,确立理想信念,冲破多元价值与社会思潮的迷障,产生稳定的心理发展状态,从而实现个体的健康发展与价值实现。先锋教育为特定环境下的个体实现个体发展与自我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国际化与信息化把人们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实现人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导向功能与鼓励功能的教育思想与方法。

五、先锋教育的实施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先锋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与方法,同样具有系统性,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把各个环节放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包括教育内容、目标、方式、考核与评价、学习与实践等。

(一)先锋教育实施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先锋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有两条主线,一是把先锋作为教育客体,对其进行培树;二是先锋作为教育主体,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对先锋的培树主要采取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划分为正己修身(高尚言行规范)、术业专攻(团队认知与专业技能强化)、推己及人(思想与领导力)三个主题阶段,各阶段根据主题进行内容和目标设计,实行以实践考核为主的阶段考核评价模式,考核合格,实现阶段升级。先锋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教育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由易到难,划分教育阶段,阶段之间相互衔接与融合,在日常生活学习实践中内化学习内容,使之固化为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形成引领团队成员共同进步的基础与前提。

先锋作为教育主体,在团队中发挥作用,主要是建立团队,构建作用发挥的基本平台与载体,把这些载体作为基本的先锋教育单元,使先锋在团队中根据团队实际发挥引导作用。团队的建立需要系统化的设计,包括团队的生活内容、成长目标、规章制度、价值取向等。

(二)实施先锋教育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对先锋的培育是实施先锋教育的逻辑起点

在先锋教育中,先锋的素质常态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与关键,因此,对于先锋的培育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先锋教育的效果。在对先锋的培育过程中,培育的内容、目标、方式、评价不仅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要系统化,这是保证先锋高素质常态的需要。

2.保证先锋的话语权是实施先锋教育的关键

随着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信息量迅速提高,对传统思维产生严重影响。“个体思维者再也无法将庞大的数据量消化,这就迫使其在从事精神生产的过程中寻求协同合作,由个人的思维活动转化为集体的思维活动。”[10]在转化过程中,先锋的介入不仅是适时的,而且是必要的。大数据时代,信息庞杂冗繁,人们目前还难以达到迅速处理的能力,使得多元文化思想观念、价值观充斥头脑中,造成思想矛盾、价值观混乱,从而降低个人和团队发展力。在先锋教育过程中,只有保证先锋的话语权,才能缓解甚至克服大数据给人们带来的剧烈的思想碰撞,才能保证先锋教育的实践效果。

先锋教育虽然是微观视角的榜样教育研究,却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发展性。无论是从理论角度分析,还是从实践角度探索,先锋教育都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有助于榜样教育的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有助于在国际化和信息化环境中实现人的发展。关于先锋教育的研究与探索,还需要突破榜样教育的研究模式,加大对其规律性的多向度的研究,并不断应用于教育实践,在实践中把握规律。

参考文献:

[1]陈万柏,何英.对青少年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13-14.

[2]李蕊.执政视角下的中共榜样教育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8):2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16.

[4]邓旭阳.孔子道德人格榜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4(5):118.

[5]D.P.约翰逊.社会学理论[M].北京:国际文化公司出版社,1988.

[6]罗伯特·J·斯腾伯格,温迪·M·威廉姆斯.教育心理学[M].张厚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17.

[7]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EB/OL].[2006-10-16].http://book.sohu.com/20061016/n245819691.shtml.

[8]江泽民.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04-30(1).

[9]习近平.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N].中国青年报,2013-06-30(1).

[10]张燕南,赵中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1-5.

(责任编辑:张杰)

Pioneer Education Study

GE Nan

(City Institut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6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internationl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apply model education to teaching. What’s more, it shows a weakening tendency in reality. Pioneer education came from model education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 is an example of 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 of mode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summarizing the practical plight of model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pioneer project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pioneer education is given. The Marxist practical theory and man’s overall development theory are demonstrated, which was based on peer group theory and observation study theory. The relations between pioneer and model, pioneer education and model education were further analyzed. The important value of pioneer education was explained. The basic thinking and frame of carrying out pioneer educ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are pointed out.

Key words:pioneer; pioneer education; model education; big dat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5)06-0014-04

作者简介:葛楠(1981-),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2014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2014lslkldsdj-02)

*收稿日期:2015-01-21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先锋思想政治教育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榜样教育:小学生教育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