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玉宝创作《高玉宝》的故事

2015-02-21丁金栋

中华魂 2015年5期
关键词:书名文学作品战士

文/丁金栋

高玉宝创作《高玉宝》的故事

文/丁金栋

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于1955年出版发行后,国内一些出版社多次再版,仅汉文版累计印刷发行500多万册,创下了我国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其中小说中的《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编入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然而,当年高玉宝创作小说《高玉宝》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不久前,老作家高玉宝接受笔者采访时,讲述了许多轶闻趣事。

半夜画《半夜鸡叫》

高玉宝小时候因家里贫穷只上了一个月的学,1947年从军后基本上是个文盲战士。当年大军南下时,他开始创作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在创作中,他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识字,想写的故事很多,会写的字很少,每写一句话,10个字就有9个字不会写。可是困难难不倒这个坚强的战士,他想了个笨办法,不会写的字用图画或符号代替。

有一天夜晚,在团里担任军邮战士的高玉宝到上级取邮件回到驻地后点上了小油灯,写起了他童年给地主老财扛活时,周扒皮半夜捅鸡窝而发生的“半夜鸡叫”故事。可是“半夜鸡叫”四个字高玉宝都不会写。“半”字不会写,他画了半个窝头代替,一目了然;“夜”字画了个星星,一看是夜晚;“鸡”的繁体字最难写,他画了一只鸡代替;“叫”字在小学看图识字课本上见过,可是他怎么也想不起来,便画了一张大嘴,张着口大叫的样子。创作进入意境后,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半夜,可是高玉宝毫无睡意,直到把《半夜鸡叫》这一章“画”完他才休息。

在他的长篇小说《高玉宝》手稿里,密密麻麻画了许多图画和符号。如“日本鬼子来了”一章中的“鬼”字不会写,他画了一个鬼脸;杀人的“杀”字不会写,画了一个小人脖子上按着一把刀;“哭”字不会写,他画了一张脸,在眼睛下面点一些小点儿。可以说,现今陈列在北京军博里的小说《高玉宝》手稿,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被高玉宝“画”出来的,当时他还要跟随部队频频地行军打仗,做繁重的军邮工作,创作的艰难不言而喻。

追人问字

高玉宝创作《高玉宝》时,除了画图画或符号代替不会写的字外,他还不失时机地向人请教,发生了许多饶有风趣的故事。

一天,大军南下时来到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休息,高玉宝到师部取回邮件和油印小报后,把马拴在树上,枪也支了起来,在田边分发邮件和小报,忽见一位老者穿戴干净利落,扛着一把雨伞在稻田边上行走,一看就是有文化的南方人。高玉宝心里一亮喜上心头,何不向老人请教问字?他背上枪支就向他那边快速跑去。老人没有见过八路军,一看有兵追来,立即撒腿便跑,高玉宝紧随其后穷追不舍,边跑边喊:“老表!老表!请您别跑。”

老者干脆把背着的包袱和雨伞也扔了。

高玉宝拣起他丢下的包袱和雨伞继续追赶,后来追上了老人。老人忐忑不安,一脸恐惧要下跪求饶,高玉宝递上被他扔掉的包袱和雨伞笑嘻嘻地说:“老大爷,我是八路军。”老人听不懂他说的话,高玉宝又说:“我是大军,是保护老表的……”这回老人听懂了,原来是替咱穷人

打天下的队伍。

老人问:“大军同志,你追我有什么事?”

“大爷,其实没有什么事,想问几个字。”高玉宝脸上淌着汗水,微笑着看着老人,似乎感到此举不妥,惊吓了老人有些羞愧。老人看着这位小战士天真的样子,顷刻间脸上由阴变晴露出了笑容。

老人拍了拍他的肩膀:“来,来,来,咱们坐下,”他一笔一画的教高玉宝写字。分手时,老人伸出大拇指:“你们大军顶呱呱!”

半路拦军马

金秋的一天下午,高玉宝埋头写作时,遇到了几个既不会写又很难画的字,一时间急得他抓耳挠腮不知所措。正当他求字无门找不到先生时,纵队司令员吴克华将军骑着一匹枣红军马,下部队视察从远处走来,高玉宝不认识这是司令员,拿起本子急忙跑了上去,敬完军礼拦住马头说:“首长,请你先别走,我问你几个字再走。”

警卫员牵着军马毫无准备,当时一惊,半路上突然杀出个“程咬金”来,竟敢半路拦住司令员的马,这还了得?他急忙向前阻拦:“这是司令员,工作很忙,你这个同志怎么这样?”警卫员的话还没有说完,吴克华将军已经下了马,高玉宝顿时紧张了起来,觉得自己太冒失,拦住司令员的马准要挨一顿批评。

可是,出乎高玉宝的预料,吴克华将军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态度和颜悦色地说:“小同志,你问什么字?”

高玉宝窘态地低下了头没有说话。

吴克华将军摸了摸高玉宝的头说:“哎,爱学习很好嘛!”接着,他向高玉宝教了几个他不会写的字,并鼓励他好好学习,写出好的作品。很快,高玉宝半路拦军马,将军教战士识字的故事在部队传了起来。后来,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出版发行时,吴克华将军向传奇战士高玉宝祝贺。

给小说起名

仅读过一个月书的战士高玉宝在创作中,不畏艰难,历尽心血,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25万余字的初稿,小说可谓“图文并茂”。上个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总政治部一天一个电话打到了岭南驻军某部,通知战士高玉宝带着小说手稿到北京修改定稿,高玉宝闻听后高兴地蹦高,自己的“处女作”有望出版。

来到北京后,高玉宝住进了西直门总政治部招待所,这时他才知道,是总政治部首长决定叫他进京,并派作家荒草同志指导高玉宝对手稿进行修改。在荒草指导与帮助下,两人经过日日夜夜修改和推敲,定稿后小说压缩到了20余万字。定稿后,小说的名字叫什么?一部文学作品书名如同人的脸,举足轻重,十分重要,高玉宝与荒草开动了脑筋,想来想去没有定下来。此时,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们对书名也进行了多次讨论,有的提议书名为《童年的高玉宝》,有的说叫《我的童年》,还有的提出叫《高玉宝的故事》等等,人们各持己见,一时定不下来。

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恒对战士高玉宝不畏艰难,刻苦创作精神非常关心,亲自审定小说,不仅高玉宝没有想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总政治部文化部的领导也没有想到,一个普通战士的文学作品惊动了军委首长。罗荣恒看完小说后书名由他一锤定音,叫《高玉宝》。罗帅起名的长篇小说《高玉宝》,开创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先例——书名、作者、主人公同名。

1955年小说出版发行后,立刻震动了国内外文坛,国内有7种民族文字出版发行,国外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外文翻译出版。原苏联著名作家、语言博士费德林先生在苏联《文学报》上评价这部作品时写道:“高玉宝写了一部真实的天才作品。”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新岛淳良先生在他的译书后记写道:“《高玉宝》这部小说告诉我们,日本军国主义如何可恶,日本人必须记住过去日本军国主义侵掠中国犯下的罪行”。50多年来,这部小说百看不厌,各地不断再版,国内各种民族文字版本发行超过600万册以上,在我国出版史上,除了“毛选”与“字典”外,没有哪部文学作品拥有如此高的发行数量,《高玉宝》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现今,年高德劭的作家高玉宝暮年依然笔耕不辍,从事文学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高玉宝》的续集,报告文学《家乡处处换新颜》等数十部文学作品,受到中外读者喜爱。老作家高玉宝说:“文学是一块净土,又是一座高山,也许我不会攀上巅峰,但我会全力以赴,奋力拼搏。”百川归大海,临海而望,读过小说《高玉宝》的人,会不断听到他晚年激情的涛声。

猜你喜欢

书名文学作品战士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抓落实要“心无旁骛”——要当战士,不要当“绅士”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我有故事,你带钱了吗?
文学作品与数学
国际主义战士
完整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