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认识“四个全面”的内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2015-02-21李艳玲

中华魂 2015年5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治党小康社会

文/李艳玲

宝塔论坛

深刻认识“四个全面”的内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文/李艳玲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强调“四个全面”协调推进,标志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更加完善,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又是实践创新的巨大飞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四个全面”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应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深对“四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包括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等一系列要求。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描述的:“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其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其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不分地域、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社会;二是其覆盖的领域是全面的,着眼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三是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更加关注并努力满足中国十几亿人口特别是普通人的多方面发展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为民造福、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价值追求。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到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系到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个总目标统领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举措,覆盖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广泛领域,同时还围绕完善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即我们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强调全面深化改革,一是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及各领域目标的理解和把握,都要坚持系统思维,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片面理解;二是要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使各项改革在协同配合中推进;三是要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从而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既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强调全面依法治国,一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

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二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要全面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190项法治领域改革重要举措,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这充分表明,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历来重视从严治党,一贯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中强调,从严是党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作风建设如此,党的建设如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如此。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既契合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对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迫切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在各种危险和考验面前的高度清醒和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既坚持不懈反“四风”,又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一方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从严管理干部,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党内法规体系,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其内容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二是其主体不仅是党中央,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同时,强化党的建设包括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不仅仅“独善其身”,还要把班子成员管好;三是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运用法治方式管党治党,强化党章权威,健全党内制度,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上来,使党的建设真正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我们要把每一个“全面”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每一个“全面”与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小康,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然而,要实现全面小康,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我们向小康社会进发的征程中,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才能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确保各项建设有序进行,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才能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着。在“四个全面”战略中,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关键一着、强大动力,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其“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新一轮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推进。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于法有据,其成果也需要法治固化。对于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才能依法治国,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具体实践中,只有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方面、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法治才能成为中国前进的坚强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才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方向指引,防止在大的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同时,也只有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政治保障和力量支撑。

当前,我们正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起点,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愈发切近,路径更加清晰,举措更为明确。我们要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务实的工作举措,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戮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落实,推动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治党小康社会
依规治党之“规”的范围界定*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渔歌子·治党从严
奋进“十三五” 实现“小康梦”——小康社会在江苏大地的现实写照系列报道
六个关键词助你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