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EA模型的皖北市域农产品物流效率分析

2015-02-16余利娥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宿州皖北规模

余利娥

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基于DEA模型的皖北市域农产品物流效率分析

余利娥

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在论述物流对皖北农产品营销发展重要性和分析皖北地区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基础上,以皖北地区六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对宿州、阜阳、淮北、蚌埠、亳州、淮南六市的农产品物流效率进行评估,分析了其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差异。模型测量结果显示:宿州、阜阳、蚌埠三市无论是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达到有效,规模效益不变;淮北和淮南两市的纯技术效率达到有效,规模效率为非有效,规模效益递增;而亳州市无论是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是非有效的,规模效益递增。

农产品;物流效率;DEA模型;皖北

农业是皖北地区的支柱产业,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皖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皖北地区为了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每年对农产品物流的投入呈现递增趋势。农产品物流的大量投入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能否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等是一重大研究课题。本文拟以皖北地区六市为研究对象,利用DEA模型评估宿州、阜阳、淮北、蚌埠、亳州、淮南六市的农产品物流效率,分析各市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差异。

1 物流对皖北农产品营销发展的重要性

1.1 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目前皖北地区农产品流通成本较高。物流是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是流通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手段和物流技术,实现物流合理化,可以有效减少皖北地区农产品流通成本,有利于提高其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

1.2 畅通流通渠道,便于打入国内市场

皖北地区农产品种类较多,产量也较大,构建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可以将皖北地区的农产品低成本地运输到全国各地销售。畅通其农产品流通渠道,可以打响农产品品牌,使皖北农产品在全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1.3 保证质量,减少营养成分流失

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具有容易腐烂变质、营养价值不断减少的特点,而鲜活农产品又是最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对外地消费者而言,更希望能买到原汁原味的农产品。鲜活农产品是皖北农产品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北应大力构建冷链物流体系,以保证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其营养成分流失[2]。

2 皖北地区农产品物流现状

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和较大的物流发展潜力,但由于皖北地区经济较落后,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才刚刚起步,在物流资源配置、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与国内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3]。皖北地区很多物流企业只提供简单的运输服务,无法针对农产品产地分散、容易腐烂变质、季节性强等特点提供针对农产品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因而无法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保持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皖北地区比较重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不断增加各种投入来提高农场品物流效率,以期能够获得更大的农产品物流产出,促进皖北地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3 基于DEA模型的皖北地区市域农产品物流效率分析

3.1 DEA模型描述

1978年著名运筹学家A.Charns和W.W.Cooper正式提出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地解决具有多个输入、输出部门之间相对有效性的评价问题,被称为CCR模型[4]。随后,Banker、Charns和Cooper于1984年提出了更为严谨的修正模型——BCC模型。BCC模型将CCR模型中的技术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即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表示决策单元在一定投入要素时的生产效率。规模效率则表示决策单元实际的生产规模与最优生产规模之间的差距。综合技术效率受到决策单元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等因素影响,纯技术效率受到决策单元管理和技术等因素影响,规模效率受到决策单元规模因素影响。综合技术效率=1,表示该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到达了综合有效,即同时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纯技术效率=1,表示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上,其投入资源的利用到达了有效,未能达到综合有效的原因在于其规模无效,因此提高综合技术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规模效率。模型如下:

minVD=θ

其中,VD为总体效率的有效值,xj,yj分别代表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量,s+为松弛变量,s-为剩余变量,λj为重新构造的有效决策单元组合中j个决策单元的组合比例,均为待估变量。

3.2 建立DEA模型

皖北地区包括宿州、阜阳、淮北、蚌埠、亳州、淮南六市,这6个城市都属于农业大市,经济发展较落后,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对于每个城市都有农产品物流固定资产投资额、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数量、货运汽车拥有量三种类型的“输入”以及农产品货物运量和农产品物流总额两种类型的“输出”。这6个城市及其输入—输出关系如图1。

图1 皖北地区六市输入—输出关系图

图1中,宿州、阜阳、淮北、蚌埠、亳州、淮南六市为6个决策单元,xij(i=1,2,3;j=1,2,3,4,5,6)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i种输入的投入量,并且满足xij>0;ykj(k=1,2;j=1,2,3,4,5,6)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k种输出的产出量,并且满足ykj>0;vi(i=1,2,3)表示第i种投入的权重;uk(k=1,2)表示第k种输出的权重。

3.3 数据来源

由于皖北地区部分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未公布,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分别来自《宿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阜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蚌埠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亳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农产品物流固定资产投资额、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数量在相应的统计公报中没有统计数据,分别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从业人员数量代替[5]。皖北地区六市的输入-输出指标如表1所示。

3.4 实证分析

根据表1所列出的皖北地区六市的输入—输出指标值,利用DEAP2.1软件计算出2013年皖北地区六市农产品物流效率评估值如表2所示。

3.4.1 纯技术效率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2013年皖北地区六市除了亳州市以外,其他城市物流纯技术效率都达到了DEA有效,这说明皖北地区农产品物流状况较好,物流管理水平较高。也说明因为农业是皖北的支柱产业,皖北各市政府重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各家物流企业也积极参与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物流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较高。

表1 皖北地区六市输入—输出指标

表2 2013年皖北地区六市农产品物流效率评估值

3.4.2 规模效率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2013年皖北地区六市规模效率递增的有3个,分别为淮北市、亳州市和淮南市,规模效率不变的有3个,分别为宿州市、阜阳市和蚌埠市。说明2013年淮北、亳州和淮南三市可以通过增加农产品物流业投入带来更大比例的产出,而宿州、阜阳和蚌埠三市不适合扩大农产品物流业规模,即使扩大农产品物流业规模也不会带来更大比例的产出。这是因为宿州、阜阳和蚌埠三市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不断增加物流投入,已经实现了规模效益,而淮北、亳州和淮南三市农产品物流发展较慢,未能实现规模效益。

3.4.3 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2013年皖北地区六市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810,宿州、阜阳、淮北、蚌埠四市的综合技术效率分别为1.000、1.000、0.814、1.000,高于均值,而淮南市的综合技术效率为0.601,低于均值。宿州、阜阳、蚌埠三市综合技术效率最高,均为1.000,达到有效。宿州、阜阳、蚌埠三市由于农产品物流受到政府的重视,政府提供了较多的优惠扶持政策,农产品物流发展迅速,因此综合技术效率水平较高。例如,宿州市2014年被确定为安徽省交通运输物流试点城市,其交通运输物流发展享受政策、资源等多重优惠和支持,在此利好政策支持下,目前该市建成了11个县级交通商贸物流中心、19个乡镇商贸物流站、60个村级“放心店”和“村邮站”,全市四级物流配送体系初步形成,吸引了一批物流企业进入该市农产品物流市场,大大促进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6]。

4 结束语

皖北地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促进皖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皖北地区六市农产品物流效率分析可知:宿州、阜阳、蚌埠三市无论是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达到有效,规模效益不变,已经不适合增加农产品物流投入。淮北和淮南两市的纯技术效率达到有效,规模效率为非有效,规模效益是递增的,可以增加农产品物流投入。亳州市无论是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是非有效的,说明亳州市的农产品物流投入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得到最大的产出量,需要提高农产品物流投入的利用率;同时亳州市的规模效益是递增的,适合增加农产品的物流业投入,以获得更多的产出。

[1]李学工.生鲜农产品营销物流运作机理及模型[J].农业经济,2006(3):66-68

[2]雷勋平,王亮.安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3):15-16

[3]欧海燕,邓意.皖北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SWOT分析[J].物流研究,2011,22(5): 72-74

[4]林齐宁.决策分析[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20-122

[5]陈玲.基于改进DEA模型的中国省域农产品物流效率测度[J].物流技术,2014,33(11):288-291

[6]柳键,邱国斌.基于DEA模型的我国物流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5-9

(责任编辑:周博)

2015-08-22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产业聚集视角下皖北区域物流网络优化研究”(KJ2012B190);宿州学院科研平台开放课题“皖北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研究”(2014YKF25)。

余利娥(1983-),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F252

:A

:1673-2006(2015)12-0006-03

10.3969/j.issn.1673-2006.2015.12.002

猜你喜欢

宿州皖北规模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宿州学院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规模之殇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钻”研40年 宿州地下终于挖出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