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视角下的口译现场译员情绪影响及调节探究

2015-02-13郑雪

英语教师 2015年16期
关键词:译员口译调节

郑雪

心理学视角下的口译现场译员情绪影响及调节探究

郑雪

在实战口译中,情绪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而情绪往往会对口译人员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归纳了口译和情绪的定义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情绪对口译人员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情绪因素具体可行的办法,这将对提高从业者的口译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口译;情绪表现;情绪调节

口译对人才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丰富的知识和超强的记忆能力。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口译人员必须能在紧张的环境下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来进行准确的口译,外界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都会对口译人员的情绪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口误,这就要求口译人员能良好地控制和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一、口译

(一)口译的定义

口译是一个实时的翻译过程,在此过程中掌握了发言人和听众语言的口译员会准确地口头翻译出对话内容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扫清语言障碍(郭兰英2007)。

(二)对口译员的要求

译员要促进跨语言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来完善自己的工作。译员有以下标准:

1.语言技巧

译员应该不带方言地进行口译,并且能够理解带有方言的语言对话;应该以发言者自然的语调、合适的语速进行口译(翁凤翔2007)。译员应扩大词汇量,练习听带方言的说话,提高书面和口头英语的熟练度。

2.百科全书的知识

国际交流的话题已扩展到了众多领域,译员应该做到“know everything ofsomething and something ofeverything”(仲伟合2001)。

3.其他要求

并非所有译员都有很好的短期记忆,所以笔记不可或缺。另外译员必须有好的执业操守,遵循口译过程信息保密的原则等。总之,译员必须要遵守AIIC的一切规定。

二、口译中的情绪控制

(一)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等,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

(二)情绪变化反应的科学介绍

1.情绪的外在表现

人类有四种情绪:高兴、愤怒、害怕和悲伤。情绪的变化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语调表现出来(刘文献、肖建中2007)。当人们在开心、满足和兴奋时会开怀大笑,甚至拍手拥抱;当人们愤怒时,会生气、颤抖、咬牙切齿,甚至不耐烦地跺脚;当人们害怕时,会蜷缩、颤抖或者失声,甚至大哭;当人们失望时会垂头丧气、哭泣或者精神低迷。译员在知道了这些情绪的反应和后果后,便更要记住随时自我调节情绪。

2.情绪变化的生理反应和对译员的影响

情绪变化是与一些生理反应联系起来的。当人们生气、悲伤或者紧张的时候心跳会加快,血压会升高,肌肉紧绷,脉搏跳动更快,血流加快;经历积极情绪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心智和行为模式间接地为迎接困难做好准备。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新颖的观点;消极的情绪会在人体神经系统中产生明显的反应,愤怒会使人产生攻击的冲动,害怕产生逃避的冲动。这些冲动不仅仅是存在于头脑当中的念想,还包含了一些具体的生理变化(L.Fredrickson 2003)。因此,译员应该重视情绪的影响力。

三、口译中的情绪调节

口译的不可预知性使译员面临巨大的压力。译员必须要“一心多用”(仲伟合2001)。他们需要同时听、想、记和译。译员必须要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来减轻或者消除负面的情绪影响。

(一)自我暗示

积极的心态会带来积极的效果,这被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需要利用自我暗示来提高自己的士气和自信。

怯场是不可避免的。在国际会议场所,与会者都是某领域的专家且大多数都掌握了多门语言,译员会自我怀疑。这就要进行自我暗示:口译者由于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已经将自己培养成了一个熟练的外交家,只有他们才可以建立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候阗2007)。译员不应该低估自己,要找回自信,正常发挥。

(二)深呼吸

深呼吸是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的一剂良方。听众脸上的不满会给译员挫败感,严重影响口译的效果。深呼吸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情绪波动。

双脚站立与肩同宽,手臂和手掌向下自然垂下,身体放松。双肩微微前倾,闭上双眼,缓慢吸入空气,通过鼻腔深吸气,想象气球在慢慢地变大。憋住呼吸几秒钟,慢慢地通过口腔呼气,想象气球中的气体慢慢放出(刘文献、肖建中2007)。这样一来就可以感觉更加放松,精力再次充沛。

(三)数颜色

发言者如带有口音,译员在努力听懂发言时会变得焦躁。这样的情绪延续一段时间,口译则无法继续。为了快速消除这样的情绪,可采用数颜色的方法。环顾四周的物体,对自己说:“这是一面白色的墙,这是一张黄色的书桌,这是一把黑色的椅子……”这样的过程持续到你数到十二。事实上,情绪是受生理控制的。当人生气的时候,肾上腺素的释放会使肌肉紧绷,血液的流动速度加快,使人有攻击的冲动。当愤怒的情绪一点点加强的时候,人的注意力会转向自身内部的情绪上,会阻碍理智思维和产生短暂的心理压抑,通过数颜色可以重新获得理性思考的能力。

结束语

现在有很多口译的学术论文和书本谈的都是口译的理论和对一些技术性错误的纠正,很少有详细分析译员情绪变化和情绪调节的。本文对于译员会遇到的口译困难和情绪波动以及如何调节情绪进行了讨论,但并不能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方法。因此,译员还应在具体产生情绪变化的因素上进一步研究,使口译能够顺利进行。

引用文献

郭兰英.2007.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候阗.2007.口译的“不在场效应”与译员的临场应对[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报,(3):30-31.

刘文献,肖建中.2007.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翁凤翔.2007.当代国际商务英语口语与口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仲伟合.2001.英汉同声传译技巧与训练[J].中国翻译,(5):39-40.

Fredrickson,B.L.2003.The Value of Positive Emotions.American Scientist,(3):330-333.

作者信息:610500,四川成都,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医疗口译中口译人员角色的动态转换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