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设计形态的变迁

2015-02-13

关键词:包豪斯莫里斯工业

李 稳

(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论现代设计形态的变迁

李 稳

(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自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现代设计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经过数代设计师、设计组织和国家的努力,设计形态从最初的艺术形态最终转变为以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主体,并进入批量化生产时代。每一次设计形态的变迁都推动着现代设计不断向前发展,充分显示出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本质特性。

现代设计;设计形态;艺术;技术

以功能为基础的现代设计,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从萌芽、产生、发展到高潮,经历了数代设计师、设计组织和许多国家的努力,设计形态也从最初的艺术形态,最终转变为以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主体,并进入批量化生产时代。

一、莫里斯与维尔德时代:艺术和艺术家为主体的设计

现代设计的萌芽起源于欧洲18世纪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机器文明,实现了传统手工艺到现代设计的转变。富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从制造行业分离,训练有素的美术设计人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此期间,从工艺美术运动到新艺术运动,以莫里斯和维尔德为代表的富有创新意识且有责任感的设计师,一直在探索着现代设计应具有的形态和发展方向。

莫里斯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1834年出生于英国,著名的建筑师、画家、工艺美术家。17岁时就读于牛津大学建筑系时,跟随母亲参观1851年英国伦敦水晶宫博览会就对混杂古典主义和洛可可风格的设计用品持否定态度。“他针对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的贫弱、传统手工艺的式微、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壁垒等问题,力图通过复兴手工艺以及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来探索新的社会背景下艺术设计发展的新出路。”[1]

毕业后从自行设计婚房和相关用品到成立公司,莫里斯一直践行着从工艺美术到实用设计转变的行动。在设计过程中,他反对把装饰当作立体幻觉来对待,转而采用奇巧多变的线条和协调雅致的色彩,加上自然要素和平面化、风格化的图案来处理。无论是个人还是设计公司,从家具、染织品到地毯和墙纸,自然在莫里斯的设计中作为一种象征性观念及设计材料来运用。

从设计产品到设计方法,人们可以看出莫里斯的设计原则:主张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艺术无大小之分,提倡实用美术和纯美术平起平坐。设计为人民大众服务,反对为少数人服务;设计必须忠实材料的自然属性,物品的形状必须和使用目的一致。

从设计原则人们可以看出,莫里斯对技术的重视,也就是对现代设计的认可;对实用美术的重视,即对设计人员的认可;设计为大众服务理念的提出,也正是现代设计的产生的原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设计忠实于材料的属性即对自然的尊重。从以上种种我们都可以看出,无论是现代设计思想和相关设计实践,在莫里斯个人的设计生涯中都被坚定执行着,并一直推动现代设计向前发展。

维尔德被称为莫里斯第二,比利时人,其影响远远超出比利时。和莫里斯一样,1890年前后,他在为自己选购结婚用品时,感到市场上“形态虚伪”,于是自己动手设计住宅、家具、窗帘、灯具乃至服装。1899年,维尔德移居德国,转向建筑设计,并在1902年设计了魏玛工艺美术学校(包豪斯前身)校舍。随后积极参加德意志制造联盟并设计了联盟在科隆举行的博览会剧场,外观采用大量曲面,而没有任何装饰,成为维尔德“形式--力量”美学的精华。

维尔德设计风格以优雅著称,无表面的装饰或雕琢,更讲究现代设计的本质(功能性)。他认为“装饰化”和“装饰”之间有微妙的区别,即“装饰化”是设计品外加的与设计对象无关,而“装饰”是由设计功能(即结构)决定的,所以必须与对象连为一体,这种功能性装饰的定义放在现在也很适用。

维尔德对现代设计的思想比莫里斯更进一步,他承认批量的机械化生产,主张只要设计得当,使用机器可以促进建筑与设计进一步完美,认为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而只有创作完全实用的设计,才能取得美的本质即“工业与艺术的结合”。

作为美术家,无论是最早尝试现代设计的莫里斯还是维尔德,都对现代设计的前期奠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对现代设计思想、设计原则所做出的初步探讨,使欧洲多国的现代设计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二、包豪斯时代:艺术与技术同时并举的设计

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经历了从传统手工艺教育向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历史性转变。作为这一转型时期重要标志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它以其一系列的创造性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把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推向了高峰。

由于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重建需要,促使战后德国重新为国家未来发展做思考。为发展工业,满足人民日常生活所需,必须依靠设计,而做到这点,必须依靠设计教育。其实早在维尔德时期人们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其担任魏玛工艺美术学校校长期间,他就针对现代工业生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随着现代设计工业化大批量的生产,传统手工艺的一些优点必然被消弱。为了在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保持传统艺术的特点,包豪斯设计学院尽力“建立艺术家、工业家和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可以改善大工业生产条件下的艺术贫乏,提高现代设计的水平。设计师必须从工艺美术和装饰艺术培训中分离出来,承认机械化,并试图树立用技术来完成设计的理念。不像莫里斯时代的工艺美术成员,包豪斯教师知道必须在自己所处的时代里工作,为机器生产而设计,设计师与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并肩工作,共同来完成整改产品。

包豪斯自1919年建立到1933年结束,先后经历的三任校长(格罗皮乌斯、迈耶、米斯),并三易其地(魏玛、德绍、柏林),但是它所倡导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及功能主义的理念一直被沿用,以至影响到后来的乌尔姆和芝加哥设计学院(新包豪斯)。

包豪斯的设计思想为现代设计思想的拓展和完善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和准则,使现代设计思想更趋于系统化、规范化[2]。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贡献,首先在于破除了纯艺术和实用美术的界限,在艺术和工业结合的思想下,尽量去达到艺术和技术的新统一。如学校与工厂合二为一,工业与手工业相互协调,技术与形态并行,重视材料性质,设计配合先进工艺来代替传统形式的盲目。强调设计的功能性原则,很好地解决了自莫里斯、维尔德到德意志制造联盟对艺术与工业、设计自由与法则问题进行圆满解决的问题。其次,包豪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原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为执行包豪斯现代设计理念的设计师。再次,包豪斯形成了现代工业设计的一代风格,如室内家具设计的模数,对外表装饰的限制,及对工业化批量生产进行简单的模具设计。

可以说,当时包豪斯所提倡的功能主义及艺术与技术并进的设计原则,是一种较为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设计理念。总之,包豪斯的产生和发展,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包豪斯,也就没有现代工业设计[3]。

三、二战后的美国和日本:以工程技术为主体的设计

二战后,以工程技术为主体的现代设计在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迅速发展。美国是一个新兴的、开放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欧洲那样悠久的手工业历史和文化的束缚。另一方面,在设计生产中又缺乏熟练工人,甚至连一般的劳动力也不充足。因此,节省人力的机器生产方式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容易被接受。当欧洲人正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煞费苦心,为标准化、批量生产而争论不休时,美国人却认为工业产品批量生产与普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美国人创作了既无浮饰又实用的单纯实用主义风格。

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与法国新艺术运动及后期艺术思潮到美国后均被按照实用主义改头换面。他们一向以工业品为时髦,其工业产品大部分外形简单,适合工业加工,从而在实用中发展出一条功能第一的现代设计思想。20世纪初期,美国形成了在批量生产的前提下,用来决定产品形态的工业设计开始成熟。二战结束后的10年,以盖德斯、德雷夫斯、蒂格和罗维等一大批设计师通过不断探索,把美国现代设计带上以工程技术为主体的设计。

如盖德斯对管道煤气炉的工程改良设计,通过与使用者(家庭主妇)的交流,把炉子上百个零部件减少到16个基本模块,产品的销售成倍增长,从而使公司认识到工程设计的重要性。德雷夫斯在工程设计方面更多的是对设计使用对象(人)的关注上。他不追求时尚的线条,尽量避免风格的夸张。包括蒂格在内,德雷夫斯等一批设计师,在设计中开展了更为理性主义的研究领域——设计物品的功能部分。他们认为,适用于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的机器,所以他们一直致力于有关人体数据、比例和功能的研究,并著有人机工程学数据相关著作《为人而设计》和《人体测量》等。这些书籍为设计师建立了基本的人体工程学体系标准。

“20世纪60年代末期,伴随微电子、遗传工程及太空技术在美国的新突破,以罗维为代表的一大批既具有工程背景又具有设计创新意识的设计师用实践证明了设计也是一种生产力”[4],使设计方法论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工业设计及人体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与社会学、工程技术、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广泛联系。

战后日本凭借对工业设计的研究,主要生产高技术产品,在设计和工业之间建立广泛而灵活的关系。日本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批量生产一系列创新方面的产品(照相机、音像器材、家用产品及交通工具),这些都以低成本和高技术效率为基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是将设计理念与国外市场对产品造型偏爱相结合实施的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高技术产业把很大一部分年度预算投入到研究与发展新产品中,如同时期索尼、佳能的预算都在8%-10%。在对工程技术重视的同时,日本设计不忘对设计内涵的考虑,如佳能公司就将其设计哲学定格为一句口号“让产品完美无缺”,将设计与质量和效率相提并论;尼康公司更是提出“让技术富有人情味”的设计口号。总之,战后50年代以来,日本的工业扩展计划及特殊的工业政策,让日本的高技术工程设计性产品迅速走向世界,为现代设计在经济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现代设计由造物设计,经由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即传统手工艺)设计,发展到工业设计乃至当代信息化时代特定的工业设计。每一次设计形态的变迁,都推动着现代设计不断向前发展。设计形态的不断变迁,充分显示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本质特性。

[1] 杭间,靳埭强.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和中国[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5.

[2] 孙梦佳.试论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中州大学学报,2013(3):46-48.

[3] 董占军.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150.

[4] 李亮之.世界工业设计史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66.

〔责任编辑:赵荣蔚〕

J022

A

1003-6873(2015)02-0104-03

2015-02-10

宿州学院优秀青年人才资助项目(2014XQNRW004)。

李稳(1983-- ),男,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研究。

10.16401/j.cnki.ysxb.1003-6873.2015.02.023

猜你喜欢

包豪斯莫里斯工业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神奇飞书
百年包豪斯
能 看 多 远
半夜的演讲
工业人
我的风筝
包豪斯在德国生根发芽百年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狂野包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