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译微格教学的动态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5-02-13王海生张新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微格评价者口译

王海生,张新成

(通化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口译微格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口译教学方法[1]21,目前,传统的静态评价体系为我国高校口译教学的主要评价体系.静态评价体系固然有标准统一化、结果直观化的优点,不过,在现代化口译教学中,尤其是网络化口译微格教学中,它在对学生翻译能力发展的评价方面,越来越无法胜任.

1 传统评价体系及其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口译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以心理学的成果和理念为基础.智力测验量表自从问世以来,对各个层面的心理测验和教育评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衍生而来的各种测验被称为静态评价(static assessment),也就是所谓的标准化测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口译测试题目,教师几乎不做任何介入.评价的结果是测试分数.静态评价用分数显示受试已经形成的能力,它具有标准客观、设计严密、逻辑缜密等特点.

但是,静态评价有其自身的弊端.它考察的主要是受试目前已经掌握的口译能力,对受试的口译潜能不予关注;它只显示受试所掌握的内容,但不显示受试如何利用所掌握的内容.这种完全以评价者为中心、缺乏互动和介入的单向度评价模式割裂了评价和教学,严重滞碍了口译教学的发展.

2 动态评价体系

动态评价(dynamic assessment)指的是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和学生的互动,跨越多个知识点探索学生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特点和潜能的历时评价模式.[2]337动态评价一般采用“前测—教学介入—后测”的程序,经过充分的沟通与互动,持续评价学生教学反应与学习历程,了解学生在教学前后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改变,了解学生远近不同的学习迁移,进而提供促进学生最佳发展和改变的教学介入与教育干预.所以,动态评价能够统整教学与评价,兼重历程与结果,可以评估与预测学生最佳的发展水准,颇具现代教育理念,是外语教学过程中应该追寻的一种科学评价思想.[3]160

2.1 动态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维果茨基的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是动态评价的重要理论依据.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有经验的成年人指引下或与能力高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被称为该个体的最近发展区”.[4]86因此,要系统地评价一个受试口译能力的发展,仅考察其实际发展区是不充分的,最近发展区才是考察的重点,即考察受试将来能够发展出的口译能力.

2.2 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的异同

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的主要区别在于:首先,评价参照的对象不同.动态评价是拿受试和受试自己进行历时对比,静态评价是将受试与他人进行共时对比.其次,评价的重心不同.动态评价关注的是过程,受试如何学习,其发展潜力有多大.静态评价主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以及受试与其他人相比的水平如何.再次,评价的特点不同.动态评价强调评价的个性化,关心受试的学习历程,并对其表现予以反馈.而静态评价应用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只关心受试已掌握的知识,对受试的表现不予反馈.最后,评价者的角色不同.在动态评价中,评价者提出问题,判断受试的困难和障碍,必要情况下积极参与并促进受试调整.而在静态评价中,评价者始终保持中立,并不介入,只是给出问题,记录学生的分数.[5]452

3 口译微格教学过程中动态评价体系的建构

3.1 建构原则

高校英语专业口译微格教学的动态评价体系宜按下面的原则建构:

(1)评教结合.动态评价体系是紧密地渗入到教学中去的,它既受到教学的制约,又反过来制约教学.动态评价体系强调,对受试口译能力的评价不应该只取决于一次口译测试的结果,而应是通过教师的适当介入来不断地进行延续性评价.在实施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受试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并通过受试对这些帮助的反映来设计进一步的知识迁移步骤.受试在每个迁移环节的表现可以直观显现教学介入的效度.评价者可以据此对自己的介入进行及时的调整.这种互动式的评价模式可以实现对教学双方的同时评价,从而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2)持续迁移.在动态评价体系中,教师的介入必须要经过仔细的设计和斟酌,要根据受试个体的差异、评价时间的不同而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介入时首先要弄清楚受试的学习风格是什么,学习阻碍有哪些,有什么长处,有什么问题.唯有以此为依据进行有的放矢的介入,才能帮助受试做到知识的良性迁移.这个过程是持续性的,渐进性的,不能急于求成.

(3)交互评价.口译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受试口译能力的发展势必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所以,网络化口译微格教学的动态评价体系必须要建构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互相评价、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这是一种极佳的协作式学习方法.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受试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达到有效地交互,从而让具有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受试都能够从中受益,实现口译知识和能力的持续迁移.

3.2 评价模式

动态评价一般都采用“前测+教学介入+后测”的程序.布朗等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逐步提示评价程序(the Graduated Prompt Approach).逐步提示评价程序按照“前测、学习或训练、迁移、后测”的程序来了解受试学习情况和其知识迁移的能力.[6]

该模式的独到之处在于迁移任务的设计.前测时首先给受试布置任务,以了解其目前的口译水平.受试如果有问题,就给予一定的提示,指导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利用这些能力去解决其他问题.如果受试具备了这些能力,就给他们布置一系列迁移问题.迁移过程完成后进行后测,如此就能评价出受试最大可能的能力水平.在计成绩时可根据提示量的多少计算,受试需要的提示越多,说明其能力越低.反之,则说明其能力越强.该模式不仅可以让评价者了解受试学习的进度,也能让评价者了解受试的实践能力.

口译微格教学动态评价体系可以参考上述程序来建构,让评价活动介入受试的整个口译过程,根据各个口译阶段的特点和受试的需要设计相应的介入手段.由于目前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因此教师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也就很难实施个性化的动态评价.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可以创建任务型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确立共同的学习目标,一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小组的划分原则是尽量确保小组成员的最近发展区有差异性,这可以实现成员之间的能力互补,在循序渐进的迁移环节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从而提高这个小组的最近发展区.

受试在口译教学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表达能力有限,虽然能准确的理解却不能在目的语中充分表达原意.二是口译资源不足,难以有效利用.三是口译动力不足,因为不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很容易失去口译的兴趣.

因此口译微格教学动态评价体系应该囊括科学的口译方法指导、足够的口译资源参考及适当的激励机制.具体的评价流程如下:

(1)先对受试实施前测.第一步应该将受试分组,分组的原则是尽量将拥有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受试安排在一起,以便实现受试之间的互补.然后组织学习小组进行测试评价,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测试.教师在前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受试的口译水平,并为将来进行教学介入做好准备.当然,在前测阶段,教师可以为受试提供必要的口译资料,另外还应要求受试自行准备各种口译资源,可以是口译语料库,可以是口译音频、视频的资源库.受试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对各种口译资源进行整合,创建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资源体系,为将来的口译学习和训练做好准备.

(2)教师进行适当的介入.有了前测的结果,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基础组织口译微格教学.教学介入的主要目的是为受试提供支架式帮助,对受试需要掌握和发展的口译技能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受试掌握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口译规律.与此同时,教师第二次发布类似的测试,以便考察受试口译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受试的各个小组对教师的介入进行讨论,并对前测内容的不足之处做出改进和调整.另外,受试要完成教师第二次发布的测试任务,受试和受试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帮助受试实现知识的良性迁移.教师根据两次测试的结果设计和安排相应的迁移任务.迁移不能强求一蹴而就,而要根据受试的个体差异来进行相应的部署,迁移的内容和尺度从“近距迁移”过度到“远距迁移”,并逐步达到“超远距迁移”,以使得拥有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受试能够按照适合自己的水平、适合自己的速度、适合自己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良性刺激在迁移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适当的鼓励可以让受试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保持充足的学习动机.

(4)对受试实施后测.教师在迁移过程结束后可以对受试组织后测,后测主要用来检验受试在教学介入后口译水平提升的幅度.后测的结果经过标注后也可以添加到各个小组的资源体系中,为今后的教学、学习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组织教学介入的时候,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受试一般要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测试.唯有这样受试才能积极投入到口译任务当中去,并提高自己的口译技能.在进行动态评价的时候,教师的教学介入由多到少,由繁到简,直至逐渐退出,让受试自主完成口译测试.

教师介入的重要原则是,一定要遵循从“近距迁移”过渡到“远距迁移”,并最终过渡到“超远距迁移”的渐进方式,以便保证他们的迁移正好发生在受试的最近发展区内,从而帮受试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达到教学目的.

4 结束语

过去口译教学中所采用的静态评价方式主要的目的是量化受试已经形成的能力,这种评价形式不利于个体口译能力的发展.它除了给评价一个直观的数据外,对教学所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动态评价强调互动和介入,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评价形式能有效地对口译微格教学起到激励和调节作用.然而,由于动态评价才刚刚被引入到口译微格教学之中,教师严重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该评价体系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而且,动态评价耗时耗力,不好组织.不过,为了能够帮助受试进一步发展口译技能和口译水平,就必须要采用动态评价的方式,以便在最大限度内满足口译微格教学的需要.

猜你喜欢

微格评价者口译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基于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师的角色转变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微格教学在篮球动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