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同素逆序词研究综述

2015-02-13韩书庚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汉语研究

韩书庚

(1.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汉语同素逆序词研究综述

韩书庚1,2

(1.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学者对同素逆序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汉语同素逆序词的界定与分类、词义与结构、演变与成因、应用与规范等方面。目前的考察还存在不足,一是某些过渡时期同素逆序词尚未考察分析,如清末白话报刊的同素逆序词研究还是空白;二是对同素逆序词产生原因与古今演变的规律的理论阐释还显欠缺。

汉语;同素逆序词;普通话;方言;跨语言

同素逆序词,指语素相同,结构顺序相反,成组出现的双音节词,它有多种称呼,如“同素反序词”“同素颠倒词”“字序对换”“逆序词”“倒文词”“颠倒词”等。我们倾向于采用“同素逆序词”这个名称,因其所指明确,“同素”指两个构成单位必须为相同的语素,语音和语义相同,“逆序”点明二者的顺序关系,“词”表示整个单位的词汇性质。有的叫法如“颠倒词”外延较大,只是指明两个单位的顺序不同,并没有说明词中两个成分的性质,这样包含的类别会扩大。

作为汉语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一种重要词汇现象,同素逆序词反映了汉语词在形成过程中具有不稳定的过渡状态。早在上古时期就有此类现象,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周南·桃夭》首章言“之子於归,宜其室家”,次章言“之子於归,宜其家室”,“室家”即“家室”。同素逆序词充分说明了汉语语素与语素结合的自由性与灵活性。

同素逆序词这种现象引起很多学者的重视,主要从建国开始,从1949年截止到2015年5月,相关著述文章已有近二百篇,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成果也较为丰硕,已经成为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乃至心理学等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下面就前人与时贤对汉语同素异序词的研究状况进行评述。

一、对“普—方—古”的同素逆序词研究

(一)普通话同素逆序词研究

学界对普通话同素逆序词研究的相关论著有97篇。绝大多数研究者通过对权威的语文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逆序词典》的同素逆序词从同素逆序词的界定、类型、词性、结构、词义等角度探讨。对普通话同素逆序词研究的特点可概括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描写与解释并重,本体与应用相联系。

关于同素逆序词到底属于造词法和构词法,学界有分歧。刘叔新认为:“同素逆序词属于造词法的范畴,倒序型的改造法远比换素型应用得广泛、频常,而且有久远得多的历史,倒序型分为意义明显不同的和意义差别细微两类。”[1]而有学者认为同素逆序词与汉语构词法有关。

谭汝为考察的角度包括同素逆序词的划界、特点、成因与修辞作用[2]。唐健雄根据典范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抽取三百多组同素异序词语,对其结构形式、意义关系与使用规范予以考察,得出联合关系为同素逆序词主要的存在形式;同时提出考虑同素逆序词需要动态与静态的结合[3]。张其昀通过概括与阐释两种方式,对同素词的词性、词义和词的结构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定研究[4]。曹炜对现代汉语词义和(语)素序进行考察,并给同素逆序词作了分类[5]。另外,有关同素逆序词研究的硕士论文有22篇,可见同素逆序词受到关注的程度之高。

其次,同素逆序词的规范与应用(主要指对外汉语教学)也引起了学界的重视。杨奔认为:“我们必须以慎重的态度来研究同素反序词的规范化问题。既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6]

同素逆序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对复杂,在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学界主要通过对同素逆序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刘枫使用定量统计和分析描写的方法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找出的52组对同素逆序词进行阐释,总结其变化规律,说明各类同素逆序词的辨析方法[7]。徐慧确定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用的同素逆序表,通过对留学生的调查问卷对教学现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8];孙东平对泰国留学生学习同素反序词的状况进行调査、分析、研究,并提出“意义一结构一用法”相结合这种策略对同素反序词进行辨析[9]。不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素逆序词研究仍存在不足,陆建丽提到“对外汉语教材中关于同素逆序词的释义及出现先后顺序安排,同素逆序词的词汇练习设计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10]陆文的观点富有启发性。

另外,有一些心理学家、教育学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同素逆序词,彭聃龄、丁国胜、王春茂以汉语逆序词为实验材料,采用语义启动范式,考察了词素在汉语双字词识别中的作用及其在时间进程上的变化[11]。

对现代汉语的认识可以从共时角度看,也可以从历时演变的角度观察,即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有其阶段性的特点,同素逆序词在不同的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最早研究早期现代汉语的同素逆序词的是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组编著的《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和发展》[12],列举出32组词素顺序不固定的现象,并把其看作词汇没有规范的混乱现象。李娜认为民国时期的早期现代汉语词汇中同素异序词大量使用[13]。它的出现和使用是汉语词汇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典型表现。

于超对现代、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相关用例进行的考察发现,同素异序词大致分为“异体词”和“分化发展词”两类。这些同素异序词的使用变迁和发展变化速度各不相同,但其中制约这些发展变迁的因素却有规律可循[14]。

刁彦斌在《现代汉语史》一书中拿出专节对同素颠倒词进行阐释,并进行了共时与历时的考察,得出较多新观点。同时他还对当代汉语的同素颠倒词作了探讨[15]。

(二)方言同素逆序词研究

对于方言同素逆序词,有广义和狭义定义,广义指普通话有一序AB(热闹),方言中存在逆序BA(闹热);狭义指方言中存在AB与BA两序。学界一般指广义同素逆序词。总体来看,学界更多关注的方言同素逆序词的类型和来源问题。

项梦冰认为异序是因为不同方言在造词时对中心语素作了不同选择,况且语素亦有兼类,并非修饰语后置[16]。张清常认为应把这种现象解释为汉语所固有,是远古、上古汉语的遗迹,并非仅受兄弟民族语言影响而偶然的渗入[17]。另外,学界分别对港式中文、广州方言、福州方言、关中方言、重庆方言的同素逆序词作了深入分析,田小琳、李斐认为港式中文从粤方言中借用了大量的逆序词,这些逆序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并列式,一类为定中式[18]。

(三)古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研究

对古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的研究,有的学者总体上考察,大多学者分别从上古、中古与近代不同时期的同素逆序词进行研究,主要围绕其类型、词义、结构、特点等作考察。郑奠就古代汉语中所谓“字序对换的双音词”,即同素异序同义词例举六十余组作了初步的分析[19]。马显彬从词义、词性、结构三方面对古代同素异序词进行了考察[20]。

对上古汉语的同素逆序词进行研究的有伍宗文和陈思宇。伍宗文指出先秦此类双音词有字序对换而两两全同、迥异、彼此包容、交叉、相因等各种情况,文中还结合字序、结构和意义考察了先秦汉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21]。陈思宇通过对《诗经》《楚辞》等12部代表专书中同素逆序初步考察,给出上古同素逆序双音组合形式的大致面貌,包括其特点以及在词汇发展中的流变过程[22]。需要说明其同素逆序词的统计方法是由中古同素逆序词词表推及上古,未能对12部专著的上古同素逆序词穷尽考察。

对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的研究较为系统的是张巍,他通过对《史记》《汉书》等十余部专书中所见同素逆序词作了深入调查统计和分析阐释,展示出上古直到中古时期汉语同素逆序词的概貌[23]。另外,一些学者对汉魏六朝碑文、郭璞注、中古佛经、敦煌愿文等古文献同素逆序词也进行了考察。

对于近代汉语的同素逆序词,张永绵根据其发展和使用情况,分类列举了近百组对字序对换的双音词,并根据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与用法之区别进行分析说明[24]。曹廷玉对近代汉语中的同素逆序同义词从其多个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25]。徐荣认为近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倒序词,其形成原因主要可以从韵律、方言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26]。另外,更多的学者对专书(包含《祖唐集》《夷坚志》《水浒传》《金瓶梅词话》《汤显祖戏曲集》《醒世姻缘传》《型世言》《歧路灯》《绿野仙踪》)中同素逆序词作了考察,使得近代汉语的同素逆序词的面貌更加全面,体现出学者对语言事实深入挖掘的朴学精神。

二、同素逆序词的跨语言比较

(一)汉语与韩语、日语中同素逆序词比较

由于朝鲜文化和日本文化从历史以来就受到中华文化的较大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汉字文化圈”。因此日语和韩语中都存在同素逆序词现象。韩在均归纳出现代汉语与韩语有关的同素同义逆序词,同时对韩国语汉字词的来源进行了阐述[27]。张巍对现代韩国语中常用的同素逆序汉字词与日语及汉语中的对应词进行共时比较和历时探讨[28]。孙绍红针对词素位置颠倒的类型、汉日语构词法的差异、词素位置颠倒的原因进行了分别的研究和分析[29]。娄雪儿认为汉日同素逆序词,就是汉语与日语语言接触和词汇交流的产物,文中对汉日同素逆序词的类别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30]。

(二)汉语与英语等语言比较

在汉语与英语的同素逆序词比较上,学界讨论不多。周福芹从英汉同素反序词语的构词、读音、词义、词性等方面逐项进行分析比较[31]。

总之,在同素逆序词的跨语言比较上,比较的语种上还太少,仅限于“汉字文化圈”的日语、汉语,印欧语系中典型的英语与法语,目前亟需学界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扩大调查的范围,阐释同素逆序词在语言研究中的类型学价值。

三、同素逆序词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总体来看,学界对同素异序词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研究范围广泛,体现在以现代汉语为研究重点,上溯古汉语的不同时期,且联系各地方言,并进行跨语言比较;二是研究成绩卓著,主要体现在对同素逆序词的语言事实的挖掘上,尤其在现代和中古时期学界用力甚多,初步展示出同素逆序词的发展概况;三是研究方法多样,除了传统的归纳法和演绎法,还运用定量与定性、历时与共时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等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有学者运用实验法从认知心理角度进行研究,凸显出同素逆序词这种词汇现象的研究的学科交叉性和研究的多元价值。

任何学术研究都无止境,因此,我们认为同素逆序词的研究还存在不足:第一,同素逆序词的事实观察仍有待加强,有些时期同素逆序词尚未穷尽详细地考察清楚,尤其是近代汉语时期的研究略微薄弱,一些专书或白话报刊的同素逆序词研究还是空白;第二是对同素逆序词不同时期的特点从理论上解释并不充分,并且这种词汇现象古今演变的趋势、产生成因等理论概括缺乏系统性;第三,应用与规范研究亟待加强,比如仍需解决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的数量分歧与辨析方法,对外汉语教学中同素逆序词的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第四,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如何发掘汉语同素逆序词的类型学价值也是需要进一步去探讨的问题。

[1]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第2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107-108.

[2] 谭汝为.同素逆序词四论[A].王蕴智,张旭,董莲池,等.汉语汉字研究论集[C].北京:中华书局,2004:411-420.

[3] 唐健雄.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语分析[J].语文研究,2004(2): 32-34.

[4] 张其昀.现代汉语同素词通考[J].语言研究,2002(1):72-82.

[5] 曹炜.现代汉语词义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70-76.

[6] 杨奔.关于同素反序词的规范问题[J].玉林师专学报,1999, (4):47-49.

[7] 刘枫.从HSK同素逆序词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3):40-46.

[8] 徐慧.对外汉语教学中同素逆序词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5-6.

[9] 孙东平.汉语同素反序词及对泰汉语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6-8.

[10] 陆建丽.对外汉语同素逆序词教学研究评述[J].语文学刊, 2010(19):148-149.

[11] 彭聃龄,丁国胜,王春茂.汉语逆序词的加工——词素在词加工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1999(1):36-46.

[12]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组.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和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74-92

[13] 李娜.民国时期白话文中的同素异序词研究[J].华夏文化论坛,2013(2):254-263.

[14] 于超.同素异序词的使用变迁考察及探究——以现、当代文学作品为例[J].昆明学院学报,2010(4):86-89.

[15] 刁彦斌.现代汉语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132-139.

[16] 项梦冰.试论汉语方言复合词的异序现象[J].中国语文, 1988(2):81-94.

[17] 张清常.上古汉语的SOV语序及定语后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101-110.

[18] 田小琳,李斐.港式中文同素逆序词考论[J].汉语学报,2014, (1):61-68.

[19] 郑奠.古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J].中国语文,1964(6): 445-463.

[20] 马显彬.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综论[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1):60-63.

[21] 伍宗文.先秦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0(3):85-89.

[22] 陈思宇.上古同素逆序双音节组合形式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5-7.

[23]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5:11-15.

[24] 张永绵.近代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J].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1980,08:51-58.

[25] 曹廷玉.近代汉语同素逆序同义词探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05:57-64.

[26] 徐荣.试论近代汉语中倒序词的成因[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88-91.

[27] 张巍.韩国语同素逆序汉字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1):87-91.

[28] 孙绍红.有关汉日语词素的位置颠倒[J].日语知识,2001, (6):20-21.

[29] 韩在均.同素同义逆序词在汉语韩语中的差异表现[J]. 汉语学习,1999(3):46-49.

[30] 娄雪儿.汉日同素逆序词的对比研究及相关词的教学建议[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1-4.

[31] 周福芹.英汉词语同素反序现象比较谈[J].东北师大学报, 1996(4):50-52.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A Review on Chinese Inverse Morpheme Words

HAN Shu-geng1,2
(1. School of Literatur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2. Chinese Department,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Scholar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eaning and structure, origin and evolution, application and specification of Chinese inverse morpheme word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in the study of inverse morphemes words: The inverse morphemes words of different periods haven’t been exhaustively studied. The vernacular newspaper inverse morphemes words’ research is still blank. Th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inverse morphemes words shows some inadequacy.

Chinese; inverse morphemes words; Mandarin; dialect; cross language

H146.3

A

1009-9115(2015)06-0030-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6.008

2015-05-16

韩书庚(1978-),男,山东肥城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汉语研究
学汉语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