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不出的唐人街叙事怪圈:四部华裔文学作品对比研究

2015-02-1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莱拉弗雷德唐人街

陈 永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早期华裔作家赵健秀的剧作在主流剧场上演,和著名华裔小说家汤亭亭的具有鲜明女权主义色彩的处女作《女勇士》的出版拉开序幕,时至今日方兴未艾,并且出现了以小说创作为主要文类同时其他文类也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美国华裔文学发展势头强劲,但在这大好形势下也掩藏着一种族裔文化层面特有的隐忧,就华裔文学而言就是华裔文学与唐人街叙事的割舍不了的依存关系,唐人街显然成了似乎取之不竭的文化资源,但同时也似乎严重阻碍了华裔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选取美国华裔文学跨越三种文类(戏剧、小说和漫画)的四部作品说明这种文学叙事怪圈的实际存在和可能的原因,这四部作品分别是《龙年》(1974)、《典型的美国佬》(1992)、《骨》(2008)和《青龟侠》(2014)。方便起见,本文第一部分侧重分析《龙年》和《骨》,第二部分重点分析另两部作品。

一、逃离唐人街的渴望和阻遏

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对唐人街文化总持他者文化窥视心态。正如1974年拍摄的美国电影《唐人街》中片尾白人警察沃尔什的那句著名台词“忘了吧,杰克,这里是唐人街”一样,唐人街对白人主流社会而言充满着一种不可思议难以穿透的神秘,它有它自己的一套文化和政治“自治”运转系统,在这个文化之地一切匪夷所思的事情皆有可能发生。这种主流印象说到底就是认为唐人街或者华人社会是永远的文化他者,而这种被拒斥、被认为是永远不可能同化的观念在华裔文学作品中得到反复探讨。对于当代华裔作家而言,选择揭示逃离让人窒息的唐人街主题还是像林语堂那样正面塑造唐人街人物形象,在当今文化语境中都很尴尬地印证了主流社会对唐人街的负面刻板印象。

被其支持者尊称为“亚裔文学之父”的赵健秀第二部剧作《龙年》中主人公弗雷德在身为所谓唐人街市长的父亲开办的唐人街旅游公司任导游,他很讨厌每天需要故意操一口唐人街洋泾浜英语接待白人游客,其实他能讲一口没有任何口音的英语。弗雷德想离开导游行业,离开唐人街去写一部以唐人街为题材的真正意义上的华裔小说,但当妹妹玛蒂和白人妹夫极力劝导他离开唐人街时他又觉得走出唐人街就失去了身份归属感,因而跨不出这道心理门槛。当初弗雷德读大学是读的英文系,因为父亲病重自以为时日不多了要求弗雷德辍学陪伴自己,但弗雷德一直没有放弃作家梦想,而父亲只是希望子承父业好好经营唐人街最大的旅行社。所以,弗雷德的作家梦实现的阻力来自华人传统文化,他会在传统文化的重压之下接受子承父业的角色安排。戏剧尾声部分父亲猝死后,弗雷德果然没有离开唐人街,而是留了下来打理旅行社,“做中国人”。可以想象,他仍将继续故意操用那种拖着长长尾音的唐人街英语为白人游客解说。让弗雷德最终没下定决心走出唐人街的外部原因是,怂恿他离开唐人街的妹妹和白人妹夫是希望他跟他们合伙在波士顿开一“马马虎虎”中国餐馆,她是靠编写中国食谱而被白人社会接受并嫁给了一个自称“比玛蒂更像个中国人”的白人丈夫。也正是出于对代表着白人主流社会对中国文化的种族主义扭曲性期待的恐惧,弗雷德不敢走出唐人街,因为他的写一部伟大的小说的梦想在唐人街不可能实现,在主流社会更不能实现。他讥讽妹妹创造了一种“食物色情文学”文类,这个由作者赵健秀20世纪70年代创造的术语后来成了著名华裔文学批评家黄秀玲90年代出版的专著《从必需到奢侈:解读亚裔美国文学》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出版于2008年的《骨》也是一部描写唐人街现实的作品,它以叙述者唐人街梁家大女儿莱拉追溯妹妹安娜的死因为主线展开,安娜的死是她选择告别唐人街让人窒息生活的方式,而小说叙述者莱拉最后搬离唐人街选择新的生活。小说以一种蜘蛛结网式的叙事方式围绕叙述者的继父利昂展开。小说《骨》是站在叙述者即第二代移民的角度揭示逃离唐人街的主题,叙述者并不是小说主要人物,她只是一个场景拍摄镜头,而这个拍摄是全景式的拍摄,它记录下了20世纪90年代唐人街生活景象。母亲杜尔西被前夫抛弃后为了拿到绿卡勉强同利昂结婚生下两个女儿安娜和妮娜。她在华人老板开的制衣厂做缝纫女工,没日没夜地干活,还经常将缝衣活拿回家中为的是多挣钱支撑家庭。即便如此,一家人的生活仍然十分窘迫,导致杜尔西和利昂之间经常相互怄气,甚至上演全武行。

莱拉是唐人街伊迪斯·伊顿学校社区关系协调员,经常走访学生家庭,而这些家庭都是唐人街新移民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莱拉家访时的常见景象是,“进入他们拥挤的公寓房就让我觉得压抑,眼前的一切让我想起我家曾经的样子。缝纫机挨着电视,饭碗叠放在饭桌上,毛毯被卷起推到沙发的一侧。到处都是箱子,被当做凳子或者课桌或饭桌。他们边吃边谈家庭开销,搞不懂收到的账单上都是些什么名目。乱七八糟的房间,维持基本生计。这一切跟我小时的经历一样,住这儿的人最关心的是生计。一切都很艰难。”这段叙述有如广角镜头一样,使得现实主义效果更为显见。莱拉和梅森结婚后搬出了唐人街,“将一切都抛在身后”,但他们还是要不断回望唐人街,“既想挣脱父母又想留在父母身边的孩子肯定会发现自己处于两难困境。”

与《龙年》不同的是,不像犹豫不决的弗雷德,莱拉和梅森顶着困难十分坚定地走出了唐人街,虽然前景未卜,但最终还是跨出了融入大社会的关键一步,作为唐人街底层家庭身份的他们在唐人街看不到任何希望,只有搬离才有可能找到出路。需要强调的是,主人公陷于是否走出唐人街的两难处境是很多华裔文学作品的主题或者叫母题。

二、主流读者期待和文化资源之间的纠缠

华裔文学家将华裔种族文化尤其是唐人街文化的内部矛盾作为文化资源是普遍的写作手法,当然到目前为止也有少有的例外。比如徐忠雄的《美国膝》虽然仍以华裔为刻画对象,但男女主人公雷蒙德和奥诺拉的分手与种族文化没有关系,他们就是两个无法相处的人。而华裔作家何舜廉十年磨一剑创作的《玛德莲在睡觉》是一部关于法国乡下女孩玛德莲的梦幻故事,而其后第二部作品《亨佩尔老师的日志》也基本没有亚裔文化元素。但的确迄今为止此类作品少之又少,它冒着很大的商业价值和学术价值风险,因为虽然亚裔文学创作者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感于主流读者总是期待他们写有关自己族群生活,但大多数人不敢冒巨大风险脱离自己熟悉的生活进行创作。

任壁莲出版于1991年的处女作《典型的美国佬》不是关于唐人街的故事。主人公拉尔夫·张是中国大陆解放前在美留学生,因为国民党政权崩塌,所以本来准备学成归国光宗耀祖的他被迫留在美国。他最终获得博士学位并且受聘在大学任教,他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自然与唐人街底层劳工不同。然而,在他全家为获得美国国籍兴奋不已时却也遭遇棒球场白人球迷的呵斥,叫他们滚回洗衣房去,在白人眼里一切华人都属于唐人街文化他者身份。张家人选择隐忍,“还是在家看电视好。更舒服,更方便,看得更清楚”。

感觉自己的身份跟底层华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拉尔夫·张在生活进一步稳定后,在华裔格罗夫的怂恿和欺骗下暂时中止教职,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地基已开始下陷的房产开起了炸鸡店,最后血本无归,险些家庭也彻底破裂。小说结尾部分,拉尔夫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有个限度”。但仔细品味这个“美国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张家追求美国梦的限度还是缘于其族裔身份。拉尔夫认为自己并非劳工阶层,融入美国主流肯定容易得多,但主流却并不将他和唐人街的洗衣店工人区别看待。小说中使得拉尔夫没能实现更大的美国梦的阻碍因素恰恰是自己人华裔格罗夫。因此,可以说拉尔夫·张似乎走出了唐人街,其实仍未走出主流眼中的文化唐人街。

当年林语堂的编辑要求他的《唐人街》要与社会现实相符,但当今华裔作家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希望其作品能引起争议。很多作家摇摆于后殖民异国情调和民族文化主义之间,绘画本小说家杨瑾伦可以说跟其他诸多华裔作家一样采用了这种吸引眼球的创作和营销手法。

杨瑾伦的《青龟侠》可以说是继承了华裔漫画文学传统又改造了它。青龟侠本来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漫画艺术鼎盛时期华裔漫画家赵福馨创造的在二战中国战场帮助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超级英雄。他不具有超级力量但他总能躲过敌人的子弹。他头戴面罩,身披斗篷,可能囿于当年的种族偏见仍然盛行,出版公司要求赵福馨将青龟侠塑造成白人侠客形象,认为华人超级英雄形象将不利于《绚丽漫画》销路,但赵福馨可能“阳奉阴违”在纸面上进行了反抗。他设计的青龟侠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背部示人,当他偶尔转身时,他的正面总很模糊,总被其他战士或者影子或者自己的胳膊遮挡。甚为可惜的是,赵福馨的青龟侠漫画故事在《绚丽漫画》只刊登了五期后就不知何故地戛然中止。杨瑾伦的青龟侠形象是对赵福馨的战时青龟侠的直接挪用和改造,他将故事发生时间和地点放在了美国对日宣战前也就是赵福馨青龟侠故事之前的唐人街。

杨瑾伦将青龟侠形象改造是延续华裔漫画家赵福馨的民族主义传统,这是肯定无疑的。在该书中青龟侠一改赵福馨笔下形象,他正面示人,像白人超级英雄正义之锚一样也带面罩但也会脱下面罩,最为凸显的是杨瑾伦塑造的青龟侠毫不含糊的是华人超级英雄形象。如果再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这个唐人街华人超级英雄致力于铲除唐人街华人黑恶势力,还唐人街以法治。此文本情节设计甚好,但由于只是在第128页和末尾提及故事发生在大萧条之后和美国参加二战之前,所以有可能会导致粗心的白人读者(大多数肯定是美国青少年读者)会误以为当今唐人街仍然如故事结束前描述的那样黑恶势力猖獗,美国法律对唐人街力有不逮、鞭长莫及。

本文选取的四部作品其中三部直接将场景设在唐人街,只有《典型的美国佬》故事发生地并不是现实中的唐人街,但它的主题却也折射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唐人街叙事怪圈,它们给读者的印象是,当代华裔作家像自己笔下的华裔人物一样,也陷于逃离但还是回归心理投射上的文化唐人街的两难处境。

[1]Chin Frank.The Chickencoop Chinaman;And,The Year of the Dragon:Two Plays[M].Seattle:University ofWashington Press,1981.

[2]Jen Gish.Typical American[M].Boston:Houghton Mifflin/Seymour Lawrence,1991.

[3]Ng FaeMyenne.Bone[M].New York:Hyperion,1993.

[4]Yang Gene Luen.The Shadow Hero[M].New York:First Second,2014.

猜你喜欢

莱拉弗雷德唐人街
莱拉和我是如何环游世界的
弗雷德忘记了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弗雷德和他的朋友们
光影
家庭系统理论视阈下解读《骨》中莱拉的转变
聪慧的鹦鹉
热闹的唐人街
张子枫,她才是《唐人街探案》的最大赢家
寻找上帝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