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校友意识养成途径探究

2015-02-13颜井平顾胜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校友会在校生母校

颜井平,顾胜贤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一、校友与校友意识

何为校友?就是指在学校及其前身学习和工作过的学生、教师和职工。在教育部的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里,对“校友”的解释为:“同一所学校毕业的人,互称校友”。校友是学校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和结晶,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资源。

意识,在心理学中定义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校友意识就是校友这个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通俗意义上说,校友意识是校友基于母校的培育和关怀,产生的对母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以母校为荣的荣誉感,并且愿意服务母校、反哺母校的责任感,“是一所学校在长期育人活动中形成的母校和校友、校友和校友之间的情感维系、价值取向、联络沟通、合作交流、服务回馈等”。

二、校友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功能

校园文化往往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隐性的文化理念、大学精神、校园氛围,另一种是显性的校园环境、建筑风格、校园风貌。而校友意识主要通过隐性形式发挥其作用。

1.校友意识具有思想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品德形式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优秀校友是一笔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这些校友存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他们的人生经历、创业过程、社会价值等可以起到榜样作用、育人作用。让在校大学生深入了解、熟知优秀校友丰富的阅历、成功的经验,无疑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思想教育多样化,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2.校友意识具有激励上进功能

健康的校友意识能够鼓舞、感染和塑造人。校友的刻苦学习、拼搏奋斗的历程构筑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阅历。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是永不枯竭、充满活力的校友精神。利用优秀校友的标杆和榜样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大学生群体产生向他们学习、积极上进的内在动力,朝着自己的目标方向刻苦努力,这就实现了激励上进价值。

3.校友意识具有团结凝聚功能

校友们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捐资助学、授业解惑,以不同的方式支持母校发展建设,拓展了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与合作渠道,广大校友与母校相互支持、共谋发展,校友与校友之间互通信息、凝心聚力,共同推动母校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的热情,能让大学生更加团结凝聚,树立团结意识和大局观念,齐心协力、携手并肩,共同打造学校美好的明天,凝聚出团结向上的学校氛围。

4.校友意识具有经济促进功能

校友资源是高校可利用的重要资源。校友走上社会,就会使用在母校学习到技能服务于社会。很多优秀校友都以在母校为荣,母校也因出现杰出校友而骄傲。传承校友意识,可以激励在社会上有一定成就的校友成才之后反哺母校,资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子,在经济上支持母校事业发展,给母校、校友以及社会带来客观收益,以经济建设来带动文化建设。

三、校友意识的养成途径

(一)加强思想建设

在思想上,可以通过校史教育、宣传校友事迹、开设校友课堂等方式,让大学生具备形成校友意识的思想基础。

1.把校史教育纳入日常课程

校史真实记录着一所学校的发展轨迹,记载着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过程的文献资料,是校园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更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留史、资政、育人”的价值贡献,对于高校教育的意义是极其重要而又无可替代的。

在大学统一开展校史教育,把校史教育纳入必修科目,依托校史馆建设,展示学校创建、变迁、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优秀校友的事迹、手稿、论文、论著、成果、证书等,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用直观生动、真实可信的事实展示校友文化,体现独特的校园精神内涵,促进大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2.广泛收集优秀校友事迹

广大校友在各行各业中扎实工作、自强不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校友们的发展经历和人生感悟不仅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学校校园精神和人文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挖掘和全面展示校友精神风貌,通过开展校友访谈活动、校友事迹征集等形式,深度了解校友求学、工作和生活中的珍贵历史记忆、人生感悟以及他们在毕业后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等感人事迹,挖掘精神内涵和教育意义,并将校友事迹汇编成册,编写校友杰出者英模谱、名人录、名人传,不断传承校园精神,积淀校园文化,激励和教育广大师生学习典型、立志成才,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

3.开设校友课堂传播校友文化

激发学生向优秀校友学习的动力,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字,他们的现身宣讲更能打动学生。把往届毕业生中的优秀校友、典型校友邀请回校,建立“校友课堂”,授予荣誉称号,聘请担任名誉职称和职务等,让在校生有机会接触到优秀校友,真切聆听校友的肺腑之言,缩短校友与在校生的距离,他们的付出与收获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他们的精神气质更能触动学生的灵魂。“校友课堂”中丰富的校友资源,不仅丰富校园文化,开阔学生眼界,也成为学生个性发展、主动成长的“助推剂”。

(二)加强制度建设

1.加强校友会建设

校友会是广大校友自愿参加的从事校友联谊工作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简言之,就是校友的家。通过校友会,可以完整搭建起各校各区域的校友交流平台,使每一位在外的校友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校友会是促进母校和校友联系的重要组织和纽带,因此要加强校友会建设,让校友会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但高校还需要设立相应的行政机构,如校友联络中心等,加强与校友会的沟通联系,形成上下协调、紧密联系的工作网络,从组织上保证校友工作的顺利开展。

2.成立校友工作社团

在成立校友会的基础上,从在校生中选出优秀志愿者,成立工作社团,选拔在学生中威信较高、凝聚力较强、热爱母校,热衷校友工作的学生担任部长、副部长,让在校生的力量参与到校友工作中来,为校友工作提供专门服务。社团通过组织、策划和参与校内外各类有关校友活动,收集与汇总校友资料、校友反馈信息等各项工作,为广大在校学生与校友之间以及学校与校友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联络和服务广大校友,提升在校生校友意识、爱校荣校意识。

3.建立校友信息库

建立校友信息库,完善校友数据库、《校友通讯录》、校友简历等,把握校友的基本情况。建设校友网站,向在校学生及校友展示最准确、最及时、最有效的校友信息,提供信息化、常态化的服务,并基于校友网站建设开展校友工作宣传、校友事迹报道等方式,培养大学生校友意识,增强教育工作效果。

4.完善校友规章制度

要建立适合高校实际的校友工作机制,配套出相关政策,建立完善校友工作社团、校友课堂、校史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合法、有序地开展校友工作。同时,探索完善聘请优秀校友回母校讲学或兼职,鼓励校友与学校开展投资合作、引进人才、引进项目、捐资助学等方面各项制度,用完备的校友制度开拓学校发展空间。

(三)搭建活动平台

1.开展寻访校友活动

每年组织在校生组成志愿者队伍,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全国各地对优秀校友进行访问,不仅可以向校友介绍母校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办学成就,更让在校生与校友进行一次近距离的交流与对话,聆听校友的谆谆教诲,了解和记述校友们离校后的奋斗历程,感悟校友的心路历程,分享校友的人生经历,以达到启迪思想、提升自我的目的。高校可以将寻访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激发广大同学的爱校热情,增进母校与各地校友的联系,进一步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提升高校的社会地位。

2.举办校友论坛

高校在校生对于社会不了解、不熟悉,往往需要过来人的指导。邀请优秀校友回校通过座谈会等形式举办校友论坛,让校友之间互相加强切磋交流,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帮助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在如何择业、就业、创业方面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典型案例和新鲜理论。

3.开展联谊活动

定期开展校友聚会、志愿活动等集体活动,以供校友之间交流感情和工作经验,组织校友与在校生、校友与企业等的联谊活动,让校友工作从校友会、校友工作社团单一部门转变为院系学生广泛参与的联动,从单一高校活动转变为互相联系搭建大的资源整合平台,不仅可以扩大学校影响力,通过校友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就业渠道、搭建创业平台等,逐渐演变成一种回馈母校的重要形式。

4.开展校友捐赠活动

捐赠是校友对母校热爱和感激的有形体现,不仅可以检验学校感恩教育的成果,而且直观呈现校友对母校培育的认可度。学校要精心设计捐赠项目,定期向校友发出真诚的邀请和倡议,引导校友和在校生参与捐资、捐赠活动,比如爱心捐赠、图书捐赠、我为母校捐1元等活动,为校友搭建服务反馈学校的重要平台。

[1]郭军丽,贺文英.高校校友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张春和.高校校园文化价值冲突的现状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3(6).

[4]姜全红.关于高校校友资源开发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6(5).

[5]刘勇.充分开发校友资源,开辟大学生就业新途径[J].大学教育,2012(7).

猜你喜欢

校友会在校生母校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告别母校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基于药学类在校生社会实践调查的人才供求探讨
母校情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2017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侨务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
2015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省侨办建立联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