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中俄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5-02-13李纯纯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俄语中俄商务

李纯纯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一、研究中俄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2015年“5·9”俄罗斯红场阅兵与中国“9·3”抗战大阅兵中,两国军队均首次出现在对方的阅兵活动中,中俄两国的政治紧密关系凸显。中俄经济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深入合作,中俄贸易出现了空前盛况。中俄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在文化、政经、军事、能源等领域深入交流与合作。这种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需求的变化,要求我国应对俄语人才的培养进行改革。俄语教育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出更加符合新形势的人才。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一直在中俄经贸往来的所有范围内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而遥遥领先我国其他地区。黑龙江在农业、电力、旅游、林业、科技、服务贸易等方面都是国内对俄贸易的第一大省。十一五规划期间,黑龙江省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形势下,在对俄贸易方面不断创新贸易模式,在原合作领域更为深入合作,并不断地探索新的合作领域。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频繁的中俄商务活动,中俄商务人才出现了紧缺,且对中俄商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等教育院校中俄商务人才的主要输出渠道,其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决定了输出人才的质量。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明确培养目标,并制定培养机制。中俄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高校是否能够为中俄贸易提供其所需的人才。同时,目前中国教育处于深化改革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核心内容。因此,研究中俄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我国教育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满足中俄贸易发展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二、新形势下中俄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遵循符合社会需要、符合学校定位、可行性高这三大原则。本文为了使得中俄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更具实践性,选取黑龙江省的高等教育院校(四年制)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探讨。根据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实际状况,提出“双学位+资格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面将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保障、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对这种模式进行详细的介绍。

1.培养目标

这种模式立足教育、电力、农业等黑龙江与俄罗斯贸易规模化的行业,以培养熟练应用俄语和具备良好的商务专业技能与素养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俄语、商务两个学位证书,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规定的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考试,从而更能切合黑龙江省中俄贸易需求。

2.课程体系

根据“双学位+资格认证”这种“2+1”模式,课程体系可分为俄语、通用、商务专业三个部分。俄语板块包括基础和应用两个模块。俄语基础部分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俄语,可设置口语、听力、泛读、翻译、语法、基础等课程,俄语应用部门用以提高学生运用俄语的能力和培养其俄语综合素养,可设置当代俄罗斯政治与文化、俄语影片赏析、俄语交际礼节等课程。通用板块就是高校学生不分专业均学习的课程,比如计算机、思政、毛邓、就业指导等,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与素质。商务专业模块包括商务、商务俄语、对俄贸易相关三个部门。商务部分针对对俄贸易,设置对俄国际贸易、对俄贸易书函、对俄国际金融、对俄国际商务管理等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对俄贸易的实际商务能力。对俄贸易相关模块包括对俄贸易合同、旅游俄语、俄罗斯人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等课程,用以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3.教学模式

(1)过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是老师传授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该培养模式采用“3+1”教学模式,大一、大二上学期学习通用和俄语课程,大二下、大三学习商务专业课程,大四要求学生进行对俄商贸实践,并完成毕业设计。校外实践环节,学生可以选择学校指定单位实践,也可以自己找单位实践。

(2)在学习理论时,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室来训练学生对俄商务能力。可以模拟成立对俄贸易公司,让学生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财务,有的负责人力,有的负责市场。还可以模拟对俄贸易中心,通过物流、电商等模拟贸易活动的进行,让学生得到谈判、营销等锻炼,发现外贸实践所需能力的不足之处,加以针对性的训练。

(3)高校可以与黑龙江当地的对俄贸易大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定制培养对俄贸易的商务人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明确企业对其要求和对俄贸易实践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这使得学校培养的学生应用性更强,为企业招聘提供了便捷,减少因人才匮乏而出现的损失。

4.师资队伍保障

尽管教育改革倡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特别是对俄商务这种对人才实用性要求特别高的专业教师,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和知识技能的储备能够直接通过培养的人才反映出来。因此,要想培养出符合黑龙江对俄贸易需求的商务人才,高校师资队伍必须是高质、高素。这要求高校俄语商务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语言和商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为了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教师还应该具备实践能力,积极主动地走进对俄外贸企业,参与这些企业的实际调研等其他工作,成为综合素养很高的教师。

目前黑龙江大多数高校俄语商务方面教师的知识结构较为陈旧,还停留在陈旧的书本知识上,且大多都停留在专心研究俄语语言方面。这些教师是无法实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要想将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这些教师必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将研究的焦点由语言本身调整到俄罗斯的文化与贸易、俄语商务等方面。只有教师成为综合素养很高的人才,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复合型、高素质的学生人才。

5.评价体系

为了实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3+1”教学模式真正地实施,就需要对师生的考评制度做出相应的改变。考评重点不再停留在成绩本身,而是考核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核成绩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看重的事情,如果过分注重成绩,就会使得老师和学生的重心无法转移到实践上面。理论作为知识储备的基础固然重要,但是脱离了实践,理论的作用就大大降低。因而将实践也纳入绩效考核中,就会引导学生和老师将重点转移到实践上,就会使得老师培养出实用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可以引入实践单位参与到对学生的考核体系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是应用型的复合、高素质人才,让学校和实践单位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可以一方面发现学生在俄语与商务知识储备方面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还可以找到学生与社会需求所不匹配的地方。学校还可以根据考核结果发现在俄语商务人才培养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地方,发现教师教学问题,及时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中俄贸易商务实践的要求,并及时对教师薄弱环节进行培训,以保证高效的中俄商务人才输出。

[1]彭文进,马文静.中国新疆面向中亚的应用型商务俄语人才需求和培养方案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3).

[2]张润.商务俄语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1).

猜你喜欢

俄语中俄商务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商务休闲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