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中的运用探索

2015-02-1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个性化政治

蔡 暄

(泰州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渠道,关系着高校为社会输送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将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大学生采取适合其个性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对其个人思想意识的发展进行正确引导,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个人潜能得到开发,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和创新发展,达到社会需求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当下,充分开发和运用网络平台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网络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培养中的作用

1.利用网络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培养,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几乎都成长于网络时代,他们对于网络的利用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网络平台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网络平台具有贴近学生实际,内容涵盖信息量大,趣味性强、图文并茂、时尚新颖等特点,因而,相较于以往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模式,网络平台的运用符合大学生行为特征,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及更好地满足大学生个体对于知识和个性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将网络平台作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重要阵地。

2.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实效性

现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是指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各类资源分类整合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和设备,构建集教育、服务、娱乐等于一体的立体化网络教育平台。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形式丰富多样,如专题教育网站、师生互动平台、QQ、微博等,利用多种形式的网络平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并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以正确引导,解决其面临的具体问题,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3.运用网络平台实施教育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工作效率

运用网络平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相对于传统的方式具有隐匿性和及时性的优点,减少了工作的重复性,有利于构建起内容更丰富详实、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新模式。由于不需要直接面对面的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能利用网络更加直观准确地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大学生个体的个性和思想动态,针对不同个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此外,网络平台丰富多样的形式便于师生互动和沟通,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既能让大学生更易接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论,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使其个性得到进一步科学健康的发展。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工作效率和实效性。

二、当前运用网络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对运用网络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共识及运行机制

尽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被强调,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一些高校领导重办学规模、就业率、科研建设、社会影响等硬性指标,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看做软指标,甚至是大搞形式主义,人浮于事,在智育和德育两个问题的处理中出现了失衡。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也带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运行机制的不合理,如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具体机构内部关系没有理顺,分工不明确,经费投入不足,人员配备欠缺、流动性大,制度不健全,网络平台建设共享性不够,给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带了现实性难题。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网络平台构建不完善

目前,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缺少网络平台或者虽有相关网络平台但不够健全的问题,不少高校缺少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主题网站,有的虽然构建了主题网站但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且缺乏专人负责,使得教育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完善导致学生缺乏关注热情,甚至不愿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还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中的内容鱼目混杂,发布的内容没有经过正确科学的筛选,对负面内容、虚假信息的监管不够,导致对大学生产生错误冲击。

此外,在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运用中存在着不符合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实际需求,不少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比较滞后,网络知识及技术缺乏,对于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认识不深,不能真正将教育者和大学生置于平等地位,拘泥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施个性化培养的措施单一。在运用网络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时,对于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把握不够,对于运用网络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缺乏积极性,甚至不能真正地融入网络平台建设,使得网络平台无法真正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中的作用。

三、构建和运用网络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实效性的措施

1.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为构建和运用网络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实效性形成合力

构建和运用网络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实效性首先需要高校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全局观念,有效整合学校各部门有效资源齐抓共管,制定一系列完整规范的网络平台构建、发展制度,从制度上、政策上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提供保障;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所需要的网络平台的构建和运用提供相应的软件保障、硬件设施及技术支持,并从人员、经费方面进行扶持,通过多种措施激励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构建和运用网络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合力。

2.加强师资建设,为运用网络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提供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

运用网络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离不开一支政治素养过硬、理论功底扎实、网络技术运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为此,高校应充分调动整合学校人力资源,建设一支由团委、学工部牵头,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院系领导、党员教师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从学校层面来说,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资金、设备上保证其运用网络平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得以满足,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心理辅导能力、操作计算机和运用、维护网络的工作能力。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层面来说,自身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网络教育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及流于形式的错误做法。在具体实施工作中,应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咨询者、评估者的角色,帮助大学生主动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参与相关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正确引导,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方法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化解一对对矛盾,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并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实效性得以增强。

3.充分利用并整合现有的各种网络载体,构建相对完善的、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网络平台

当前现有的网络载体种类丰富,其中不少平台对大学生影响力不小,高校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工作时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网络载体并加以整合,构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且相对完善、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网络平台。其中网络平台构建应以提高大学生参与程度为目标,将当前大学生中使用比较普遍、影响比较大的相关网络载体进行整合利用,挖掘现有网络载体如手机微信、短信平台、QQ群平台、博客日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等的潜能,扩大覆盖面。利用手机微信、短信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时,可以点对点或者群发的形式进行正面信息传递,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以教育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构建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短信微信文化;利用博客日志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时,既可以利用现有的优秀博客,也可以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并对负面错误的信息加以过滤,共享具有积极教育意义,且对大学生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优秀内容,树立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利用QQ群平台进行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时,首先要建立学校或院系QQ群,将其作为信息活动场所,通过发送信息、组织讨论、正确引导,使正面思想、意见得到大学生共识,增强影响力;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时,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由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参与,开发集课程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并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答疑解惑。当然,在运用构建起来的相对完善有针对性的网络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工作时,还应加强规范和监督,建立网络自律和他律体制机制,结合学生个体实际,听取学生建议,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大学生担任博主、网评员、管理员等角色,组织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网络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个性和才华,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又实现自我价值,促进个性发展,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1]张东伟.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48.

[2]张晓明,段惠方.高校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路径探索[J].江苏高教,2013(2):116,117.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个性化政治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政治攀附”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