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医院三级医学计量站建设问题分析与思考

2015-02-10孙金海

医疗卫生装备 2015年6期
关键词:计量医学医疗

苏 澎,姜 涛,孙金海

军队医院三级医学计量站建设问题分析与思考

苏 澎,姜 涛,孙金海

介绍了军队医院三级医学计量站的运行现状,分析了军队医院三级医学计量站在计量工作、工作人员、计量设备和标准、日常工作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全员计量管理意识、稳定计量基本人才队伍、建立灵活的计量标准与机制、建立健全计量管理体系等建议,以促进军队医院三级医学计量站的发展。

军队医院;三级医学计量站;建设

0 引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过程与各种医疗设备越来越密切,医疗设备的有效性、精确度等都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状况,而医学计量是保证医疗设备准确、安全、有效工作的必要措施[1]。我国计量管理的迅速发展起于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颁布[2],1990年颁布的《国防计量监督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军事计量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3]。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军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级医学计量体系,但是作为计量工作在基层的直接体现者——三级医学计量站,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现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介绍如下。

1 主要问题

1.1 对计量工作的重视不够

医学计量事关医疗质量的关键问题,但目前医院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普遍存在计量意识、计量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对计量的监督管理和宣传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4]。一些医院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将视野局限于硬件设备的采购和管理,认为计量工作只是医学工程科(或设备科)的事情,与医院建设关系不大、对临床科室影响小,个别人把检定与检修混为一谈[5]。有的医院对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不主动向上级申请周期计量检定,只在技术监督部门检查时才申请计量检定[6]。思想决定行为,计量意识的淡薄必然导致日常工作中对计量工作的忽视,造成医疗设备精确度不够、检测结果出现偏颇等问题,产生的医疗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1.2 计量工作人员流动性大

医学计量几乎涉及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声学、化学等诸多学科,即使就单件医疗设备而言,其测试参数也较多[7],工作复杂且难度大。而中小医疗单位的三级医学计量站均无编制计量人员,大多由医学工程科(设备科)的工程技术人员兼职[8],或由聘用人员完成。这导致计量工作成为计量人员的“副业”,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保证;人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素质难以提高。为了培养计量专业人才,全国医学计量中心每年举办1~2期计量检定员培训班,但是由于部队精简整编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实际操作的计量工作者人员配备不够且变换频繁,很难满足每项检定标准有2位以上持证人员的要求,更难保证每年按质按量完成检定任务[5]。

1.3 计量设备和标准配备不足

当前,三级医学计量站计量器具配置不齐全的现象较为突出。据报道,现有计量器具只占标准数量的33%,特别是拟列入部队卫生装备强检项目的呼吸机、麻醉机、生化分析仪、无创血压检测仪等仪器,尚未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常用医疗设备诸如X线机、验光仪等也不能进行检测,无法为医疗护理工作提供质量保障[5,9-10]。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医疗设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来自不同国家、公司的同种产品型号多,结构、性能、软件操作等方面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11],这给我军传统的计量专业人员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考验与挑战。

1.4 同一化的标准与实际不符

根据规定,医学计量站的计量标准项目和数量依据医学计量站的等级而确定。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医院地理位置、编制体制、医疗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医院发展规模差异很大,医疗设备的数量、功能也差别明显。有的医院发展势态好、规模大,医疗设备数量多,很多常用设备的检定只能依靠上级计量机构;而有的医院发展势态一般、规模小,医疗设备数量少,这些医院要维持标准器具正常使用并且每年到总站溯源的经费太高,军区药检所的联勤保障就可以完成计量任务,撤标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12]。因此,不同发展规模的医院对计量标准的项目和数量的需求不同,同一化的扩标或缩标均不能很好地满足医院的实际需求。

1.5 日常工作管理缺乏规范性

三级医学计量站的工作人员大都是兼职人员,大医院基本由工程技术人员兼任,而大多数中小医院则多由护士或其他专业人员兼任,或者由聘用人员实施完成,从人员配备上弱化了对计量室的监管[13]。有些单位的三级医学计量站则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有的管理者不是专业人员,日常计量工作和档案管理很难做到规范处理,在没有专职或兼职的检查监督人员的情况下,执法监督力度很难得到保障[6]。计量站日常管理的缺失说明医院在计量管理体制上存在漏洞,未能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2 思考与建议

2.1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员计量管理意识

国家规定的60项117种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中,医疗卫生相关的达40项76种,分别占总数的67%和65%。积极有效地开展医学计量工作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保证医疗质量的要求[14]。医学计量质控工作需要各科室相互配合完成,医学计量室和医疗设备使用科室之间有效协调合作,将大大提高医学计量的工作效率。计量宣传教育是提升计量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举办各种讲座、深入一线科室宣传等形式,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医学计量相关法律、规定知识的普及和学习,把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计量意识和法制观念作为重点工作,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对计量器具的操作规程和维护方法也要进行讲解,从计量原理的角度阐述医学计量对医疗设备正常运行的影响,使医务人员从思想上提高重视程度。

2.2 加强人才培养,稳定计量基本人才队伍

人才建设是医学计量站建设的关键,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计量检测队伍是做好计量工作的前提。首先,要加强三级医学计量站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强化计量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时更新检测方法和技术,以适应医疗设备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保证三级医学计量站工作人员的稳定性,保障计量站应至少有1名全职工作人员,并作为计量室的直接负责人,对计量站的计量器具维护、检定周期安排等日常性工作进行统筹管理。最后,作为三级计量站,还必须加强计量工作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方面的教育,防止计量工作人员在常规化的工作环节中松懈。

2.3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灵活的计量标准与机制

作为三级医学计量站,其主要的任务就是服务于医院的医疗设备,为医疗设备安全有效地运行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因此,计量站计量标准的建立应紧密结合医院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医院当前医疗设备的类型和特点。针对大医院,上级医学计量站应协助其计量站及时更新或补充其常用医疗装备的计量标准[15],扩展计量站的检定范围,提高保障能力。针对中小医院,则可以适当减少计量标准的数量,减轻医院的维护和溯源的经济负担;对于比较偏远或驻地地方计量检测水平较高的医院,也应鼓励其开展军民计量检测共享机制,减轻负担,提高效率。只有通过建立灵活的计量标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医院,并且实现计量器具的优化配置。

2.4 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计量管理体系

加强医院三级医学计量站的管理,应该从制度建设和管理机构建设2个方面着手。计量管理制度包括医院医学计量管理委员会职责,医学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医学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抽检制度,医学计量器具使用、保管、维修制度等[1]。计量专业人员也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建立技术档案,包括计量专业人员的基本信息、计量专业培训记录、已获得的计量专业资格证等信息。为了督促计量专业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计量工作中,应建立切实可行的计量工作评价与奖惩制度。健全的管理机制是制度最终落实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也是医院对计量工作重视程度的直接体现。应由院领导担任医院医学计量管理委员会主任,体现医院决策者的关注,负责统领计量站发展;由医务处领导作为三级医学计量站的中层管理者,负责与计量站负责人共同规划计量站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由医学工程科或设备科科长担任三级医学计量站负责人,负责计量站的日常管理和运行。通过建立完整的三级管理体系,对三级医学计量站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全程管理,使计量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

(►►►►)(◄◄◄◄)

[1]秦敬红,李金玉,董飞,等.军区医学计量站面临的现状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3):143-144.

[2]白景中.要肩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J].中国计量,2011(9):56-57.

[3]刘皓.当代医学计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142-143.

[4]李咏雪,孙志辉,杨冬.浅谈军队医院医学计量三级站测量标准建设[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8):124-125.

[5]宋晓英,王晓坤,杨晓亚.计量是确保医学装备质量的重要技术基础[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4):118-119.

[6]熊钰忠,李刚,周啸.关于军队医学计量三级站达标建设的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10):124-125.

[7]刘皓.当代医学计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142-143.

[8]张晓玲,董旭,司清海.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1):130-131.

[9]孙莹.浅谈如何完善现代医院计量管理工作[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2):128,132.

[10]董飞,韩海建.军队医院医学计量工作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7):142-143,146.

[11]井凤燕.关于医学计量的思考[J].中国计量,2013(7):22,40.

[12]李辉,曲海燕,张祖进.医院医学计量工作的特点与难点分析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3):141-142,147.

[13]潘鑫.浅谈医学计量工作的现状及对医院管理的警示[J].活力,2013(14):29.

[14]杨立,马福红,赵云皓,等.二级医院如何做好医学计量工作[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63,72.

[15]谷爱梅,潘小军,汪雄炳.军队医疗卫生单位医学计量实践思考[J].海军医学杂志,2013,34(5):345-346.

(收稿:2014-08-02 修回:2014-12-14)

(栏目责任编校:李 影)

Establishment of third-class medical metrology station in military hospital

SU Peng,JIANG Tao,SUN Jin-hai
(Department of Medical Service,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hird-class medical metrology station was introduced in the military hospital,and its defects were analyzed in metrology,staff,device,standard,daily management and etc.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third-class medical metrology station in the military hospital,such as enhancing metrology management awareness,advancing personnel training,establishing metrology standard and mechanism and completing metrology management system.[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15,36(6):145-146,158]

military hospital;third-class medical metrology station;establishment

R318;TB9

A

1003-8868(2015)06-0145-03

10.7687/J.ISSN1003-8868.2015.06.145

军队计量专项(2011-JL3-009)

苏 澎(1988—),女,博士,主要从事卫生事业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supeng1224@163.com。

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苏 澎,姜 涛,孙金海)

孙金海,E-mail:sunjinhai2003@sina.cn

猜你喜欢

计量医学医疗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计量与测试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