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俊山教授从肝论治失眠临床经验

2015-02-09沈银河赵欢欢黄真花黄俊山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脉弦临床经验酸枣仁

沈银河,赵欢欢,黄真花,黄俊山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3)



黄俊山教授从肝论治失眠临床经验

沈银河1,赵欢欢1,黄真花1,黄俊山2*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3)

黄俊山教授从肝脏生理病理特点认识失眠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郁失疏、心神不宁或肝血亏虚,心神失养是肝脏病变导致失眠的主要病机。黄俊山教授临床辨证论治,将失眠归纳为肝郁型、肝亏型及肝郁血亏型三类基本证型,从肝论治,分别以松郁安神方、酸枣仁汤、松郁安神方合酸枣仁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黄俊山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依据。

失眠;从肝论治;临床经验

黄俊山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疾病具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随师门诊,深感导师辨治精准、疗效确切,现将导师黄俊山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失眠病因病机

失眠,古人称之为“不寐”“目不瞑”“不得卧”,是以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其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脾、肾等[1]。正如《灵枢·邪客》云:“卫气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黄俊山教授认为失眠的病机大多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位在心,但与肝脏关系最为密切。

古代医家关于肝脏与失眠的关系早有相关论述,如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不寐》中记载:“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认为思虑劳倦耗伤阴血,致心不藏神,肝不藏血,魂不归肝而失眠。陈士铎在《辨证录》中记载:“气郁既久,则肝气不舒,肝气不舒,则肝血必耗,肝血既耗,则木中之血不能上润于心”,认为肝郁会损耗肝血,致使肝血不足,心神失养而失眠。黄俊山教授在精研前人理法方药基础上,结合个人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肝脏病变导致失眠主要病机为:肝郁失疏,心神不宁:肝主疏泄,调情志,主一身之气机,若肝气条达,则气血调和,百病不生;若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司,则气血失和,魂不归肝,心神不宁而病不寐,该类失眠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实证;肝血亏虚,心神失养:肝体阴而用阳,肝藏血,血舍魂,若肝血亏虚,则魂无所依、神无所养而失眠,临床上多表现为虚证。因肝郁则气滞,气滞日久可生郁火,郁火暗耗营血,久之肝血必虚,进而表现为肝血虚的症状,故肝郁与肝血虚亦可互为因果。此外,肝体阴而用阳,若肝血亏虚,则肝之疏泄功能失司,气机郁滞,发展一定程度亦可出现肝郁的临床症状。因此,失眠日久患者亦可表现为肝郁血虚之虚实夹杂证。

2 中医辨证论治

黄教授根据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在精研前人理法方药基础上,结合个人多年的临床经验,将失眠从肝脏辨证论治,主要分为以下三类证型。

2.1 肝郁型(实证)

2.1.1 主要病机及治疗 肝主疏泄,调气机,畅情志。若七情过极,悖郁恼怒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则可影响肝之疏泄,致肝郁气滞,郁火上扰心神,心神不宁而失眠。该类失眠患者临床以实证多见,主要表现为失眠、急躁易怒、善太息、咽中如有物梗塞、胁肋胀痛、脉弦等。黄教授根据该类失眠患者病因病机特点,以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为法,以自创松郁安神方[2](甘松10g、郁金15g、玫瑰花10g、合欢皮15g、龙骨30g、珍珠母30g、夜交藤30g、丹参15g、酸枣仁15g)为基本方加减治疗,疗效确切。肝为刚脏,其气主升主动,易亢易逆,肝郁日久化火,上扰心神则表现为:失眠,两胁灼热、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在松郁安神方基础上酌加龙胆草、山栀子、牡丹皮等清泻肝火。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肝郁体质易生血瘀之质,瘀血内生,不通则痛,临床多表现为:失眠、两胁胀痛或刺痛,或胁下、少腹有肿块,情志抑郁,舌紫暗有斑点或瘀斑,脉弦涩;治疗在松郁安神方基础上酌加理气活血之品如当归、牡丹皮、赤芍。肝郁则气滞,气滞则痰阻,肝郁化火日久亦可炼液为痰,痰热上扰心神,临床表现为失眠、胸脘痞闷、不思饮食、痰多、舌苔黄厚腻、脉滑等,治疗在松郁安神方基础上酌加半夏、贝母、瓜蒌、竹茹清化痰热。

肝郁类失眠证型繁杂,但总以肝郁气滞为基本病机,或可兼夹郁火、血瘀、痰阻,可在疏肝解郁、宁心安神基础上辅以泻火、活血、化痰等治疗,根据证型,灵活运用。

2.1.2 临床病案 患者林某,女,46岁,主诉入睡困难、多梦2年余,于2012年4月10日就诊。2年前患者因感情问题而失眠,曾就诊于综合医院,起初口服艾司唑仑后睡眠改善,长期疗效渐差,终致无效。现患者仍入睡困难,每夜只能睡2~3h,伴烦躁易怒,口苦口干,纳可,二便正常,舌暗红,苔黄厚,脉弦细数。据患者舌脉症,辨证为肝郁化火夹瘀,治疗以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为法,辅以清肝泻火、凉血活血,方拟松郁安神方合龙胆泻肝汤方加减治疗,具体方药为:甘松10g、郁金15g、玫瑰花10g、合欢皮15g、龙骨30g、珍珠母30g、夜交藤30g、丹参15g、牡丹皮10g、龙胆草10g、黄芩10g、栀子10g、茵陈10g、车前子15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入睡困难较前改善,每夜能睡3~4h,烦躁、口苦减轻,仍多梦,口干,舌暗红,苔黄稍厚,脉弦细;上方去龙胆草、黄芩、栀子,加生地黄10g、天花粉15g,水煎服。三诊:患者入睡困难明显改善,每夜能睡4h以上,烦躁减轻,仍多梦,无口干口苦,舌暗红,苔薄黄,脉弦;上方去生地黄、天花粉、茵陈、车前子,酌加北柴胡10g、煅龙牡各15g。四诊:患者入睡困难、多梦均明显改善,每夜能睡5h左右,烦躁减轻,舌偏暗,苔薄微黄,脉弦。嘱再进服前方7剂巩固疗效。

2.2 肝亏型(虚证)

2.2.1 主要病机及治疗 《素问·五藏生成》云:“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解:“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黄教授认为,原本肝旺之人,如长期情志不畅,则郁火内生,灼耗营血,抑或体质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血不归肝,均可致肝血亏虚,魂无所依,神无所养而失眠,临床上多表现为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眼花、两胁隐痛、妇女月经量少、面、舌、爪甲色淡、脉细等;治疗以补血养肝、宁心安神为法,方用酸枣仁汤为基本方(酸枣仁15g、夜交藤15g、熟地20g、白芍15g、川芎10g、茯苓15g、知母15g、炙甘草6g)加减。血为阴液,血虚日久,阴不敛阳,虚阳浮越,上扰心神,则可表现为:失眠多梦,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颧红,胁肋灼痛,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治疗在酸枣仁汤基础上酌加天花粉、百合、生地等滋阴降火。血为气之母,血既能生气,亦能载气。故血盛则气旺,血衰则气少,故肝血亏虚日久,亦可发展为气血两虚之证,表现为:心悸失眠,伴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舌淡脉弱等症;治疗以酸枣仁汤合归脾汤方加减。

2.2.2 临床病案 患者陈某,女,24岁,主诉反复失眠、多梦10余年,于2012年3月9日就诊,就诊时症见早醒,每于夜间1~2点醒来,醒后难以续睡,伴头晕、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月经提前、量少、便秘、纳可、舌质偏淡、苔薄白、脉沉细等,辨证为肝血亏虚、心神失养;治疗以补血养肝、宁心安神为法,方选酸枣仁汤加减:酸枣仁15g、首乌藤15g、熟地20g、白芍15g、川芎10g、黄芪30g、茯苓10g、知母15g、炙甘草6g,共7剂。

二诊:患者早醒好转,头晕、乏力改善,大便已通,仍多梦,面色不华;治疗改茯苓为茯神10g,加龙骨、牡蛎各15g,共7剂。三诊:患者夜间可维持睡眠至4点左右,头晕、乏力较前明显好转,面部渐露光泽,无便秘,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嘱再服7剂巩固疗效。

2.3 肝郁亏虚型(虚实夹杂证)

2.3.1 主要病机及治疗 《医医偶录》云:“怒气泄,则肝血必大伤;怒气郁,则肝血又暗损。怒者血之贼也。”情志及肝脏疏泄功能对肝血的盈亏有着重要影响,黄教授认为肝本藏血,但肝郁日久,化火易怒,怒则动血耗血,使肝血难固。因此,肝郁日久失眠患者,随着肝血的暗耗,既可有肝郁实证的表现,又可兼夹肝血亏虚的症状,临床表现为:急躁易怒,胸胁胀痛,情绪低落,头晕眼花,唇甲色淡,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等;治疗当标本兼顾、补虚泻实,以疏肝解郁、补血养肝为法,方拟松郁安神方合酸枣仁汤方(甘松10g、郁金15g、玫瑰花10g、合欢皮15g、珍珠母30g、夜交藤30g、丹参15g、酸枣仁15g、白芍15g、黄芪30g、熟地20g、川芎10g、茯苓15g、炙甘草6g)加减治疗。

2.3.2 临床病案 患者刘某,女,27岁,主诉入睡困难、多梦、早醒1年余,于2012年11月18日就诊,就诊证见入睡困难,多梦,早醒,每于凌晨4时左右醒后难以续睡,伴情绪低落,易怒,白天头晕,面色不华,平素月经推迟,色淡,量少,舌质色暗,苔薄微黄,脉弦细;治疗以补血养肝、疏肝解郁为法,方拟松郁安神方合酸枣仁汤加减:甘松10g、郁金15g、玫瑰花10g、合欢皮15g、珍珠母30g、夜交藤30g、丹参15g、酸枣仁15g、白芍15g、川芎10g、茯苓10g、黄芪30g、熟地20g、炙甘草6g,共14剂。

二诊:患者入睡困难、情绪低落明显改善,每天可睡至5时醒来,头晕、乏力缓解,面色渐华,多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嘱继服上方7剂巩固疗效。

3 结语

黄俊山教授注重从肝辨证论治失眠,根据肝脏生理病理特点,首辨阴阳虚实,次辨气血及兼夹证,仔细审证,灵活辨证。治疗根据证型特点确立治法,遣方用药,随证加减,疗效颇佳。

[1]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7.

[2] 黄俊山,曾雪爱.松郁安神方对不同中医证型失眠患者血浆中5-羟色胺及多巴胺水平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1,52(24):2120.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09-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149);福建省卫生厅(Wzln201301)

沈银河(1987-),男,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疾病。

黄俊山(1958-),男,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疾病。E-mail:13950303767@163.com

R256

A

1673-2197(2015)04-0077-02

10.11954/ytctyy.201504036

猜你喜欢

脉弦临床经验酸枣仁
酸枣仁复配制剂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胃痛医案两则
闵晓俊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临床经验
清热利湿,凉血护阴法治疗银屑病四则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手脚冰凉,两张古方暖起来
方邦江教授治疗不明原因发热临床经验
酸枣仁黄酮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2种成分测定
蒙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
酸枣仁汤治疗甲亢失眠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