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创新、因材施教”与中学体育课改

2015-02-07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2期
关键词:原则中学新课改

郭 涛

(大庆市第三十六中学,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新形势下“创新、因材施教”与中学体育课改

郭 涛

(大庆市第三十六中学,黑龙江 大庆 163712)

1 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及教师教学现状

1.1 传统体育教学观

传统体育教学观过分强调课程结构,忽视课堂是灵活多变的客观体,只重视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们一般采用开始—基本—结束的教学结构,这种结构过分强调了课堂形式和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行为主体性。对教师而言,应该客观地看待体育教学观,体育课程不仅是一门体能上的训练,是培养人的心理健康,强健体魄的课程。体育课程不仅是授予学生健康的技能、知识,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运动能力,培养他们的坚强的意志力的教育,更是德智体美劳中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

1.2 传统下的教师教学现状

1.2.1 体育教学方法过于死板,重于形式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中学体育课基本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联系,课程教学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紧随其后,进行模仿和课后练习。如在体育课程中前期准备,体育教师采取固定思维教授学生,只是采取老套的课前热身和徒手操,如此反复没有体现新课标中创新。同时,没有正确发挥个体差异性在不同环境下所做出的反应,如何正确灌输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把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具体实施到新课标中,克服教学方法的刻板性。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形成的学生主动性缺乏,体育课程生气不足,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现阶段课改加以创新,克服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以创新、教学多主体全面发展,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1.2.2 先天性条件不足,体育设施不完善不同地区由于先天性条件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教学难以开展。场地器材充足是体育课程得以开展的前提,由于客观原因,例如天气阴云不断,阻碍了课外活动的进程,不得已转变原有的方式,改为自习。让学生失去了锻炼体能的机会。同时不少学校的活动场所应该符合国家质量规范要求,保障学生的安全。此外,体育器材应及时供应所需,避免严重不足的情况。因此注重体育设施的完善和针对不同环境下的学校采取相应对策。

1.2.3 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的自身素质是体现教学的重中之重,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亲其师,信其道,在新课改的教学灌输下,只有具备的良好的素质才能服务于社会,教导学生。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工程中,中学教育改革难以顺利开展,源于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滞后、教学结构、体制不完善和科研经验不足、教学理论中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整体进程。因此加强教师自身整体素质,加强创新思维观念及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体育教学的主要矛盾。

2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原则和方法

2.1 新课改下的新型体育教学原则

现阶段,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育原则包括三大项:系统整体性原则、综合复用原则和简便优化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具有系统整体性表现,通过体育教学方法,各个要素、子系统之间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整体效果。同时又相互制约,是系统与环境周围能量、信息的相互转换,遵循系统整体原则。只有仔细研究与探讨才能真正认识这一体育教学方法。综合复用原则是体育教学方法必须遵循的原则,它利用系统内部的元素或系统功能差异性及互补性,把若干个方法及系统相互结合与贯通。优化原则它揭示了方法进步的方向和发展趋势,一般情况下,教师贯彻使用简便性原则来给教学本身带来便利。同时这三种原则也体现了教学创新的思想,在创新领域针对不同情况因此施教,遵循教学目标发展各阶段教学目标。

2.2 新课改下的新型体育教育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新型的创新模式,以创新、因材施教、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提倡转移教学重点,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应变能力。由于教材的难度逐年递增,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入到传授和掌握运动技巧方向,加强学生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体育的基础知识能力和操作性技能。

同时可采取指导法和练习法这两种新型体育教学方法。指导法包括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分解法和预防、纠正错误动作法。练习法包括游戏、比赛、综合、循环、重复和变换练习法。教师带有启发性,讲解由浅入深,在体育课中大部分是让学生练习,着实对具体情况,随时提出要求并加以指导。例如支撑跳跃练习中提醒学生快步推手,奔跑过程中提醒学生如何放松及后蹬。教师通过有效的体育教育方法,在坚持贯彻新课改的制度下加大力度教育学生,使学生的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未来的领域发展得更为优秀。

3 重视各学科的理论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重视研究对象,提倡主体多元化

学校体育教育方法与各学科都有共鸣性,从体育教学领域扩展到各科学,打破单一对象,重视主体多元化,同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课堂与课外活动等之间多渠道、多方位、多手段全面共同发展。加强主体之间的联系,重视主体与学科之间的关系,避免单一看待问题。

3.2 重视学科的研究方法,扩展教育领域

改变传统的以单方面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领域来加强新课改的背景下的教育观,扩展教育体制的领域,发展教学事业的空间,注重学科的创新,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研究教学策略,激发认知动因、组织认知内容、安排认知方法的策略,实现最佳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接收式和活动式互相补充,灵活运用杜威所提出的儿童中心主义中的适当的教学和方法,促进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化。以学科课程为主,辅之以活动课程,让思想与行动加以结合,相互补充,注重创新,提倡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各个领域得以发挥的完善。

4 结 语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真正为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学科的创新正是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表现之一,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当今新型教育改革中需要探讨思考的。在不同学科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发挥德智体美劳各项异性,改变传统时期过于死板、重于形式的教育体制,提倡多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重视各学科在新课改的灌输下的创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育目标下的任务,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型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只有这样才能高效,高素质地使中学体育课程改革落于实处。

[ 1 ] 郭小刚.论如何让中学体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绽放新的精彩[ 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8):121-121.

[ 2 ] 张海灵.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分类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6):45-48.

[ 3 ] 邹东敏.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教法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2014,(14):181-183.

[ 4 ] 吴月亮,杨焕峰.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4):127.

[ 5 ] 谢倩.论新课改视角下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地位的演变[ J ].科技视界,2013(32):193-194.

2014-12-27

郭涛(1973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与理论研究、足球教学与训练。

G807.2

A

1674-151X(2015)02-086-02

猜你喜欢

原则中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减负问题研究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