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足”更要“知止”

2015-02-06本刊评论员

红土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周永康莫大私欲

本刊评论员

“知足”更要“知止”

本刊评论员

“知足”是对私欲的自我控制;“知止”则是对私欲的自我战胜。没有“知足”的控制,就不可能有对私欲的战胜。做人做事要懂得“知足”,更要善择“知止”。

自古以来,“知足”和“知止”受到人们的尊崇。早在1919年,弘一法师曾给他的好友夏丐尊写了一幅字,即“知止”,告诫他的朋友一定要懂得“知止”的道理。陕西汉中张良庙里有两块石碑,一块刻着:“送奉一椎”、“辞汉万户”,另一块刻:“知止”。两块石碑合起来就是一幅对联,说的是张良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天下初定,他便托病隐退。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因懂得“知止”,得以保全性命。这两则小故事,阐明一个深刻道理:懂“知足”善“知止”是多么重要。

心态上懂得“知足”,操守上善择“知止”,这既是一种美德,又是一种智慧。纵观古今历史,许多伟人和英雄人物,为国为民挺身而出,顺势而为,取得了丰功伟绩,受到人民尊敬,但他们同时在事业和人生的转节点懂得“知足”和“知止”,使自己永葆名节,流芳千古。战国时期,“一代商圣”范蠡离楚投越,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一雪会稽之耻,被尊为上将军。然而,范蠡功成名就之后,能“知足”,更懂得“知止”,到了齐国隐姓埋名,隐居海边,开荒种菜,置产经商,仗义疏财,智以保身,成名天下。晚清重臣曾国藩,在攻破天京,平定太平军后,威震天下,当时部下劝他发动兵变,举湘军起事,自立为王,但曾国藩严词拒绝,并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只自知”的诗句,解散湘军,自削兵权,斩杀羽翼,以释清廷之疑,保全了晚节,也换得了曾家子孙后代的平安。封建社会的官吏能在人生转节点上做到“知足”和“知止”,我们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做得更好。大家都很熟悉的内蒙古阿拉善盟政协副主席苏和、曾任地委书记的杨善洲,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钻进大山沟,抡镐开山,造林绿化,福祉子孙。时至今日,他们的“知足”精神和“知止”智慧,广受人民赞颂。

在私利纷繁、名欲乱心的现实中真正做到既懂“知足”,又善“知止”,并不容易。盘点近年腐败案例,可以清楚地看到,凡是大贪者都是胆大心贪,不“知足”不“知止”,大有满盘皆收、赢家通吃的心理冲动,总想以贪之欲占尽天下大小之利。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古人的话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事实正是如此。不久前被判无期徒刑的周永康,就是典型不“知足”不“知止”的大“老虎”。他从一个石油战线的普通技术干部,一步步晋升到党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但他并不满足,滥用职权,为他人谋取私利,收受巨额贿赂,泄露国家秘密,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然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官位再高也没有铁帽子,像周永康曾经身居高位的大贪官,在反腐风暴中也逃脱不了人民审判的可悲下场。这正是古人所云:“高飞之鸟死于贪,深潭之鱼亡于饵”。

常言道:“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当懂得“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三尺”的深刻道理,去私心,少欲望,懂“知足”,善“知止”。如此甚好。

(潘孝猛执笔)

猜你喜欢

周永康莫大私欲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七)
给你莫大勇气的神回复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足
回声
希腊神话的内在文化精神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 老老实实做人 干干净净干事』等文中引用
黄之锋等人上诉申请被批准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利用影响力受贿 周永康妻儿侄相继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