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 《全元散曲》 看元人的金钱财富观

2015-02-05刘丽颖

文教资料 2014年30期

刘丽颖

摘   要: 作为元代最重要文学体裁之一的散曲,充分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状况与元人生活面貌。《全元散曲》中涉及金钱财富的散曲,语言直白坦荡,可见元人对待金钱财富的一般态度。按对金钱财富的渴求程度,归纳了唯金钱是图、挥霍钱财以享乐、对金钱财富淡漠等三类主要的对待金钱的态度,并分析了不同金钱财富观念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全元散曲》    金钱财富观    道教文化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致力于“义利之辩”,追求道义,视金钱如粪土;管仲“衣食足然后知荣辱”,肯定了财富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挥金如土以求快意人生。金钱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但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却不尽相同。元散曲以其直切俚俗的文字呈现了元人对待金钱的态度。

一、从《全元散曲》看元人对待金钱财富的态度

(一)唯金钱是图

《全元散曲》中有两类“唯金钱是图”的人物形象,一是妓女,一是“娘”。《全元散曲》中涉及妓家的曲子为数不少,既有咏妓、赠妓的曲子,也有表现妓家女贪财无情的曲子。如:

无钱难解双生闷,有钞能驱倩女魂,粉营花寨紧关门。咱受窘,披撇见钱亲。

沾花惹草沙中俏,傅粉施朱笑里刀,劝君莫惜野花娇。零落了,结果许由瓢。

曾瑞【中吕·喜春来】《妓家》

花刷子拽大权,俏勤儿受熬煎。又待趁风流成就了好姻缘,又待认没幸看钱面。

爱贤,爱钱,两件儿都从伊便。爱贤后谁强如李亚仙,爱钱把冯魁缠。敬富嫌贫,贤愚不辨,想苏卿也识见浅。当时你眼前,若选,谁后似双知县。

曾瑞【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劝娼》

古典文学各类体裁中不乏咏妓之作,文人笔下的妓家女,多至情至性者,虽坠入风尘,却少铜臭味儿,而这几支散曲中的妓女形象却是嫌贫爱富,只见钱亲,两首散曲均从从嫖客视角出发,以浅白的语言展露了妓家女“唯金钱至上”的金钱观。

宋方壶有【南吕·梁州】曲一首:“一更里酒酽花浓,半夜里如鱼似水,呀!五更头财散人离。你东,我西。一番价有钞一番睡,旋打算旋伶利。将取孛兰数取梨,有甚希奇?”语言更加直白浅陋,将贪财冷酷的妓家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除妓家女外,《全元散曲》里有些散曲中“娘”的形象也是贪财好利的,这类散曲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控诉的声音和力量却是巨大的。

首先,从对“娘”的称呼上,可窥“娘”贪财的一般面貌。这几支曲子中,称“娘”为“爱钱娘”是很常见的。如:

这厮不通今古通商贾,是贩卖俺愁人的客旅。守着这厮愁闷怎消除,真乃是牛马而襟裾。斗筲之器成何用,粪土之墙不可圬。想俺爱钱娘乔为做,不分些好弱,不辨贤愚。

王氏【中吕·耍孩儿】

其次,即使不直呼“爱钱娘”,“娘”与“钞”也常一起出现,像“不使钱恁娘嗔,使了钱俺那耶打”、“双通叔你自才学,我揣与娘通行钞”等句。

再次,从内容上来看,这些散曲中“娘”的形象对子女毫无慈爱之情,对女儿的幸福与否漠不关心,视女为换取钱财富贵的工具。王氏【中吕·三煞】对此描写深刻:

娘呵你好下得好下得!忒狠毒忒狠毒!全没些子母情肠肚。则好教三千场失火遭天震,一万处疔疮生背疽。怎不教我心中怒?你在钱堆受用,撇我在水面上遭徒。

《全元散曲》记载:“王氏,大都歌妓。生年、里籍均不祥。”这是一支女儿视角的散曲,控诉“娘”弃卖亲女的狠毒。曲中直抒对“娘”全无子母情肠的怨恨,甚至诅咒为富贵陷“我”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的“娘”生烂疮遭雷劈,可见怨恨之深,娘毒之甚。

同样揭露“娘”唯金钱是亲的散曲还有无名氏的【中吕·满庭芳】:

娘毒似蝎,无钱撒撇,有钞和协。突柱门不律头天生劣,不肯输半点亏折。才有钞不须用税说,但无钱枉废了唇舌。不见钱便无亲热,把冷鼻凹嘣者,谁敢问俺娘赊。

这支曲子对“娘”爱财、贪财、对金钱锱铢必较的形象刻画的非常形象生动,曲子中的“娘”,唯钱是亲,对亲情没半点热情。

(二)挥霍金钱以享乐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儒家承认向往金钱富贵是人的天性,但强调要取之有道。

《全元散曲》中的有些散曲表现了元人对金钱财富的肯定,“透闺阁,俏名儿都识郑元和。老来犹占排场坐,劝不的哥哥。无钱也怎过活?相识每嗑,推不动花磨。朱颜去了,还再来么?”。虽然肯定金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但是这些人不汲汲于赚取金钱,不致力于积累财富,而是追求及时行乐,如:

有一等积书与子孙未必尽收,有一等积金与子孙未必尽守,我劝你莫与儿孙作马牛。今日个云生山势巧,来日个霜降水痕收,怎敖得他乌飞兔走!

无名氏【正宫·倘秀才】

这三支曲子或劝人不吝金钱,倾囊换酒,或宣扬活在当下,追求自我,肆意人生,表达的都是只争朝夕的现世行乐思想,这种金钱财富观本质上是利己的,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生命力,追求自我的实现但与人无害,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不为金钱所累,不被财富羁绊的金钱财富观,可说是一种人生智慧。

(三)淡漠的金钱财富观

《全元散曲》中有很多表达看淡名利的散曲,如朱庭玉的【仙吕·后庭花煞】:“不留心名利场,且潜身安乐窝。一度兴一度废,一尺水一丈波。住挣罗,随时达变,得磨陀处且磨陀。”曲子有强烈的富贵浮云、人生莫测,从而但求适意的思想,“贵适意”的人生观是淡漠的金钱财富观的表现。

“贵适意”三个字在《全元散曲》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三个字几乎可以说是元一代士人淡漠仕途后的人生追求的概括。闲淡安贫,于田园青山之间自得其乐便是这一类人追求的生活状态,且看一首散曲:

有一片冻不死衣,有一口饿不死食。贫无烦恼知闲贵,譬如风浪乘舟去,争似田园拂袖归?本不爱争名利。嫌贫污耳,与鸟忘机。

马致远【般涉调·哨遍】

不争名利,不饰边幅,与自然为伴,享山林闲趣,没有敛财攀富的欲望,只有安然恬淡的悠哉。对金钱的淡漠使人归于自然,归于简淡。

除此之外,有反映“富贵天定”思想的元散曲,如【中吕·普天乐】《财》:“一瓢贫,千钟富,是天生分定,何必枉图?锦步障,黄金坞。狗苟蝇营贪不足,为妻儿口体区区。君家饱暖,他人冻馁,于汝安乎?”;有些散曲也反映“钱能致祸”的思想,像“珊瑚树,高数尺,珍奇合在谁家内?便认做我的,岂不知财多害已,直到东市方知。则不如醉还醒,醒而醉”。这些对待财富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元人复杂的金钱财富观。

二、形成多种金钱财富观的原因

同一时代背景下,形成差别如此之大的金钱财富观,原因是很复杂的。

一方面,元代商业的发展使元代许多原有的都市恢复了繁荣,作为元朝首都的大都,商业活动频繁。随工商业繁荣而发展起来的教坊、乐户、戏园,城内外皆有,这样,都市带有明显的消费性商业城市的特色。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对金钱的占有意识更为强烈,而其结果却并不是财富均享。财富集中在少数贵族手中,贫民生活艰难,散曲《叨叨令》:“有钱的贩米谷置田庄添生放,无钱的少过活分骨肉无承望;有钱的纳宠妾买人口偏兴旺,无钱的受饥馁填沟壑遭灾障。小民好苦也么哥!小民好苦也么哥!便秋收鬻妻卖子家私丧。”百姓小民忍饥受冻,甚至贫苦到鬻妻卖子的境地!钱财占有的多寡使人的生活境况天差地别,对钱财占有甚少的人必然十分渴望金钱。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讲究“经世致用”,对待金钱的态度是“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士人们秉承着儒家文化思想的精髓,在汲汲于求取功名,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的同时,坚持操守,“贫贱不能移”,不以富贵,不以贫贱,对金钱富贵淡漠无求。况元一百多年间,科举时兴时废,这对未经朝代更迭、但幼习儒业的儒士来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都成了难以实现的理想,与科举繁盛的宋朝相比,元代儒士的地位明显下降。“士志于道”,渴望实现理想的强烈心情与实现理想的机会的渺茫形成巨大的落差,文人心灰意冷,或沉湎声色,纵情享乐,享乐型金钱财富观的形成一部分源于此;或退隐避世,与清风朗月为伴,淡视金钱财富,处之泰然。

最后,道教文化对淡漠的金钱财富观念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道教在元代盛极一时,晚晴罗浮山道者陈铭珪有言:“道教之兴,以元为盛。”①道教主张“道法自然”、追求“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这些主张与元代文人对仕途心灰意冷的心态契合,既儒业不通,则不如学道,《全元散曲》中有反映元人求道的散曲,如:

倒玉莲,散金钱,先生醉骑鹤上天。月影婵娟,霞袂翩翩,即我是神仙。入蓬莱行见桑田,看梅花误入桃源。溪头卖酒家,洞口钓鱼船。专,唱我会真篇。

张可久【正宫·寨儿今】《桃源亭上》

张可久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可说最能代表元代知识分子的心态了。这散曲反映了在道教思想的影响下士人淡漠的金钱观。

可以说,道教思想平衡元代文人儒士仕与隐的矛盾挣扎心理,引导士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返璞归真,一定程度上使元代文人清静寡欲,成为元代文人的精神寄托。

总结

散曲脱胎于民歌俚谣,语言是直白的,表达是直接的,内容是接近生活的,最能展现时代背景下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元代特定的社会状况与元人所处的不同阶层,导致元人形成差别迥异的金钱财富观念。《全元散曲》收录最具时代代表性的散曲,透过这些散曲来分析、总结、归纳元人对待金钱财富的态度是可靠的,是能够真实反映元一代人的金钱财富观念的。

注释:

①陈铭珪.长春道教源流(卷一).严一萍,编.道教研究资料(第二辑).中国台湾艺文印书馆,1974:1.

参考文献:

[1]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

[2][明]宋濂等撰.元史.北京:中华书局,2000.

[3]史卫民.元代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李斡.元代社会经济史稿.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5]么书仪.元代文人心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6]刘永海.元代道教史籍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