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侧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

2015-02-03余春富蔡祥春张跃林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36期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安全性疗效

余春富+蔡祥春+张跃林

[摘要] 目的 评价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 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掌侧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背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变化情况。 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P<0.05)。 结论 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操作简单,骨折愈合时间短,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关键词] 掌侧入路;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031-03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1],致伤原因多为外力引起,骨折的损伤范围在桡骨远端2~3 cm内,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2]。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端移位比较大,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就要采取手术治疗。临床上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通常根据骨折的部位及类型选择掌侧入路及背侧入路[3-4]。本研究探讨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36~65岁,平均(62.2±7.8)岁;致伤原因:跌伤31例,交通伤29例,运动伤5例,其他原因3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性骨折5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X线拍片和腕关节三维CT检查确诊,骨折按AO分类分为B型和C型:其中B2型5例,B3型8例,C1型12例,C2型14例,C3型29例。对照组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36~65岁,平均(62.3±7.7)岁;致伤原因:跌伤26例,交通伤21例,运动伤3例,其他原因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43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X线拍片和腕关节三维CT检查确诊,骨折按AO分类分为B型和C型:其中B2型4例,B3型7例,C1型10例,C2型11例,C3型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患者采用掌侧入路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取全麻或臂丛神经局部麻醉,仰卧位,患肢外展,常规止血带止血,前臂完全旋后置于手术台上。于前臂远端做一切口,经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间隙进入,桡侧屈腕肌向尺侧牵拉,桡动脉向桡侧牵拉,显露旋前方肌,剥离部分肌肉,显露骨折断端。扩大切口超过腕横纹,切断部分腕横韧带,纵向牵引撬拨复位,尽量使桡骨远端长度和骨折面恢复平整,恢复掌倾角、尺偏角和下尺桡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将塑形的T形钢板置于桡骨远端掌面,通过拉力螺钉将钢板固定于桡骨。透视检查骨折复位和关节面情况良好后,依次由尺侧至桡侧、由远及近固定锁定螺钉。将皮瓣向桡侧牵拉显露桡骨茎突,将弧形钢板贴附于桡背侧,植入锁定螺钉,再次透视确认无螺钉进入关节腔。被动活动腕关节,检查固定的稳定性并排除螺钉误入关节间隙的可能。确认无异常后修补旋前方肌,逐层缝合切口。

对照组患者采用背侧入路手术治疗,患者选择桡骨远端背侧入路,自腕背Lister结节向近端延伸80 mm左右。向桡侧牵拉到合适位置后切开部分关节囊,充分显露桡骨背侧关节面及骨折断端。探查掌侧的碎骨块,骨折复位,清洗消毒,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术后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变化情况(包括掌倾角、尺偏角、掌屈、背伸、旋前、旋后、桡偏、尺偏、握力、桡骨短缩、关节面骨折块台阶)。腕关节功能按照Gar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从残留外观畸形、患者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并发症等方面综合评价评分,具体为:优<2分,2分≤良<9分,9分≤中<21分,差 ≥21分;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的比较

所有患者伤口均在Ⅰ期愈合拆线,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变化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5.5±2.4)个月,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8.2%;对照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5~10个月,平均(7.2±2.7)个月,骨折愈合优良率为69.2%;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9%,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P<0.05)(表4)。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好发于老年女性,多为间接暴力致伤[5-6]。临床类型主要包括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巴尔通骨折(Barton骨折)。骨折远端可以向背侧或桡侧移位[7-8]。对于骨折移位比较大或粉碎性骨折等,通常保守治疗不能达到复位的目的,且很容易出现骨折的畸形愈合,故临床上多建议采用切开复位治疗[9-10]。临床医师根据患者骨折移位的不同,采取经掌侧或者背侧手术治疗[11-12]。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稳定骨折类型中,多数骨折粉碎较严重,其中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患者比较多。而背侧皮质在压应力的作用下,粉碎、压缩等损伤严重,对于背侧入路手术定位有很大的干扰,且很容易合并背侧软组织合页及伸肌腱的鞘管的完整性,容易出现术后软组织损伤,术后功能锻炼也受到影响[13-14]。而且在桡骨远端背侧放置钢板,会影响背侧的解剖结构,很容易破坏拇长伸肌腱的骨性管道结构[15]。

本研究结果发现,掌侧入路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均优于背侧入路组,临床疗效显著,与陈昌红等[16]的研究相近;研究还发现,掌侧入路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背侧入路组患者,且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与背侧入路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掌侧入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背侧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说明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相对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创伤较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对术后的早期愈合有一定促进作用。余建文等[17]的研究发现治疗的优良率达91%,效果明显可靠,与本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单,骨折愈合时间短,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强,马信龙,马宝通,等.LCP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3):249-253.

[2] 郭雅娣,闵捷,李峻,等.单一锁定加压钢板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3):235-236.

[3] 马广山.掌背侧联合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效果观察[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3):365-366.

[4] 伏治国,张曦,董启榕,等.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6):532-535.

[5] 张林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J].临床骨科杂志,2012, 15(2):209-213.

[6] 陈刚,廉凯,崔露,等.数字骨科技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的放置定位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607-612.

[7] 曾庆敏,卢伟,刘德昌,等.背侧双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2):127-130.

[8] 杨琳.经掌侧入路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55-156.

[9] 张屹,杨拓,李辉,等.掌侧与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22):3560-3566.

[10] 官应华,罗和兵,裔式坤,等.掌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对比[J].浙江医学,2012,34(11):937-939.

[11] 韦旭明,孙振中,宋骁军,等.经皮微创和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2):141-145.

[12] 韦旭明,孙振中,芮永军,等.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11):1006-1009.

[13] 陈长青,陈蕊,伦保国,等.两种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40例效果比较[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 25(3):22-24.

[14] 李连华,王浩,张妍,等.假体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桡骨头Mason Ⅲ型骨折效果的系统评价[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9):44-48.

[15] 曾峥,王冰,杨江,等.掌侧入路斜 T形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14,(9):712-713.

[16] 陈昌红,周荣魁.掌侧和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3, 26(2):131-133.

[17] 余建文,颜屈伦,张亚,等.临时外支架使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J].当代医学,2012,18(33):88.

(收稿日期:2014-09-12 本文编辑:郭静娟)

猜你喜欢

桡骨远端骨折安全性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与中药熏蒸治疗效果分析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