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与证书对应情况的调研分析

2015-02-02王葳蕤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5期
关键词:双师专业技能双师型

王葳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河南省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也强调 “重点建设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依托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和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加大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力度,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置职业教育师范专业。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支持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提高‘双师型教师技能操作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聘任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及具有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

由此可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已成共识。但究竟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目前大体上有两种定义:一是强调证书,认为“双师”就是“双证”,即“教师证+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证”;二是强调能力,认为“双师”就是“双能力”,“双师”应具备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教学的能力。

真正有实践意义的“双师型”教师应如何界定?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应如何认定?针对这些问题,洛阳市职业与成人技术教育研究室选取洛阳旅游学校、洛阳市第一职业高中、洛阳服务外包学院作为研究试点学校,就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与证书对应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形成了一致的有一定创新的观点。

一、调研情况说明

1.典型的调查对象

洛阳市第一职业高中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洛阳市旅游学校是河南省重点职业学校,洛阳服务外包学院是普通职业学校,三所学校都是公办学校。在洛阳市的中等职业学校中,这三所学校办学历史长,现有规模大,近年来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处于领先地位,可以代表洛阳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三所学校是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中师资力量相对比较雄厚的,从人数到结构比例都有代表性。

2.切合实际的调研方法

课题组深入三所学校开展调研,首先从调研目的出发,科学设置调查表格,仔细核对,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合理分工,对数据进行列表统计,召开分析研讨会议,讨论并得出结论。最后,课题组查阅资料,进行理论研究,结合三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展开反思,印证结论。

二、调研数据及分析

1.三所学校教师“双证”情况调查分析

①数据列表

②数据分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职称层次较低,中级职称人数比较少,高级职称教师更是稀缺。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达到中级的人数不算少,但达到高级的比较少。因此,“双师型”教师对“双证”的要求定为“兼有中级教师职称、高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比较符合实际,能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2.三所学校教师“双能力”情况调查分析

①数据列表

②数据分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市中职学校的专任教师中能兼任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或兼任文化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的人数占有相当比例,真正缺少的是能兼任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课的人。这个数据也反映出目前中职学校专业技能课教学薄弱的现状。因此,“双师型”教师对能力的要求以“能兼任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或专业理论课教学”为宜。

3.三所学校“双证”与“双能力”对应情况调查分析

①数据列表

②数据分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双证”与“双能力”对应考虑,“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以“能兼任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兼有中级教师、高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为宜,这比较符合我国当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双证”与“双能力”对应的现实情况。

三、研究得出的结论

1.“双师”的要求应既重证书,又重能力;没有证书要求,缺少考查依据;没有能力要求,难以实际应用。所以“双师”应既有“双证”,又有“双能力”。

2.中职学校“双证”的要求以兼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和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宜。这样的要求符合目前中职学校发展的实际,对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实际意义。

3.中职学校“双能力”的要求以兼有文化基础或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教学能力为宜。这样的要求能起到提高中职教育专业技能课教学质量的作用,能提高学生实际专业技能,从而解决当前中职教育与企业岗位脱节、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

4.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必须定期考评和认定。考评和认定要结合教师的实际工作岗位,要考核其教学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要坚持对“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经历的要求,把每两年必须到企业实践两个月作为认定的前提条件。

四、建议

1.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

①制订指导中职教育发展的文件时,要明确目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和内涵,建立科学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

②要用阶段性发展的眼光看待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和标准。对“双师型”教师的诠释要随中职教育的发展而定,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始终引领中职教育的发展。

③教师的专业技能证书要有权威性的认证部门,要注意对这些认证部门认证工作的检查管理,保证证书的含金量。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双能力”制订统一的考核标准,委托教育人事部门或师训部门定期进行考核。

④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政策要向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倾斜,要有明确具体的条款体现“双师型”教师优先的原则,以激发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励中职学校广大教师加强学习、加强企业实践的热情。

2.对中职学校的建议

①以实用的原则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含义,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明确整个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

②真切了解学校教学问题的症结,了解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推动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为学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条件。

③正确理解上级政策,了解教师心理,从学校实际出发,制订奖励性的政策,调动教师进修学习和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培养能推动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双师型”教师。

④制订学校“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纳入学校人事管理体系,健全“双师型”教师管理档案。针对“双师型”教师能力问题,建立一个专门的考核体系,制订“双师型”教师文化、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教学能力考核办法。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请企业专家参与,组织对教师专业技能进行专门考核。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了一支证书与能力完全匹配、协调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衔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素质全面、技能过硬的实用人才。中职学校要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进入职业院校开辟绿色通道,鼓励教师在企业和学校间的有序流动,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评估、奖惩管理机制。

(责编 周继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师专业技能双师型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