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小学美术教室的美育功能

2015-02-02贾燕萍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教室

贾燕萍

小学美术课程以对视觉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而美术教室环境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潜在课程,对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艺术修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美术教室的环境创设对于小学生美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室环境创设上应该力求以人为本,教育为本,以环境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动力,并且在美的氛围中使其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实现美育目标。教师必须努力尝试,以新的观念和做法,致力于教室情境的设计,突破教室设计常规,营造一个学习的家,使教室成为一个适合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理想情境。我们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每一个角落,投入感情,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给小学生一种高品质的文化享受,充分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

美术教室环境创设最根本的原则是美育与自然美相互融合,充分展现美术课程的特色,凸显视觉性。教师要将环境创设与美术课程紧紧融合,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个角落,在环境创设中体现形式美、色彩美,注重综合性、整体性,在装饰风格上力求自然、亲切,彰显个性化、特色化的审美环境。通过有效开发与充分利用美术教室优美的环境优势,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在环境创设与美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名副其实地成为与环境互动的主人。学生只有亲自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才能真正地融入环境,才能使环境充满生机和活力。美丽的、多元的、富有情调的美术教室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自由创作的契机。教室里的绘画作品、陶艺作品、民间美术作品、剪纸作品、工艺作品、手工制作及废旧材料制作的物品等为全体学生提供了随机创作的题材。有些原本不起眼的自然物,成为师生艺术想象和审美创造的重要素材。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使美术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显露出精巧的设计、精心的装点,使得教室的环境美丽宜人,散发出艺术的气息。而在师生不断地收集、观察、设计、创作、欣赏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发展,审美素养得到了提升。

在拥有优美的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是环境创设的灵魂。精神环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环境,是一种隐形环境,教师的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水平、职业行为是精神环境的核心。

我们美术教室的墙壁上镌刻着“世界是美的”,它在无声地提醒:这里,是美的世界、爱的沃土、爱的乐园……教育者要有能力包容学生所有的需要,并且要在温暖的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拥有被爱、被关注、被呵护、被尊重的快乐体验,在给他们美感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在美术课堂上,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每个人的想法和创造都会得到尊重,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会被肯定和接纳,他们创造的快乐会被分享。

美育环境创设的过程即教育的过程。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抓住艺术特色,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富有亲和力的环境。同时,让学生抓住实践过程中的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美术作品。只有充分发挥环境中美育的功能,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编辑  于萍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教室
“313”教室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