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育走“适合”之路

2015-02-02李发兆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师德学校课堂教学

李发兆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我校高扬“适合的才是合适的”教育理念,认真落实生本思想,努力促成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向相结合,不断满足学生全面及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多样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焕发出新的办学活力。

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

营造民主、尊重的氛围。我校开展“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文化建设”和“基于学生‘主体学习的课堂教学文化建构”的研究与实践,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包括建设有精神、有灵魂的学校文化,营造有心理安全感和情感归属的课堂氛围,构建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及建立合作友爱、互勉共进的同学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表达、去学习、去探索。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我校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高效轻负”的教学之路,打造充满爱意、体现快乐的高效课堂,同时,注重开展一些人人都愿意参与、都喜欢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智见乐。

搭建各种不同的平台。学校积极创设条件,广泛开展体育、艺术、科技、人文、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并把学生活动的照片、作品和先进事迹通过学校的橱窗、墙壁、走廊、楼道、教室等地方展示出来,让有不同潜质的学生都能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展示自我。

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学校秉持“教育的使命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创新性教学策略:一是营造教学氛围,提供创新舞台;二是强化自主思考,鼓励主动创新;三是训练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四是重视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五是重视意志磨练,培养创新个性。

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把“高师德”作为提升教师思想素质的首要目标来抓。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师德月”活动和师德专题学习、培训,表彰师德标兵,树立榜样,使全校教师进一步明确师德规范,理解高尚师德的内涵,勉励自己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既重言传,又重身教。

把“宽学习”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路径来推。一是向专家学习,把受到的启发与借鉴应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二是向书本学习,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赏名著,诵经典,做智慧型老师;三是向学生学习,在学生中发掘教育资源;四是向同伴学习,同伴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把“善反思”作为提升教师“教学力”的常规要求来管。我们要求老师以课例为载体,重点围绕“四教”来反思,即为什么教,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反思;教什么,依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进行反思;怎样教,依据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反思;教的怎样,依据反馈与评价进行反思。

把“重合作”作为提升教师团队“整体力”的重要手段来促。我们充分发挥备课合作团队、课程开发团队、课题研究团队在课堂教学改革、学生个性化发展、同类问题研究中的作用,使教师在团队合作中实现信息共享、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反思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凸显团队合作对于教师发展与学校教育改革的价值。

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我校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学校课程管理运行机制,以“适合的课程、适合的教学、适合的评价”为总体思路,努力建构和整体优化教学体系。

在“适合的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强化必修课的主导性,突出校本课程的特色性,增加选修课程的自主性,拓展活动课程的多样性。学校采取固定和增加课时、指定选修、增强师资力量、增加物质条件等办法加强和支持校本课程。在“适合的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主体性、多样化、个性化”教学,让学生爱学、乐学。在“适合的评价”创新方面,我们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及时准确地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客观地反映和鉴别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是21世纪人类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学校教育要有助于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使今天的青少年在未来生活中更加文明、更加科学、更加幸福、更加美满。

编辑  于萍

猜你喜欢

师德学校课堂教学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学校推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