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可达龙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应用

2015-02-01郑春风许玉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静脉炎局部静脉

郑春风 许玉娟

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可达龙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应用

郑春风 许玉娟

目的 观察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在预防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商品名:可达龙)药物所致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8例使用可达龙发生静脉炎的患者, 运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质量控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实施控制6个月后, 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71.84%下降至23.7%, 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降低可达龙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减轻患者痛苦, 提升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炎

可达龙是一种高效而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由于其对血管刺激性大, 尤其长时间滴注,易引起静脉炎, 穿刺点或局部皮肤出现疼痛、酸、麻、红肿或水肿, 局部条索状改变, 严重时发生周围局部溃烂。PDCA循环管理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世纪年代初提出的, 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管理, 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1]。2014年9月~2015年2月,本科采用持续质量改进PDCA循环管理控制可达龙静脉给药过程中所致静脉炎的问题,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8月本科使用可达龙药物静脉滴注的患者共206例, 发生静脉炎的患者148例,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斑、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2]。

1.2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质量控制,具体如下 。

1.2.1 计划阶段 ①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实施改进方案、预期目标、效果评价及完成期限。加强教育及培训, 培训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常用剂量、浓度、不良反应及用药的注意事项。②分析发生静脉炎的原因:a.药物浓度过高, 静脉注射维持时间长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b.护理人员静脉技术缺陷、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及固定方法不当;c.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巡视不及时, 液体外渗、静脉炎未及时观察发现;d.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易脆、管腔狭窄;e.重症患者如休克、脱水患者, 血管通透性增加,易发生静脉炎;f.宣传力度不够, 患者肢体体位摆放不对、患者静脉有异常时, 未及时通知护士;g.护理工作繁忙, 人员不足无法顾及。

1.2.2 实施改进阶段 ①制定护理常规规范操作流程, 组织培训留置针穿刺技术, 严格无菌操作, 遵守技术规范, 避免因操作失误引起静脉炎。②选择合适的血管, 首选中心静脉给药, 如果外周血管给药, 应选上肢充盈、弹性好、易固定而且粗大的静脉, 避免下肢用药, 因人体下肢的静脉瓣多,血液回流慢增加堵管的可能性[3]。③采用留置针双侧血管交替输注, 每6~8 h更换注射部位, 用4~5 ml的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④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做好健康教育, 介绍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增强防范意识, 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局部不适及时通知护士。⑤严格交接班制度, 各个班次特别是中班、大小夜班加强观察, 经常巡视, 了解输液通畅情况, 穿刺处皮肤情况、静滴情况以及穿刺肢体有无肿胀, 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 班班交班, 发现渗血、红肿及时给予更换处理, 防止局部静脉长时间受到刺激引发静脉炎。⑥科学合理安排人力资源。⑦建立药物使用观察记录表, 每天记录是否有严格交接班、有无用药异常及用药异常的处理。

1.2.3 检查阶段 护士长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检查 , 检查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 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反应, 检查护士对患者用药、静脉炎的知晓率, 巡视病房记录情况, 交接班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 对存在的问题讨论分析, 总结经验,反馈到个人, 要求及时整改。

1.3 效果评价 每月组织安全讨论,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并分析该阶段的护理效果, 针对存在的问题完善护理计划, 制定进一步的护理干预措施, 进入下一PDCA循环管理。

2 结果

实施控制6个月后, 使用可达龙药物静脉滴注的患者共194例, 发生静脉炎的患者46例, 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71.84%降至23.7%, 达到预期目标。

3 小结

可达龙滴注需要较长时间, 对血管的刺激性大, 可达龙静脉给药抗心律失常作用起效快, 无明显的血液动力学影响,临床上运用日益增多, 但由于其对血管刺激性强, 容易发生静脉炎, 甚至血栓性静脉炎[4], 既增加患者生理及心理痛苦,又影响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 运用各种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静脉炎的发生, 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减少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生理及精神痛苦, PDCA循环管理法有利于护理经验的总结及实践验证, 不断完善护理体系[5],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 是落实临床护理的有效管理方法。

[1] 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212.

[2] 甘兰君, 梅祖懿, 林菊英.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32-35.

[3] 刘琤琤.PDCA循环原理在防止脑卒中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症中的运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11):187-188.

[4] 张惠, 赵敏霞, 刘锦屏.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可达龙所致静脉炎中的应用.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4, 16(3):166-168.

[5] 张仑, 向艳, 站秀华.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PICC置管并发症影响研究.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6(5):707-70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192

2015-04-10]

361003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静脉炎局部静脉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局部遮光器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