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2例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分析

2015-02-01任志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用药治疗游离胺碘酮

任志强

72例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分析

任志强

目的 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导致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分析。方法 选取72例心律失常患者,均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几率及停药1周后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用药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几率为31.94%,且停药1周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用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容易引发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但停药后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会逐渐自行恢复,不用进行药物治疗,因此临床应加强对胺碘酮治疗的重视。

胺碘酮;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减退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的发病原因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或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等;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加,心律失常的病发率也随之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而临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目前比较有效且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它可以有效的抑制并延缓心肌传导的速率,促进动脉血管与微小血管的扩张,同时其药物成分可在体内留存很长时间,若长期使用则可造成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堆积,从而影响甲状腺功能的正常指标。为了进一步探讨胺碘酮是否可造成甲状腺功能异常,下面本文选取本院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其导致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接收的72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68.5±11.5)岁;病程4~13个月,平均病程(8.5±4.5)个月。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且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均显示正常。

1.2 方法 对所有入院的心律失常患者均需及时的进行相关检查,采用胺碘酮注射液(法国赛诺菲制药公司)给予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为:胺碘酮剂量的选择需与患者体重按照3 mg/kg的比例进行取量,之后给予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治疗,静脉滴注的滴速需保持在1.0~1.5 mg/min,连续进行6 h的滴注;6 h以后需将滴速降至为0.5~1.0 mg/min;每例患者在前期治疗时,采用胺碘酮进行静脉注射的总剂量应为1200 mg/d,待患者有好转后,可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药量的减少,每例患者均需连续用药治疗2周。之后医护人员需对其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项目包括所有患者用药后和停药1周后的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情况。甲状腺功能减退指标的判断标准[2]分别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62 pmol/L;游离甲状腺素<9.01 pmol/L;促甲状腺激素>5.5 μIU/m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用药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有23例,占31.94%;其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为(1.69±1.58) pmol/L,游离甲状腺素为(8.95±3.24)pmol/L,促甲状腺激素为(17.78±5.82)μIU/ml。而经停药1周后复查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为(3.15±1.87)pmol/L,游离甲状腺素为(28.91±10.05)pmol/L,促甲状腺激素为(4.17±5.13)μIU/ml。停药1周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用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它主要的病发因素包括冠心病、风心病或心肌梗死等,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气短、头晕或昏迷等症状,重症者易发生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长,病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也越来越多[3]。临床常采用胺碘酮对患者进行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共Ⅳ类,胺碘酮属于第Ⅲ类药物,Ⅰ类药物易造成患者心脏损伤加重和死亡,所以胺碘酮更受到临床重视。它可以有效的抑制并延缓心肌传导的速率,促进主动脉血管与微小血管的扩张并起到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同时抑制并阻滞窦房结、房室结和钾钠离子等的传导,从而减少发生心室颤动的几率;同时胺碘酮的药物成分可在体内留存很长时间不易被排出,也可增加药效。胺碘酮的成分内还有较多的碘,同时由于其药物成分不易排出体外,长期注射药物在体内逐渐堆积,会影响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失衡,导致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可知,用药治疗后患者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各项指标值均偏离正常范围值,而且符合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指标,说明胺碘酮在治疗心律失常过程中,会对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造成影响。但本文结果还显示,停药1周后,患者的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均趋于正常,并优于用药后的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说明停止胺碘酮的用药,患者的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会逐渐自行恢复正常,同时不用药物来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容易引发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但停药后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会慢慢自行恢复,不用进行药物治疗,为了提高心律失常患者的用药安全,临床应加强对胺碘酮治疗时的重视。

[1] 纪炜,戴继鑫.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14,35(32):7117-7118.

[2] 吴广明,刘伟霞,徐月月,等.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例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41-42.

[3] 张丽,薛冠华,陈勇驰,等.胺碘酮致老年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临床病例分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5,9(5):375-37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112

2015-04-27]

132021 吉林省电力建设总公司职工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用药治疗游离胺碘酮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个体优选用药治疗方案对精神分裂病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陶珊珊作品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