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2015-02-01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氯胺酮七氟醚血氧

王 飒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王 飒

目的 对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80例小儿全身麻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麻醉,实验组患儿给予七氟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实验组诱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气管插管后、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儿全身麻醉可以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的方法,此方法起效快,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七氟醚麻醉诱导;全身麻醉;应用研究

在对小儿进行麻醉时比较难以操作,由于小儿年龄等因素,对其进行麻醉时可能会出现哭闹、反抗等,增加麻醉难度,故采用可行、稳定、迅速的麻醉诱导方法是确保患儿顺利进行手术的关键[1]。因此,本次主要对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全身麻醉患儿资料,其中实验组患儿给予七氟醚麻醉诱导获得十分满意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全身麻醉患儿资料,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2.34±1.34)岁。本次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麻醉,实验组患儿给予七氟醚麻醉。两组患儿在手术之前禁食、禁水6 h,进入手术室由1名患儿家属陪同,直到麻醉生效,患儿无意识之后,患儿家属可离开。对照组患儿麻醉诱导的方法为肌内注射,剂量为5 mg/kg氯胺酮,0.02 mg/kg阿托品,睫毛反射消失后入室。实验组的患儿麻醉诱导给予2~3 ml七氟醚滴入面罩中小纱布,扣于口鼻,待睫毛反射消失入室。

医护人员及时为两组患儿建立静脉通道对患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电图进行严密监测。同时给予芬太尼2 μg/kg、丙泊酚2 mg/kg、阿曲库铵气管插管,持续泵入5~8 mg/(kg·h)丙泊酚,直到手术结束,停止给予泵入丙泊酚,待患儿恢复神志、意识等之后将气管导管拔出。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诱导时间,两组患儿的手术苏醒时间以及不同时点(入室时、气管插管后、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患儿诱导时间对比 实验组诱导时间(18.45± 1.28)s;对照组诱导时间(23.25±1.39)min,实验组诱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入室时、气管插管后、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对比 对照组入室时平均动脉压(104±21)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57±25)次/min,血氧饱和度(97.0±1.5)%;气管插管后平均动脉压(108±25)mm Hg,心率(149±30)次/min,血氧饱和度(100±0)%;拔管后平均动脉压(85±10)mm Hg,心率(108±15)次/min,血氧饱和度(98.6±0.3)%;实验组入室时平均动脉压(88±22)mm Hg,心率(123±25)次/min,血氧饱和度(95.4±3.1)%;气管插管后平均动脉压(113±35)mm Hg,心率(112±34)次/min,血氧饱和度(100±0)%;拔管后平均动脉压(80±12)mm Hg,心率(100±18)次/min,血氧饱和度(98.6±0.4)%。实验组气管插管后、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对患儿进行麻醉诱导时,临床上一般采用氯胺酮肌内注射,此种方法较为简单、价格比较低廉,麻醉师容易掌握。但是由于小儿年龄小,其耐受能力、认知力较低,因此在进行麻醉时较为困难。同时,肌内注射可能使得患儿坐骨神经受到一定损伤,同时能够引发患儿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等,并且肌内注射的方法效果较慢,患者手术后复苏时间缓慢,因此目前通常临床麻醉中常用的静脉麻醉诱导具有迅速并且平稳的特点,但是对小儿来说会让其增加恐惧感。吸入麻醉诱导应用较少,同时也缺乏有效的麻醉诱导药物[2]。通过相关研究报道,七氟醚广泛用于小儿全身麻醉,且认为在小儿全身麻醉诱导和其维持当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七氟醚对人体心率没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效果,同时对患儿的气道刺激小,能够有效帮助患儿松弛气道平滑肌。其优点在于用量小,此药物诱导十分迅速,几十秒的时间便可以让患儿意识消失,能够让医护人员更好的开展手术,并且手术后苏醒快。而本次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肌内注射患儿围手术期心率会增加,同时氯胺酮起效慢,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氯胺酮是通过肌内注射给药,而七氟醚是呼吸道给药,因此七氟醚的效果更快,而氯胺酮起效慢并非药物效果差等因素,而是因为任何一种药物经过肌内注射之后起效都比静脉注射或呼吸道给药慢[3]。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患儿诱导时间对(18.45±1.28)s;对照组诱导时间(23.25±1.39)min,实验组诱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气管插管后、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患儿全身麻醉可以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的方法,此方法起效快,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1] 孙杰,王忠云.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4(6):468-470.

[2] 蒋佳美,蒋振.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医学信息,2014,43(38):439.

[3] 陶加贵.患儿全身麻醉中七氟醚麻醉诱导的科学应用体会.医学信息,2014,34(3):36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108

2015-06-11]

473000 南阳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氯胺酮七氟醚血氧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