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2015-02-01严朝俊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抗菌素鲍曼胃管

严朝俊

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严朝俊

目的 分析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47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作为泛耐药感染组,选择同期47例普通鲍曼不动杆菌染患者作为普通感染组,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放置胃管、气管插管、应用三种及以上抗菌素或单种抗菌素使用≥7 d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在重症监护室住院超过7 d(P<0.05)、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应用半合成青霉素类及使用抗菌素≥7 d。结论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抗生素使用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患者入住重症监护时间过长密切相关。

泛耐药;泛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危险因素

为了掌握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为临床防治其感染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4月~2014年11月47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47例普通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4月~2014年11月47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作为泛耐药感染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0.7±9.7)岁。所有患者均根据自身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表现、血常规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确诊,均符合我国卫生部(现卫计委)《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中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定义[1]选择同期47例普通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作为普通感染组,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41.1±8.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药敏试验 标本培养、鉴定、涂片、接种严格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进行,采用全自动鉴定及药敏检测一起进行鉴定,将药敏试验结果分为三个等级,即“敏感(S)”、“中介(I)”、“耐药(R)”。

1.2.2 资料收集 回顾性分析47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住ICU时间、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使用等情况。其中,侵入性操作包括机械通气、放置胃管、气管插管。而抗生素使用则包括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应用半合成青霉素类及使用抗菌素≥7 d等几种情况。采用Logistic 线性回归方法,对可能造成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做详细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本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均经过Epidata进行双向核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放置胃管、气管插管、应用三种及以上抗菌素、单种抗菌素使用超过7 d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其中,泛耐药感染组机械通气致感染30例,放置胃管致感染31例,气管插管致感染29例,应用≥3种抗菌素致感染37例,单种抗菌素使用≥7 d致感染28例,所占比例分别为63.8%、66.0%、61.7%、78.7%和60.0%。普通感染组机械通气致感染5例,放置胃管致感染8例,气管插管致感染6例,应用≥3种抗菌素致感染3例,单种抗菌素使用≥7 d致感染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0.6%、17.0%、12.8%、6.4%和8.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56、20.47、21.73、83.14、41.29,P=0.00<0.05)。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患者性别(X1)、年龄(X2)、基础疾病(X3)、ICU入住时间(X4)、抗菌素使用情况(X5)等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患者是否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作为因变量(Y),纳入和剔除标准均为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在重症监护室住院超过7 d、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应用半合成青霉素类及使用抗菌素≥7 d(P<0.05)。

3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放置胃管、气管插管、应用三种及以上抗菌素或单种抗菌素使用≥7 d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单因素危险因素,说明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滥用是导致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相符。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则表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在重症监护室住院超过7 d、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应用半合成青霉素类及使用抗菌素≥7 d。

基于以上分析,认为应制定抗感染相关操作规范,逐渐完善监管机制。集中管理器械,做好消毒灭菌监控,详细记录检测结果。在注重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要不断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规范,从而有效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另外,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应将老年患者及年龄较小患者作为重点监控人群,做好全面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干预。

[1] 黄春蓉,张延斌,朱华云,等.骨外科手术切口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调查.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3(15):158-160.

[2] 徐雄,徐斌,王玉月,等.呼吸科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热带医学杂志,2014,12(28):12-1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107

2015-04-14]

212300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抗菌素鲍曼胃管
鲍曼不动杆菌双组份调控系统研究进展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抗菌素不是万能药,滥用后果很严重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鲍曼关于“世界音乐”作为跨文化策略的研究
抗菌类药物的热值测定
饲用抗菌素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
胃管位置判断方法改良在临床胃管留置中的应用与分析
喜庆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