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探究

2015-02-01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喹诺酮回顾性类药物

赵 辉

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探究

赵 辉

目的 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排名前三的是神经系统损伤14例(30.4%)、全身性损害11例(23.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9例(19.6%)。患者联合用药患者显著少于单独用药者。给药途径:口服8例(17.4%),静脉滴注12例(26.1%),静脉注射24例(52.2%),其他2例(4.3%)。静脉注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经耐药检测,一些常见致病菌对此类药物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大肠埃希菌58.0%,克雷伯菌15.0%,阴沟肠杆菌9.0%,鲍曼不动杆菌42.0%,铜绿假单胞菌13.0%。结论 在临床中应注意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对禁忌证及适应证严格把握,合理选择用药途径并注意联合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发生。

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用药;不良反应;耐药性

上世纪90年代第三代及第四代喹诺酮类新药逐渐问世,新出现的药物对于革兰阴性菌的杀灭能力增强,同时对革兰阳性菌也有显著抑制作用,故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然而同时,喹诺酮类耐药菌株种类不断增多,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为分析此类药物耐药性及不良反应情况,作者选取46例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2.4±9.6)岁;患者所用药物为莫西沙星、诺氟沙星、斯帕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等。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服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方式、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具体发生情况,统计药敏试验结果并对联合用药效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与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损伤14例(30.4%),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烦躁、寝食难安、烦躁、癫痫样发作、类妄想性幻想综合征等;全身性损伤11例(23.9%),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胸闷、过敏性休克、急性荨麻疹过敏性反应,甚至可造成死亡;皮肤及附件损伤9例(19.6%),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皮疹、风疹、光敏反应、剥脱性皮炎、光毒性;消化系统损伤6例(13.0%),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吞咽困难、消化不良、胃炎、流涎、腹痛、消化道出血;心血管系统损伤4例(8.7%),主要表现为血压降低或升高、心动过缓、心肌梗死、心律不齐;泌尿系统损伤2例(4.3%),主要表现为水肿、急性尿潴留、肾功能损害、蛋白尿。其中神经系统损伤占比最高,其次为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

2.2 用药途径及用药方式 46例患者单独用药29例,占63.0%;联合用药17例,占37.0%;联合用药患者显著少于单独用药者。

46例患者给药途径:口服8例(17.4%),静脉滴注12例(26.1%),静脉注射24例(52.2%),其他2例(4.3%)。静脉注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

2.3 耐药检测结果 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药敏试验检测,耐药率为:大肠埃希菌58.0%,克雷伯菌15.0%,阴沟肠杆菌9.0%,鲍曼不动杆菌42.0%,铜绿假单胞菌13.0%。

2.4 联合用药效果分析 经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用药效果为:①具有协同作用:喹诺酮类药物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时对大肠杆菌所致感染有协同作用,和磷霉素共同用在耐药伤寒等疾病治疗时协同效果显著,和其他抗菌素共用也多表现出协同或相加作用,总体可减少药物耐药的出现,促使疗效增强。②可引发不良反应的联合用药:若将喹诺酮类药物和利福平、万古霉素、黄嘌呤类药物、华法林等其中一种联合应用时可引发不良反应。

3 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一种抗菌药物,其作用靶点是细菌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此类药物通常在给药1~2 h即可发挥灭菌效果,因此是现阶段细菌性感染临床治疗主要药物,具有口服方便、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佳等优点[2]。

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不断增多,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本次研究中,作者通过对46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发现患者不良反应中神经系统损伤占比最高,其次为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此外还有消化系统损伤、心血管系统损伤及泌尿系统损伤等。喹诺酮类药物造成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此类药物可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直接发挥作用,也可能是因为非甾体类药物与茶碱类互相作用所致。也有研究[3]称喹诺酮类药物可对CNS中的一氨基丁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直接发挥作用,和一氨基丁酸受体结合后抑制神经递质阻滞,从而致使CNS兴奋,造成神经系统损伤。喹诺酮类药物杀菌效果表现为浓度依赖性,在临床用药时在确保安全用药前提下,可适当提高给药剂量,确保感染区域中药物浓度足以灭杀致病菌[4]。本次研究发现,静脉注射患者、单独用药患者占比较高,因此建议在临床用药时,在确保用药安全性前提下可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或间歇性静脉滴注方式给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同时发现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较高,其耐药机制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临床医师应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对药物本身药理、药效及患者自身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不可随意、盲目联合用药,而应慎重考虑不同药物联合使用后是否可产生协同作用或增效作用。因此临床医师应充分把握药物禁忌证与适应证,合理选取药物进行联合用药,尤其要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药物耐药菌株的出现及药物不良反应,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 吉家兴,梅清华,姜晓杰,等.我院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71-73.

[2] 朱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中国处方药,2015,13(1):29-30.

[3] 郭芳.分析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12-13.

[4] 杨枫.60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5,28(1):26-2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103

2015-05-20]

110013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猜你喜欢

喹诺酮回顾性类药物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国内应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回顾性研究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512例老年结核病患者T-SPOT.TB结果回顾性分析
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